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后改革时代"。在后改革时代,要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明确"发展与和谐并举"的改革主题;要科学确定深化改革的目标,建立三个"三位一体"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即"主导——主体——大量存在"三位一体的所有制结构格局、"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经济协调运行模式、"按劳——按资——按劳动力价值"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把握好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深化改革的关键;要抓住深化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四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整体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重在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关键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具体而言,要以提高劳动者报酬为目标,强化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责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政府再分配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3.
调整和改进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实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两种路径选择:一是统一体制形式;二是统一体制效果。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支出责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层级简化改革;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收入归属;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动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构建县级最低支出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城乡二元结构、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不完善等主要根源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因此,需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等措施来逐步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广东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是新阶段广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广东的实际来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破口也在农村。统筹广东城乡一体化必须从广东农村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公共服务模式,强化政府职责,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举措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行政改革的新理念相呼应。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创新,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和公民的权利,关注公共服务的公正要素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致使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应明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做起,加快步伐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玉其 《东南学术》2011,(1):103-1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改革探索时期、全面改革时期、完善改革时期四个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收入分配的理念与认识上存在误区,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二元结构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劳动者收入保障机制的缺失,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缺失。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明确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政府财政、税收职能,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各层级政府的权责划分、供给效率、供给方式如何,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服务的程度和水平,并由此影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进程。加快推进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点。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行政层级优化的基本取向是:强化县级功能,简化市级层次,转变乡镇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能否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攻坚克难,取得突破,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逐步扩大,是十二五时期避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十二五能否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攻坚克难,取得突破,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收入分配改革带动财税体制相关的结构性改革;在完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的同时,改变政府自身利益的倾向;以收入分配为关键的十二五改革是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60年财政体制变迁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财政体制改革在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颇为重要。"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而财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就成为政府间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思路。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在对已有制度的效率做出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如何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成为考验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是维护各级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唐立红 《理论界》2014,(8):156-15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政府要加强各类公共服务的提供,做好公共服务,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远远跟不上群众需求,在与群众需求产生偏差的背景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政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阶段性的变化,从1978-1984年逐年缩小,1985-1990年略有扩大,但基本未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一差距迅速扩大,目前已经超过了世界一般国家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阶段性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政府的政策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宏观经济政策、体制改革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对农业的保护政策等都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本文分阶段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政策性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政府职能向有限型、服务型、高效型政府转变的客观要求,同时,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共同构成了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一个制度性约束.在该制度约束下,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明确其目标导向,以适应社会公共需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营华侨农场改革与资产营运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营华侨农场改革应以促进当地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明显改善为依归,故必须借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重点放在调整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摆正政府与企业的位置,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方面,达到理顺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培育开放的生产体系之目的,最终使农场这一特殊的农村社区与当地社会经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衡量指标和核心内容。四川省成都市推行的村级公共品供给融资新模式,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缓解了村级公共品的资金不足,减少了闲散资金的盲目投资。在新模式的推行中,应注重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匹配,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审核,加强小城投对合作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分配体系的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国企工人的生活境遇。在社会背景以及拥有的权利资源方面,国企工人不占据优势,相反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满足个体的需要,是社会正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否则个体的正义感难以形成。在经济不平等与政治不平等都极不利于国企工人阶层时,他们只有选择抗拒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和表现,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解决城乡差别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长效筹资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不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当前,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体系及其路径包括:建立与完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