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史学科是融合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因而在经济史研究中,就研究对象、方法和成果而言,显现出偏重于历史学或偏重于经济学的特点来,形成了历史学家的经济史或经济学家的经济史。目前,运用经济学方法,并对经济学科产生较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经济学理论离不开经济史,理由在于: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础;经济理论必须结合经济史揭示的经验性材料,才能启发人们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加以应用。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应加强运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应注重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史料更多地运用经济理论为工具来解释和分析经济事实,如运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等等。应注重从经济史中总结出特定规律,以对现有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 在南开大学近期召开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经济史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史学教授了长清先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社会史论战的展开,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为学界所关注。王兴瑞的《地方经济史研究方法导言》一文,首次系统地对地方经济史研究作用、意义、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研究步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地方经济史研究的最终目标做出阐述,显示其经济史研究的理论独树一帜。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其理论运用到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对当今学界的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在经济史研究中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尽管研究者们在自觉、不自觉地用到,但很少有人专门论述此题.本文主要从历史比较法的产生、在经济史研究中怎么样用到比较法的、以及比较法在经济史研究中运用的大致情况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经济史的计量研究及其困境众所周知,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到处都存在数量和质量统一的法则,没有精确的定量研究,就难以认清事物的本质。因此,各门学科都力求由“量”着手去阐述、分析各自的研究对象。这既是一种现实,又是一种趋势。中国经济史是量化程度较强的学科,更决定了计量分析在其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日益认识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呼吁在定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经济史的定量分析。毫无疑问,这是促使中国经济史研究向纵深发展,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被运用的计量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简单统计方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正式启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开辟出两种经济史路向:一种是直接源自论战、以理论为主导、以宏观通论为特征的经济史;一种是扭转论战方向、以史料为基石、以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经济史.第一种路向使经济史后来居上、地位迅速攀升;第二种路向真正使经济史研究步入正轨.中国经济史研究驶入专业化轨道而日益发达,终于附庸蔚为大国,实由食货派导其先路.在论战时期,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已经形成.此时的经济史研究根本超越了传统的食货之学,呈现出"社会经济史"的形态,不同于单纯的社会史或经济史,而是一种具有总体视野或通史眼光的经济史.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学派”,又称“历史计量学派”或“计量经济史学派”,最初出现于美国,发端于五十年代,发达于六十年代。新经济史学派的实质就是在研究中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理论、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到七十年代末,它不仅取得了历史学中的合法地位,而且“至少在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史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史与社会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经济史研究需要理论的整合与创新。中外经济史的研究都经过了一个从经济史到经济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过程,傅衣凌先生倡导的"社会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应当全力以赴的方向。没有经济的社会史不可能成为整体的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同样需要与社会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梁方仲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专家,他编著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是中国经济史统计的奠基性著作;他在经济史统计中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即重视定量的实证研究,重视对数据的校勘求真,重视对数据产生机制的考察,应该为经济史工作者所遵循。在经济史研究中,历史学和经济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使用计量方法,而是在于具体使用何种计量方法。要准确了解社会经济状况,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准确性进行详细探究;而如果对数据的准确性缺乏细致的了解,而汲汲于祭出"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不足取的。经济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经济状况有准确的定量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高敏先生主编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一书的出版,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中新的里程碑。作者进行了大量艰难的史料搜集、考辨的工作,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魏晋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经济体制,揭示了发展规律。作者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系统的方法深入研究经济现象,不囿前说,新见迭出。该书还突破了传统经济史“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编撰模式,以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研究重点和编撰骨架,构建了经济史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以社会经济史的眼光来观察社会现象的发展、探讨社会的形态及其变迁的新趋向,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迅速兴起.然而,在社会史论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试图重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时,简单化、公式化运用唯物史观的倾向明显,一度陷入“谩骂式”政论.在反思社会史论战的过程中,在理论与材料关系方面,人们理直气壮地倡言史料,重视史料.陶希圣也积极倡导搜集史料,主张史料与理论并重,掀起了所谓的“食货运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应用CiteSpace对1986—2018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2238篇研究性资料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分析了1986年以来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及前沿问题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近现代经济史、明清经济史和两宋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断代,农村农业、经济体制与商业管理是经济史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的热点前沿。不同阶段的经济史研究热点有所差异,1986至20世纪90年代,生产方式、生产力、剥削阶级、资本主义等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话题;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商人、市场经济、经济体制、企业与企业管理等方面;21世纪初以后,研究的重心则在企业管理、商品流通、工业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是思维的两种表现形式。意识到非线性思维的存在并对它进行诠释,理清它与线性思维的不同,对非线性思维产生的生理基础,对在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中的存在形式进行探讨,并指出了研究非线性思维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作者:李伯重定价:49.00元内容简介:本书从理论、方法、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国际学界热烈讨论的若干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工业化"、"过密型增长"理论的分析,对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和对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该领域新趋势、新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社会经济史的学术性杂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最近在厦门大学创刊。该刊以刊登社会经济史的理论研究和中国古今各种经济史专题研究或讨论的文章为主,内容包括对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史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中国经济学界,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史的功用还缺乏清楚的认识,甚至贬斥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澄清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提倡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经济现象的人多起来了,一些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也主张用数理方法分析历史上的经济问题,如吴承明先生在《关于研究近代经济史的意见》一文中,就提出要“加强数量概念”(见《晋阳学刊》1982年第1期)。在经济史研究中,数量的研究究竟应放在什么地位上?这种研究采取些什么方法?所谓定量分析法是什么?它包括哪一些内容?如果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不反对进行数量的研究,而且主张加强数量的研究,那么在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时,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和开展?在实现过程中,究竟会碰到哪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30年来,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主要表现在区域划分及其研究方法、乡村自然经济解体与乡村经济生活、乡村土地占有关系、乡村农业发展等方面,相关研究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日益呈现出近代乡村经济演变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食货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之后形成的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为研究旨趣的学术团体。食货派形成以陶希圣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队伍,注重系统搜集和整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专题史料,并以此基础,在寺院经济史等方面开辟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区域经济史、部门经济史、行业史、经济思想史等研究,正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而且对研究方法的变化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段本洛、张圻福合著的《苏州手工业史》一书,就是在近代经济史学界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发生重要变化阶段,率先呈献给读者的一个硕果。在这部五十万字的学术著作中,作者以全国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苏州地区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从纵横两方面对自1522—1956年间苏州地区的丝织、棉织,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城镇其它各行各类手工业  相似文献   

20.
芬利范式是近40年来古代经济史研究的正统模式,它强调从社会结构而非经济本身研究古代经济.芬利范式对古代经济史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抓住了古希腊罗马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认识到古代经济在诸多方面有别于现代经济;另一方面,拓展了古代经济史研究范畴,将关注视线从传统的经济史、政治史转向乡村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芬利范式受到严峻的挑战.首先,范式与史料不尽吻合;其次,过于强调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对古代经济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最后,忽视文化视角下经济的特定意义.研究古代经济史应既注重经济结构又注重经济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