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想概念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指曾国藩与其兄弟妯娌历经思想碰撞后留存传世的理论与方法.曾国藩作为家里最年长的兄长,肩负着引导与教育的责任,其以身作则,从封建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理解、消化,独创出完整的治家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的现代生机指该思想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其实践范围体现在3个领域,一是自我素养的提升借鉴;二是家庭(尤其是同辈)教育的适当移植;三是社会交际与和谐的智慧吸收.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本文试图揭示在湖湘文化影响下曾国藩思想中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进而探究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论证曾国藩在湖湘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家教是中国德教传统中的重要遗产。其主要内容是 :勉子立志清远 ,励子自立自强 ,教子爱众亲仁 ,诫子习劳守朴。强调知与行、慈与严、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的统一 ,是曾国藩家庭德教的基本原则。曾国藩的家庭德教理念及实践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文化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德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主要涉及孝悌伦理、勤俭伦理、教化伦理和睦邻伦理四个方面.他大力倡导的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道德教化、扶贫济困、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一生十分重视子弟的教育。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和渊源进行探析.以期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秀全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较量的不同胜败结局 ,其深层原因主要不在于战场上的得失多寡 ,而在于各自对于中西文化的认知与抉择程度是否符合当时特定的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轨迹。具体说来 ,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 ,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 ;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 ,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 ,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 ,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伦理思想、道家的虚无伦理思想和湖湘文化是曾国藩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多重的社会矛盾为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此外 ,封建正统、严格的家庭教育对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为坐标,给曾国藩的思想做恰当的定位,是本文的基本特色。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借助船坚炮利将其势力扩张到中国之时,潜心研究理学的曾国藩与魏源、徐继鱥相比,其思想落后了一个时代;太平天国运动给曾国藩信奉的理学以回光反照的机会,而在此反照之中,它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新内容,于是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学术结构,这一思想奠定了近代政治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凡是走保守主义政治路线的,无不推崇曾国藩;而一度对曾持有强烈批评态度的国民党人,在其执掌政权而面临着巩固统治秩序的任务后,颂扬曾氏的著作便不绝于耳,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家庭伦理道德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的家庭伦理道德主要体现于读书、修身、家庭教育三方面。在读书上,他要求子女要勤奋,要有志、有识、有恒;在修身上,他主张慎独、克己、敬恕、谦虚;在家庭教育方面,提倡勤俭持家、孝悌友仁爱。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一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而不对曾国藩的文化观进行较全面和较具体的探索,有许多问题难以说清楚。现提出个人一些看法。曾国藩是我国近代集封建文化之大成的人物。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其占统治地位的部分说,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有为封建统治制造理论根据的义理之学,有研究封建社会的实际问题的经济之学。  相似文献   

13.
<正>曾国藩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又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带头人,既是知名理学家,又是洋务派首领。这前后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它们这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如何统一于曾国藩的思想之中?以及应当如何看待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从他一生中的成败得失与最后结局应得到什么启示等等,曾长期萦绕于笔者的脑海之中。这些问题涉及甚广却很有意义。故乘今日之便,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诸同仁。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儒家经世思想为理论基础,兼采西方实用之学,广泛吸取历史典籍与前人、先辈、时宦伦理治家的经验教训,大大丰富了其伦理治家的践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家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总书记这段精辟的论述,充分表明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家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社会文化不可取代的功能。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它的进步取决于各种文化要素的发展和交互影响。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建设高度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家庭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化建设与家庭文明是紧密相联系的。家庭文明需要家…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商战论的始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红女士认定 ,曾国藩曾“首创‘商战’一词” ,曾最先“酝酿出商战的词旨”,且其“对‘商战’一词的使用 ,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以上各点 ,笔者认为不仅不能成立 ,相反 ,曾国藩对“以商、战二字立国”持的却是断然否定的态度 ,吟唱的是“断难”与西方列强“争锥刀之末”的对外主动缴械的洋务论曲调。就郑观应的商战论来源的某个侧面看 ,它其实是在批判曾国藩作为首倡人之一的洋务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邱女士先奉曾国藩为商战论始祖 ,后又认为始终拒纳曾国藩的《辞海》“商战”条诠释“基本上准确” ,前后明显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研究王夫之与曾国藩的关系时,往往集中在哲学、政治、文化等思想理论的渊源流变方面进行探讨,却很少涉及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实践意义的民族思想方面。甚至有些人因为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而视其为“汉奸”、“侵略者的代理人”,并因此否认他具有民族思想。由于曾国藩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浅论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在经世之学的延伸中为西学东渐拓开门洞者梁霖(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讲师南京210001)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毁誉参差、评判存异的人物之一。在上个世纪,他曾受到西太后“公忠体国”的褒扬;又被气类全异于西太后的容闳目为“正...  相似文献   

19.
湘军人才群中,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开放精神各具特色,这是内忧外患的时代大势、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精神使然,但仍然具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曾国藩在攻陷金陵后主动裁撤湘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6 4年 7月 1 9日 ,曾国藩为首的湘淮军攻陷金陵 ,将历时 1 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血腥镇压下去。至此 ,湘军总数达到 30万人 ,曾幕人才济济 ,当时中国军政、科技、文化、教育之“精英”大多汇集于此。曾国藩成了威震天下、权倾一时的“中兴名臣”之首。然而 ,清廷在此时却未履行咸丰皇帝临终留下的“攻克金陵者王”的遗言 ,只给曾国藩一个一等侯爵的封赏 ,且纵使一些御用官吏制造罪据 ,纷纷参劾湘军将领 ,用以控制住尾大不掉的局势。一时间 ,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纲纪 ,湘军纪律废弛 ,以及众多攻击湘军将领的诸多“劣迹”之言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