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涛 《云梦学刊》2014,(3):104-104
石峥嵘、吴广平著《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一书,作为“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丛书”之一种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全书由“土家族音乐史研究”、“先秦音乐史研究”、“谭盾音乐研究”和“音乐教育研究”四个版块组成,共收录音乐研究论文17篇,附录两篇。  相似文献   

2.
梁沛 《南方论刊》2008,(1):100-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文秘专业的必修课,主干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史”的宏观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解读能力及良好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5日至17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南地区党史研究交流座谈会”在湘潭大学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的《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和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的多所高校、党校及党史研究机构的30多名代表。会议开幕式由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建武主持,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彭国甫致词,  相似文献   

4.
曾军 《云梦学刊》2007,28(4):22-27
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一般都身兼着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双重职责。尽管在当前中国大学“跨越式发展”中有着对研究的过分强调,但是知识生产终究会受到社会需要这一瓶颈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一个承载着学科、专业发展的中文系而言,文学教育更是其中心性的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教育的走向决定了中文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160-160
宋德发主编的《文学名师谈教学》一书近日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6万字。该书系宋德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大学教学名师研究”(CIAl00163)之“个案篇”的阶段性成果。该书j12集了陆耀东、倪蕊琴、饶茺子、孙绍振、徐葆耕、张铁夫、吴岳添、易中天、陈建华、陈洪、吴家荣、夏先培、林少华、汪介之、陈平原、曹顺庆、杨慧林、季水河、陈跃红、殷企平、刘建军、张世君、左东岭、蒋承勇、余三定、江龙、曾艳兵、王志耕、王向远、张少雄、曾思艺、吴广平、邹建军、何云波、赵静蓉、吕超(以年龄大小为序)等36位来自全国27所高等院校的文学名师谈教学的文章或访谈.在人们忧虑学术大师缺席时代的来临时,切中肯綮地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教学见解和建议,表达了他们发自肺腑的“呐喊”和呼吁.言辞切切,感人至深且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姚华 《云梦学刊》2011,32(1):17-20
“知识共同体”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古即有之.但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强化,当与近代以来“知识”的学科化和专业化过程相关。大学作为生产知识、培养知识创造者的主要制度性场所,是“知识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我所属的专业而言,引起我关心的问题是,以大学为基础阵地的中文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专业,它要求一个怎样的知识共同体来保证其有效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在大学里念书或教书,深知大学这种体制、这种组织形式。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学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花了好多时间关注教育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文本系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即便你只是想了解“什么是文学”或“怎么做文学”,你也必须介入到关于教育的讨论里来。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23日上午,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会“网络文学的局限与发展走势”专题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文学院召开。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欧阳友权、副会长阎真、李阳春、龚旭东、佘艳以及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日报、湖南省作协、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社科联等多家学校、单位的30余位专家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14,(2):161-161
2014年1月7日,“《圣美大江》·柳忠秧诗歌作品研讨会”在武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楚欠粤海大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和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作协与长江文艺处版社、特别关注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研讨会由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永健教授主持,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嘉宾有: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於可训教授,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余三定教授,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有学者隆重其事地提出新的名词,一是“华语语系文学”,另一是“汉语新文学”.“华语语系文学”的“语系”一词不甚妥当,弊在不精确,容易引起误会.“华语语系文学”其实就是“华语文学”,就是“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中文文学、华文文学、华语文学的一个共同语病是:中国或中华民族由多个种族构成,有多种语言,而学术界使用中国新文学、中文文学、华文文学、华语文学等词的时候,绝大多数指的是用汉语书写的文学.“汉语新文学”的提法提出了可行的、统合的观点,超越了国家板块、政治制约的观点.若干学者在美国提倡的“华语语系文学”,其语系一词在学术上不专业,在意识上有分拆、对抗的主张.朱寿桐倡议的“汉语新文学”正好相反:名称正确且旨在包容.  相似文献   

11.
《悲剧观念与中国文学》(张恒学、余三定著)于2009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悲剧与悲剧观念;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悲剧观念;第三章,“社会主义悲剧”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第五章,《白鹿原》:中国当代小说成熟的悲剧文本。  相似文献   

