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高师作为培养教师的基地,如何全面提高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目前高师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纵观我国高师教育改革,有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重视,即在提高高师学生的素质中,割裂个性与认知的关系,把最终目标代替起点和过程,导致高师的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重新审视认知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找准综合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对于高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认知素质是综合素质中最基本素质素质…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明确高师生的素质结构问题,而高师生的素质结构应由其未来社会功能决定。高师生在未来基础教育中当发挥多种功能,这就决定了高师生较高的素质要求,德、知、能、体共筑高师生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师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教师不仅要具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知识型、开拓型、创造型人才.高师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的承担者,是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对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应成为高师院校改革的重点,应纳入教育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学校应成为培养科研能力训练的基地,为高师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更是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教学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着手,通过透视当前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探析高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建设新高师、推进高师素质教育的角度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师哲学共同课的师范特色 :高师哲学共同课的师范特色既体现高师教育的一般特色 ,又有自己基于学科特点及其在高师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的个体特色 ;这种师范特色体现在教学中应是内容上贴近未来教师的师德、师能的实际 ;方法上体现学生“三观”的内化过程和对未来合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在体现这种师范特色中应避免和克服各种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高师中文专业的主要办学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语文教师。语文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高师生走出校门时拥有健康的职业理想,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顺利开始职业生涯,高师中文教育应在职业理想、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上与语文新课程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普通中学培养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合格中学音乐师资。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是基础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有着相当程度的素质要求。然而,当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总体基础素质状况不佳,直接影响到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质量。必须通过对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状况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之所在,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弥补其素质发展的欠缺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和文献分析表明 :当前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存在教学目标低与实际需求高的矛盾、教材体系的冲突、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和期待形成的强烈反差、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课程对教师要求高与教师素质低的矛盾 ,以及学而无用、学而不会用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矛盾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性特色和培养未来教师教育素质的课程 ,应从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师素质教育要优化和完善师范生特有的素质结构,这一方面包含了具有大学普遍共性的横向拓展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具有高师独特性的纵向提升素质,如教育专业素质、师范人格素质以及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素质等。这是对高师素质教育的定位、规定与指向的基本概括。在这一规定和指向下,高师素质教育改革要从塑造"三种精神"、构建"两种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10.
高师生的职业情感是指高师生对教师职业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高师生师范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培养模式欠科学合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有待优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准教师的专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普遍缺失。高师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双师"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对高师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基础教育新型师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重要环节。当前高师生存在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社会适应力差等弊端,加强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建构将教师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统一规划、系统组织实施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是培养基础教育新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校园视缘文化对高师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它以校园师生的精神文化活动、物质形态等为载体,以其特有的方式和内容,广泛而深刻地通过心理的联系、交融、渗透而影响着校园活动主体──学生。其功能的发挥既是高师教育的一部分,又是课程学习活动所不能代替的、同时,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高师生的从师从教素质关系密切。因此,高师应从强化校风建设,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从新型的管理-教学-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创建优秀的校园规缘文化。  相似文献   

13.
高师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的承担者,是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具和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组织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管理能力。加强对高师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师院校教改的重点,应纳入教育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学校应成为能力训练的基地,为高师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电化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学素质是现代合格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本文对电化教学素质的涵义、基本内容以及对高师生进行电化教学素质培养的意义、途径、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民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应从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入手,激发学生自身的健康心理意识,加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健康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进行“双向交流”的六种科学途径,揭示了“双向交流”模式的四个特点,指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交谈”的意义在于:密切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克服高师教育与中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调动了地方中学参与高师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把培养高师生的教师素质与提高中学教师素质融入一个双向运行的动态系统之中,“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与发展高师生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生的教学能力是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以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为依据 ,在“培养与发展高师生教学能力”思想指导下 ,遵循和谐优化的系统原则 ,从空间结构和程序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培养发展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师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师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现象。面临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的高师教育也应随着基础教育的转轨,相应地加强对高师生进行素质教育,为下一个世纪造就综合素质较高的基础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展开,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迅猛,深入的发展,高师教育首当其冲,正经受着一场新的挑战。怎样适应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素质的要求,肩负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师资重任?这是摆  相似文献   

20.
为中等教育准备合格的师资,是高师院校的工作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背景下,以往高师培养人才的陈旧格局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师教育必须走一条从封闭到开放的改革之路,把小师范教育办成大师范教育.这就要求高师教育应由培养单一型的师范人才变为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为21世纪准备新一代师资;要求高师教育调整专业结构,革新教学内容,避免教育的滞后性,突出教育的超前性;要求我们革新教学方法,尽力在培养高师生的素质上下功夫.为保证我国在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有一个高起点,使其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的高科技挑战中具有竞争力,注意研究高师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