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西安事变为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西安事变爆发的众多推动性因素中,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统一战线工作功不可没。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又尽力维护东北军内部的团结,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在西安事变中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客观真实地论述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作用:纵观西安事变从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联共抗日的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他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进展,他的抗日救国的政治目的和无私的牺牲精神促使西安事变得以最后和平解决。张学良在西安事变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张亚斌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长期以来,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史学界通常认为,张学良放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随即结束,余下的问题只是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问题。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西安事变的历史档案资料之...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并非是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调停者;蒋介石也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二九学生运动直接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当时的东北大学发挥了把学生运动和西安事变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 ;西安事变又是整个这一历史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外国新闻记者对西安事变真相的宣传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通过采访张学良,提前两个多月向世界预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惟一目睹西安事变全过程的外国人,并全力协助西安“三位一体”进行国际宣传。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根据他在西安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公正地介绍西安事变的真实过程。他们在西安事变前后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及其对这一历史事件真相的宣传报道,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历史的视角 ,通过对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哲学思辨 ,阐述了历史主体人物在历史面临选择时的主体性作用、历史的偶然因素对历史主体人物面临历史选择时的影响 ;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历史选择只有在体现民族的整体利益、尊重历史的客观条件并对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后果负有高度历史责任感时才不会受到历史必然性的惩罚的规律。本文认为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解决国内政治争端的成功范例 ,对于解决当今两岸关系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民族利益是高于一切的 ,两岸统一是任何人也抗拒不了的历史必然 ;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两岸争端 ,但也不能忽视军事的因素 ;和平统一离不开历史的合力 ,也离不开主体人物的杰出贡献 ;和平解决的前提是政治沟通。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问题上,前苏联学者一直认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在共产国际及苏联指导下制定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1936年12月16日以前,中共采取了罢免蒋介石的方针,12月16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不要反对蒋介石,而要利用出现的局面促进蒋介石停止内战。”钢恩来在西安对事变的处理意见“正是转述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态度”①前苏联学者的这些观点实在是一个严重的误解,与事实相停。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问题,中共在得到共产国际执委电报之前就已经制定了。12月13日,当中共得知张、杨发动西安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透过潘汉年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活动,介绍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蕴酿和形成时期两党关系变化中一些重要历史事实,揭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体。历史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中也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正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演进。西安事变前夕,民族矛盾上升,团结抗日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蒋介石抗日步伐迟缓、加速剿共的做法,必然激出事变。它通过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扣押蒋介石的偶然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将领 ,1936年 12月 12日 ,他们激于民族义愤 ,毅然扣押了蒋介石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然而由于他们在历史上与蒋介石的关系不同 ,与共产党的关系不同 ,加之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因而西安事变之后 ,蒋介石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报复 ,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2.
论西安事变发生的社会原因及其意义赵修成李梦红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六十个春秋。正是由于这六十年历史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这场事变的社会原因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日益清晰,才能使专家学者们更为客观、全面地研究和正确评价这一事件认及卷入这一事件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中外史学者都认为是中国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各种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但当时这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不只存在于西安,而是存在于全国。蒋介石及其政府要员也亲赴广州、洛阳、太原、济南、兰州等地推行安内攘外方针。捉蒋事变为什么不发生在别地,却偏偏发生在西安?笔者认为,国民党情报工作的失误也是西安事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张、杨二将军和宋子文等国民党人的。“不谋而合”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和平解决。在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本文欲对宋氏兄妹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谈谈看法。众所周知,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为了和平解决事变,营救蒋介石,曾力排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讨伐派”的重重阻难,亲赴西安,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当然,首先由于他们是蒋介石的妻子、姻亲,不得不为蒋介石的安全脱险着想。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也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担忧。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战工作是必要条件。因为中共的抗日主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因;中共倡导和推动的西北大联合的局面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前提;中共地下党员的成功活动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中共的各种努力在内战大爆发之际化作不可抗拒的时代最强音,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西安事变。迄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多年来,海峡两岸的史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撰文探索西安事变的始末,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西安事变时的一个重要配角、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关联做一初步探讨,以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积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张学良的态度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第一因素.张学良不仅组织发动了西安事变,而且首先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采取有力措施促成其实现;张学良被囚禁后,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对西安事变善后循政治方式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进而与红军结成了三位一体,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在中国现代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为纪念西安事变发生五十五周年,对  相似文献   

19.
端纳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事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一件重大事件,是“时局转换的枢纽”。为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端纳,一个外国人,以他特殊的身份,三进三出西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撼和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与有关方面的事先期待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欧美新闻舆论、苏联新闻舆论都倾向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际新闻舆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影响了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处理西安事变的立场、方法和决心.国际新闻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起到了中国任何政治力量都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对西安事变的国际新闻舆论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能加深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