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邹强 《东岳论丛》2005,26(2):148-151
一提起法兰克福学派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的社会批判理论 ,而对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则认识不够。事实上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体系是由社会批判理论始 ,最后归结于美学理论之中的。用审美拯救异化的单向度社会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共同的追求 ,走向审美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审美乌托邦思想在法兰克福学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刘月新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同属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流派,前者所指的是以阿多诺与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后者以尧斯和伊瑟尔为代表。这两个学派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难以找到确切的材料来证明,我们只知...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只要浏览一下这些光怪陆离、经纬万端的哲学流派,不难发现最具吸引力,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最大的当数法兰克福学派。这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成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理论研究活动的。因此,人们常把法兰克福学派列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原则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使在学术研究中也强调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这就使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流传比起其它哲学流派来,具有了“话语”上的优势。中国的学者,格外钟情于具有马克思主义胎记的法兰克福学派,当然顺…  相似文献   

4.
王慧博 《理论界》2006,(3):169-170
本文概述了大众文化的产生,比较了法兰克福学派及英国文化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异同点,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对中国大众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在该影响下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路径各不相同,在对两者的研究方面,分析、论述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实,几十年西方文化研究的轨迹证明,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还是伯明翰学派,其文化研究的路径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坚持某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却是共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在研究路径上的共同点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思想,通过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对现代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本文深刻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思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艺术的资本逻辑化批判;其二,艺术的机械复制化批判。通过对文化工业的艺术审美异化批判,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性,而这种批判对我们今天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总体思路的分析 ,说明了该学派是如何把文化意识形态化的 ,剖析了该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缘由及其失误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们对科学技术作过深刻的批判 ,作为实用主义理论大师的杜威也对这个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而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理论方向。本文试图比较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与杜威在该问题上的异同 ,从而论证法兰克福学派的实用主义转向。通过哈贝马斯与杜威的科学技术观的比较 ,作者认为 ,尽管他们在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有重大分歧 ,但总的来说 ,杜威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有诸多类似之处 ,而且杜威的调查研究理论比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丰富得多。通过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批判理论家的代表人物芬伯格的近著《质疑技术》 ,作者认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已经走向了实用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9.
山东大学教授傅永军博士撰写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一书,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傅永军教授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解释为"一种从社会批判角度叙说现代社会理性建构的理论","一种典型的现代社会理论,一种关于现代社会之理性辩证法的现代性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以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该理论通过厘清社会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在韦伯合理性思想平台上,析取出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的问题意识、理解视界和反思(批判、重构)路径,详尽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的几种典型表现--解放的现代性理论、反思的现代性理论和重建的现代性理论,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联结成一个具有不断扩展特征的有机体系.最后,作者又将研究触角延伸到现实世界,回答了批判理论的现代性理论的普适价值以及它对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意义等为大众所关心的现实性极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说起法兰克福学派,人们首先想到的不外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和哈贝马斯这些名字,稍具学识的人还会提及本雅明乃至波洛克等等。相形之下,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的名声则要小得多。其实,施密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思想家中的左翼代表。和哈贝马斯比起来,他更加忠实于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30年代开创的“批判理论”传统,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家宝”之美称。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大名鼎鼎的阿多诺指导下,施密特完成了题…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之一。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文本形式中心论不同,法兰克福学派强化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因而成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性考察,二是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这两个方面都对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海波 《北方论丛》2011,(2):123-126
19世纪以来的理论、艺术和政治研究发生了广泛、持续和深入的文化转向。文化转向这一客观、动态的过程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逻辑展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文化批判的先河;立足于精英主义立场的法兰克福学派则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批判,但他们仅仅把大众文化看做文化衰败的标志;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立足于大众文化的动态研究和批判研究,补充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不足;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则大大促进了文化批判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特征的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划上了一个句号,回顾20世纪思想界,法兰克福学派曾是声势最大的思想流派之一。当然,进入90年代,随着苏东的解体,法兰克福学派逐渐消声匿迹,但是,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却是颇有特色的,他们的“否定整体论”实际上是法兰克福学派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建设已经取代了革命的呼声,所以,法兰克福学派已经进入了思想史上的行列,我们现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也像研究康德、黑格尔一样,是对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思想家的思想考察。但是,法兰克福学派毕竟又与康德、黑格尔不同,法兰克福学派…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是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延续并为其服务的,这种美学的重点不是对美、艺术进行抽象探究,而是把审美放到了“社会批判者”的位置上。当他们别无选择地把拯救世界的重任交给了艺术家的时候,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重心就由社会政治批判转向了艺术审美。它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就顺理成章地由革命政治理论转变成了美学理论。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由社会批判理论而始,至审美研究而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18.
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接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最初了解、90年代前期的直接挪用、90年代后期的质疑反思和新世纪以来的冷静研究四个阶段.但迄今为止,对其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解:把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片面理解为审美主义批评;把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简单地定性为文化决定论;过度夸大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化经验之间的错位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社会,一种非理性的、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意识形态,也就是高雅艺术已经被清除掉它的否定的、批判的向度,嬗变为维护现实社会制度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像一个社会过滤器,过滤掉人们政治意识中的一切对制度的不满、反思、否定以及超越性的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警觉到这种状况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危害,因而对此进行全力以赴地揭露和批判。可以说政治意识过滤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视角。研究法兰克福学派这方面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西方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时间最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理中,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总体研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不少文献基础扎实、理解准确、立论公允的上乘之作。当前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在对学派的专题性研究上,现代性问题、大众文化批判取代以往的资本主义论和美学,成为重点;第二,个案研究上,在哈贝马斯研究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过去不太受重视的阿多诺研究和本雅明研究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