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中“自由”一词所蕴含的两种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奥古斯丁的“自由”接续了柏拉图以及罗马廊下派的自由观:即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而是追求至善。与此同时,作为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又对古典哲人的自由观进行了改造:人的理性(自由选择)并不能保证人全然成善,唯有对上帝的信靠才能保障人追求善、认识善、践行善。  相似文献   

3.
在奥古斯丁有关神圣预知(praescientia Dei)与自由意愿(uoluntas libera)的共容性的反思中,《论自由决断》这部相对较早的论著在晚近的研究中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讨论。本文将指出奥古斯丁论证中几个被当前学界忽视的方面,特别是对意愿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灵能力的理解以及将意愿的自由等同于选择的自由这一误读,以此揭示这一较早版本的预知论在理解意愿自由上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高源 《社会科学》2022,(5):22-30
情感冲动作为伦理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欧洲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不同于古希腊尚智主义情感道德观,奥古斯丁将摆脱冲动干扰的圣哲之境视为一种道德缺陷。深入研究奥古斯丁对古代冲动哲学的诠释,我们发现,他把希腊古典流派所谓的心灵运动偷换为了“情感”。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其无视传统冲动心理学与伦理观的立场,恰恰相反,这是其从生命的多维棱镜出发进行了价值批判与道德观念更新。奥古斯丁晚年所展示的多维生命价值域对我们反思情感心灵冲动的本质及其现实道德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镜鉴。  相似文献   

5.
在《上帝之城》等著作中,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将整部世界历史叙述为"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历史。由此产生的政治思想史问题是,他所谓的"地上之城"是否就是现世中的国家?在简述西方学者们对此的三种不同认识之后,通过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地分析了"地上之城"与国家之间的关联。意旨奥古斯丁的认识中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张力,这种张力为后世的基督教政治传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几国同时发生”(简称“同时论”——笔者),还是“可能首先在一国发生”(简称“一国论”——笔者)的理论,目前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是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恩只提出了“同时论”,而没有提出过“一国论”;二是袁亚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认为马、恩没有提出过“同时论”,而只提出了“一国论”。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论”或者“一国论”都是马、恩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还处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不平衡还居于次要地位。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分  相似文献   

7.
(一) 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原因或因素是什么?自从人们用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就产生了各种关于历史的学说,不同的历史学说则给予不同的回答。古代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结构都对历史运动发生着显著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在历史领域内,神学占着支配地位,天主教主教奥古斯丁右《上帝之城》中断言:“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再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存在,除了上帝的启示外,再没有什么人类的历史。”他认为,整个历史都是神的信徒和撒但的信徒的斗争史。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一切个别的存在、个别的历史事件都是偶然的,但从整个宇宙来看,有一种绝对必然的存在,即上帝。这些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理论性质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鉴赏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和鉴赏论。实际上,这几种理论界定都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知音》篇的理论底蕴。笔者认为①,刘勰的《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他的文学接受理论思想的专论,应该将刘勰的《知音》篇界定为“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9.
休谟把《人性论》分为三卷:论知性、论情感、道德学.在第三卷第一章德与恶总论里,休谟明确指出道德的判断不是来自理性而是来自道德感.休谟作出此判断的根据在于他认为理性没有主动性,不具备驱使一个人实践的动机,而道德感就是趋乐避苦的情感,它则完全具有主动性和提供动机的能力,且这种情感来源于人性的原始性质.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他名著之一,全面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大同”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提到过这本书。《大同书》著作在何时,大同思想作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理想,它的形成过程怎样?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结论。汤志钧同志认为“《大同书》是康有为一九○一年到一九○二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定稿更迟。”并且还认为  相似文献   

11.
李泽厚同志在一九七八年于《学术研究》第一期上发表了《形象思维续谈》.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美感由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这四种因素构成.一九七九年李泽厚同志在《形象思维再续谈》中,提出形象思维不是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艺术想象.他认为艺术想象是由包含着想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心理功能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在这里,很清楚李泽厚同志把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看成是艺术创作主体性因素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艺术包含认识,但也不等于认识,同时,他还提出了“情感逻辑”概念和“创作中的非自觉性”的命题.但正如他在文章的《后记》中所言:“意犹未尽,容后张扬.”  相似文献   

12.
奥古斯丁在对《创世记》的五次诠释努力中,都花了很大笔墨诠释其第一句话中的太初(principio)一词。他认为这个词指的是圣子,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三位一体的圣言;第二,作为世界历史的开端。本文主要借助《〈创世记〉字解》中对创造的描述,分析了创造中的这两层含义。作为圣言,第二位格为所有创造物赋予了形式,但接受他直接赋形的,只有天使。天使再将圣言中的道理传递给物质造物,物质造物有了形式,就形成了运动和时间。奥古斯丁将永恒的上帝与世界历史联结起来,为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认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善,因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肉体而获得自由,这种死亡观显然是柏拉图主义影响的结果。作为教会体制代言人的奥古斯丁,则从《圣经》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死亡,他认为死亡不是善而是恶,但是这种恶可以被转化为善用;他同情惧死行为,并谴责自杀性的殉道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与《圣经》教导相悖逆,而且客观上会鼓动异端邪说,威胁教会统治。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6,(4)
奥古斯丁在其传世著作《上帝之城》中提出了"两城"的概念,即"世俗之城"和"上帝之城"。按照奥古斯丁的理解,"上帝之城"是由上帝为王,由天使和圣徒所组成的天上之城。奥古斯丁认为,基督徒只是暂时寄居在"世俗之城"中,只有"上帝之城"才是他们永恒的居所。奥古斯丁的"两城"观念在基督教神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有关基督徒身份认同这一方面,给予后人很大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上,奥古斯丁是第一个提出“时间是什么”的哲学家。奥古斯丁对时间做形而上学反思,固然出于宗教理由,但只要读过《忏悔录》就会看到,他是把时间问题作为困扰人类智慧的真正哲学问题来探讨的。在他看来,时间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存在者,也不是物体的运动;时间是上帝创造的,是人的心灵的延展。从奥古斯丁经康德到海德格尔,时间日益脱离客观的物理性质,由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变为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 1-1 李醒民 科学是价值中性的吗? 1-7 陈嘉映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1-17 孙周兴 我们怎么做哲学才好?——评陈嘉 映教授报告《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1-20 尚 杰 重读萨特:别一种伦理学 1-26 孙向晨 萨特、莱维纳及他者问题 1-33 方向红 羞感的路径学空间——关于萨特现 象学的批判性考察 1-38 江向东 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时间比较 ——从时间的本体(源)化视角试析 《物理学》与《忏悔录》之差异 2-1 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 其启示 2-9 任平 论…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众多研究者中,马尔库塞在其《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中率先提出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所有著作的基本内容,并且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思想,片面强调自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实际上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20.
奥古斯丁研究的拓荒之作——读《神圣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研究西方哲学 ,非了解基督教不可 ;而要了解基督教 ,又非了解奥古斯丁不可。据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 ,耶稣曾给自己的门徒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个浪子从父亲那里索要了自己应得的产业 ,出外挥霍一空。在穷困潦倒之际 ,他幡然悔悟 ,回到父亲身边 ,受到父亲的欢迎。中国人也有句格言 ,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奥古斯丁正是基督教的一位“金不换”的“浪子”。这位出生于北非塔加斯特城的纨子弟 ,青少年时代偷鸡摸狗、拈花惹草。若说他无恶不作 ,恐怕也并不为过。然而 ,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熏陶下 ,奥古斯丁却始终怀着一颗执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