12.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9,(2):F0002-F0002
季水河,教授,现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十一五”重点学科负责人,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3.
鲁涛 《云梦学刊》2014,(1):121-121
湖南科技大学吴广平教授主编《终极救赎:邹联安诗歌解读》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3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通信”、“观点”、“评说”、“对话”、“印象”、“访谈”六个部分,收录了彭燕郊、李元洛、司马冷(冰静)、周克武、吴投文、吴广平、晏杰雄、楚子、朱立坤、田园、谭清红等40位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的有关诗人邹联安的书信、评论、访谈等各类文章42篇。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救国”与“载道”、“有用”与“无用”的话语角逐中,晚清文学功能观历经“文无所用”与“文学兴国”的两歧分流,最终汇流于“文学救国论”的强势话语。从他者资源的译介上看,晚清“文学救国论”这种常识上的“功利主义”,其论思形式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可称为“无意识的实用主义”。从内在理路剖析,可追溯到儒家“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文学观,要言之,“文学救国论”可以解读为儒家实用主义的晚清呈现。然而,“文学救国论”依然因循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也未能摆脱“以反载道始,以载道终”的固有思维窠臼。“文学救国论”这一儒家实用主义文学观当代价值的再阐释,需要引入新儒学与新实用主义的思想资源,在对二元对立的解构中重构文学张力,实现“文学自主论”与“文学工具论”的互济对话。  相似文献   

16.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5,(2):F002-F002
<正>夏昭炎湖南攸县人,中共党员,60年代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中学,嗣后调入宣传部门主管文化和理论教育工作。70年代末,调入高校任教至今。(系湘潭师范学院,今湖南科技大学)历任教员、讲师、教授,并兼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现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担任文学理论、美学、文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艺美学范畴、中国文化概论、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撰有《从意境说和典型说看中西文艺美学的差异》、《意境与虚实相生》、《意境的动态生成》、《意境与“神与物游”》、《玉与中国文学》等系列论文度其他论文数十篇;独著有《意境——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及2003年4月出版的由湖南省教育厅推荐发行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意境概说》;并主编出版了“湖南省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教材”《中国文化概论》、《文学原理》。其意境研究已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意境——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一书也被学界认定为“从义界、形态、鉴赏和源流等五个层面全方位探讨了意境理论的系统构成,从而使意境研究由概念上升到体系,从范畴提升为学科,从意境吏发展为意境学,从点的局部突破演绎成面的整体,让意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如何应对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文学现象。文章认为,从人类学与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重叠地带或许能寻找到重审文学新的现象的契机,尤其是文化人类学以其核心的概念“文化文本”,“求异”独特的思维方法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与立场,不仅曾激发了现代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想象,而且催生出了文学人类学。这一门具有“跨文化”与“破学科”特征的学科必将为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多方启迪和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1月7日图书馆学会在市图书馆三楼会议室召开理事长会议.会上传达了市社科联17、18号文件及《社社科联1996年工作总结1997年工作打算》,评选了1996年度学会先进会员,作出了申报先进学会的决定.会议由副理事长王文元主持.1月9日教育学会在市教育学院召开“学法、教法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副秘书长卢森主持,40人参加.收到学术论文165篇,15人在会上发言,有81篇论文获奖.1月10—11日教育学会在市教育学院召开优秀科研成果复评会.由9名专家组成复评组,对450项优秀科研成果进朽复评,评出了315项优秀科研成果.这次复评是在1996年底各…  相似文献   

19.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3,(12):143-149+178+2
文学美育是文学教育功能的一个维度,与文学德育、文学智育功能有差异又有联系。文学美育的根本效应是陶冶人之情感,丰盈人之感性世界,提升生命存在之自由度。不同于文学德育的理性和“功利性”特质,文学美育有其“非功利”特质。西方浪漫派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文学“非功利性”,突出了文学对人的感性世界的张扬与呵护,也为我们今天认识文学之美育功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佐证。文学美育让读者在情感的浸染中使其心性或感性世界趋于丰盈和温润,提升人的情操,从而达成对人性的呵护与滋养,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功利”之“功利性”。我们对文学教育功能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和智育等一般“功利性”层次,而应在强调文学之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同时重视并发掘文学之美育功能,进而拓展、凸显和提升文学“作为”的空间与效度。  相似文献   

20.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编《大学文学读本》(2005年)的“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学文学教育”的理念。大学文学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和大学文学专业教育,而是以大学各科学生为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教养为目标的崭新人文通识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大学通识教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建立在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正确估计的基础上,对于当前焦灼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