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休谟道德哲学初探赵林捷一、休谟道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休漠看来,传统道德哲学混淆了科学与道德的界限。按传统观点,道德善恶的区分是由理性而来,或者“德只是对于理性的符合”[1],或者说德与恶包含在经验特性中,而这特性能在某行为中观察到或推论出来。休漠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的发生是主体意向性需求与客体存在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可以从“逻辑的”、“历史的”、和“心理的”三个层次上得到阐释。一、价值观念发生的逻辑机制1.是分析的还是综合的?在价值哲学的理论研究中,关于价值观念产生的逻辑本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价值观念的非分析性,是主观直觉综合的结果。这种观点明确于休漠,发展到现代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休漠曾认为,描述判断与规范判断有本质的区别,二者没有必然的逻辑推论关系。例如,描述判断“吸烟致癌”、规范判断“你不应吸烟”。休漠认为,在“吸烟…  相似文献   

3.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徐梦秋以近代实验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为后盾,归纳法作为科学发现与证明的“新工具”,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似乎已无可置疑,但偏偏就有休漠这个不世出的哲学奇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休漠对归纳的诘难,按照波普尔的阐释,可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一方面要遵守客观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实现一定的人类目的,如何从"自然规律"之"是"推导出"技术目的"之"应当"是技术实践中所面对的类似于道德实践中的"休谟问题".后者要回答的是"道德何以可能",而前者要回答的则是"技术何以可能".正如"休漠问题"在道德哲学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一样,技术中的"休漠问题"在技术哲学中也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康德认为:从来的哲学要么是独断论的,要么是怀疑论的,它们都缺乏科学的根据。独断论者不省察人类的理性能力及其限度,就简单地断定理性能够认识客观事物本身,或者认为理性自身具有的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定。这是独断的而非科学的态度.怀疑论者从感觉经验出发,反对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最终走向不可知论。例如休漠,他从感知出发试图探讨如何获得必然的知识。他发现:经验知识都建立在因果律的基础之上;但是,这种因果律不过是经验的习惯性联想,它并不能保证知识的必然性。因此,休漠说,没有必然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或然。休漠曾追究过知识的基础,但是他失败了。可是康德却从中得到了启示。他说,休漠探讨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是时间性美学,而中国美学是空间性美学;中国哲学不是时间性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而是空间性的,这个空间是天人合一的世界,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气,气流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天人感应,仁民爱物。西方美学通过审美理解消除时间距离而达到自由,因此是理解论美学;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是空间性的活动,通过审美同情(感兴论)超越空间距离,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情景交融)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美善相乐),因此中国空间美学是异于西方的同情论美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重返空间性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空间美学为世界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望在存在的主体间性和超越性基础上,确立审美超越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性质,消弭时间和空间的分裂,使理解与同情无别,达到审美的自由境界。重建时空一体的美学,才是中国美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分析和描述异化劳动时提出的,它是对劳动本性的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的"大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美”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 ,它在道家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在庄子美学中 ,“大美”思想与其崇尚自然之道、推崇淡泊无为的人格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美”的思想内涵包括澹然无极、寂漠无为的自然美品格 ,朴素、本真、天全的真美形态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及当代文艺学和美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研究和总结近代哲学时指出,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和休漠的经验论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正确解决认识问题。他在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深入考察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律背反学说。  相似文献   

10.
卢梭思想充满了哲学意义和深刻的完整性,心灵感觉论的价值取向是其气质特征,以内在情感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它的基本原则,善良情感成为其思想的终极根据。卢梭政治学说中的善本自由、伦理学中的同情、宗教信仰的内在良心、美学的德性、历史学的自然道德秩序,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或思想根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卢梭浪漫主义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也是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尽管他没有理论形态的美学著作,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则明显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本文拟就屈原的美学思想作简要地探讨,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一、屈原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伦理等思想的关系。屈原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融汇在一起的,这恰恰也是先秦美学思想的一个特点。从哲学思想来说,屈原吸取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精华,既是一个朴素的唯物论者,又是一个大胆的怀疑论者。他既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大卫·休漠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他的怀疑主义对他以后的许多哲学家都有重要影响.休馍以其所提问题的深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全面影响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它不仅奠定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框架,还开创了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先河,全方位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公羊传》以阐释为创造的做法在何休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何休对他之前的汉代公羊学作了创造性的总结,使公羊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何休释例,不是为了简单地总结和归纳《春秋》的义例,而是为了通过释例来阐发义理,提出他自己的公羊学思想。三科九旨的有关思想虽然前人也有提到,但何休却将它们系统地阐发为一套完整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理论,这是何休最大的理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是目前紧迫的课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民族化又具有中国特色,首先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进行有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有两种含义:一、指涉及美学体系建构的全局性、根本性、构架性问题的哲学依据。二、指美术若干问题的哲学依据。“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又区别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思想中的一个逻辑起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重要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理论语境本身具有多维性。新实践美学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不同,新实践美学所理解的实践概念较之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发展。新实践美学对美学理论研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推进。批评者可以在对新实践美学的观点有了"同情的了解"的基础上,指出这种理论观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不应该把美学观点的交锋变成对一个哲学概念涵义的反复引证。  相似文献   

17.
普洛丁是古罗马晚期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他的哲学、美学思想上承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又对中世纪以及近代哲学、美学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美学正象他的哲学一样,带有浓重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似乎包含着对人、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视这一微弱的闪光,这也许就是他对近代的美学家颇有影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和”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无论是道家 ,还是儒家 ,对“和”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在哲学上的剖析 ,并且 ,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观先秦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不难看出 ,先秦时产生与定位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已为秦后来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理论体系博大深邃,以哲学为最高统摄,囊括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具体到美学范畴,柏拉图思想不仅在西方美学发展谱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话语建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著述卷帙浩繁,我们从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的"固有传统""新兴拓展""方法论启迪"三个角度出发,将国内取得的论著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助力于学界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后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3—2005年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展开的一场争论,是一个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当代美学界在西方后现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所产生的,它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主导流派的发展,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实践美学流派。在争论中,新实践美学从许多方面引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立场、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开放性和生命力。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争论中,新实践美学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优秀遗产结合起来,争论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