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批评(GreativeCriticism)是增值批评。增值的必要条件是首创性,其充分条件是新价值的发掘、论证、判断和被认可。增值与减值有着密切的关联。创造性批评必须接受文本限制,同时又必须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3.
对编辑活动“加工”性质的认定曲解了编辑活动的本质 ,不利于编辑及期刊事业的发展。从现代认识论关于创造性认识活动的结构要素及认识活动的创造过程出发 ,可析离出编辑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各种表现形式,说明了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是密不可分的。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翻译的创造性叛逆难以避免,而译者对读者的关怀又促成了创造性的叛逆。笔者从积极的方面审视翻译中客观存在的这一现象.并认为正是由于它,才使得一部又一部的文学杰作得到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的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6.
戏剧文学的欣赏固然是一个阅读的过程,但在阅读欣赏中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把握具体作品,从而深入领会其所蕴舍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阅读者的戏剧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电影欣赏是一项综合化极强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活动中,作为审美接受者的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感知。就欣赏过程来看,观众的心理表现为直觉性领悟,情感性投射、补偿、宣泄和满足,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介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和对影像语言的主动破译  相似文献   

8.
9.
书法欣赏论     
从书法欣赏的意义,欣赏的准备,欣赏过程与方法,欣赏规律与原则,欣赏的审美特征,欣赏的内容等诸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和阐释,有助于提高书法欣赏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思维不能称之为一种独立的基本思维形式 ,又不能认为是一两种思维形式叠加的结果 ,而是各种思维形式或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晶。其基本特征是 :有强烈的求知欲 ;有很强的抽象、外推和想象能力 ;有广博的基础知识 ;有显著的非逻辑思维。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 :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 ;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变“接受知识”为“争取知识” ;激发潜在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总是不断被人欣赏的,欣赏者一方面在前人评价的影响下阅读欣赏,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欣赏者对前人的看法会补充、批判、纠正:欣赏是纠正误差的过程。读者一次次欣赏过程是一次次审美感受、经验的积累过程,它不断改进欣赏者的素质,使其欣赏愈敏锐、愈精细:欣赏是创造欣赏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任何翻译,其本质都是把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而作为读者接触外国文学的主要媒介的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有一个根本区别——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必须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因此,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论证创造性的文学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写作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其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上。写作时应在立意上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求新求异;在选材上另辟蹊径,选择新颖的材料,并精心剪裁,移花接木;在构思上新巧奇特,不落窠臼,故事新编,匠心独运;在语言的运用上注意锤炼字句,用语巧妙机智、生动活泼,推陈出新。如此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才能使作品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英语教学与文学欣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学欣赏的模糊性是文学欣赏的重要特性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召唤结构 ,这种召唤结构有大量的空白。而接受主体响应这种召唤 ,创造性地去填补那些空白 ,从而产生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介改变了文学欣赏主体的范围,拓宽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接受面。网络载体使得文学作品在虚拟化的赛伯空间中存储,并呈现出多媒体艺术的特征。相对传统文学欣赏的严肃性,网络文学欣赏表现出纯粹化、娱乐化、心灵化的特征,读者的主动性得到凸显。作为网络文学特殊存在形态的超文本文学,在欣赏方面尤其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解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与敞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学解读理论的研究,用接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读者反应与交流对话的角度来探讨文学解读活动中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认为文本的空白点和未确定之域为文本构成了一个"召唤结构",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空白点和未确定之域进行填充并确定的过程.它揭示了文本意义在读者与文本双向交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动力和条件,重在强调文本的...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的时效是指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取得的思维成果。在追求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的同时 ,力求其高效率是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我们要运用先进的思维工具 ,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尽量减少创造性思维中的挫折和曲折 ,力戒不必要思维时间的浪费 ,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是有着特定的本质属性──选择性、整合性、创造性──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就文学阅读活动自身的特质而言,欣赏性阅读与消遣性、批评性的文学阅读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既不停留于在作品中捕捉直接的感官满足,也无明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以“理性”分析为核心,它追求的是审美愉悦和陶冶升华。因而,作为一种富有特定审美意义的精神活动,对阅读者而言,文学欣赏活动在知、情、意等3个层面有它特有的要求,即:不将艺术等同于生活,漠视常理,认同而不模仿。这也是我们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与欣赏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