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志田 《文史哲》2021,(3):27-41+252
五四学生运动是一个蓄势待发而被瞬间点燃的运动,其所蓄之势是多方面的,且有远因有近因,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最直接的近因就是民初尝试共和期间种种希望和失望的轮回更替,使不少学生处于一种山雨欲来的态势,而以新思潮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则推促了青年的失意和烦恼。这些蓄积虽非一日之功,最后的"引爆"仍是突然的。而此后新的政党组织和运作方式等新因素的进入,使学生运动是否"有组织"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本有社会基础的"自在"组织模式逐渐被有"主义"有领导的"自为"组织标准所取代,使学生运动的本事在历史叙述中变得模糊,也使五四运动的偶然与不偶然成为需要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其发展的历程可谓始终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同频共振。后五四时期(1919—1927)是社会思想剧烈变动的过渡时代,学生作为当时政治生活中相当活跃的一分子,虽然入世之道殊异,但是文化救国的志向是同归的。北大培育学生世界意识的实践,可以视为近代中国积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缩影,世界视野的打开亦推进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下思索中国救亡的进路。北大对学生世界意识的塑造,也是革新国民教育、培养时代精英的过程,但这不是简单地向西方学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化探索。  相似文献   

3.
两个娃都要上学了,家里实在凑不出一共三四百元的学费。老实、憨厚的苟仪传咬咬牙,将一头刚开始长膘的大黑猪赶出圈,拉到附近的集市上。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最重要的刊物《新青年》后期出现明显的转向.这与其创始人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而直接诱因则是陈独秀不再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事既与校外的新旧之争相关联,也涉及校内的大学体制构建,以及与办学取向异同相关的人事之争.而陈独秀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转移,及其主张的谈政治与《新青年》侧重思想的既定方针之间的紧张,还需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思想倾向关系不大的经费问题,反倒可能是使刊物与中共联系起来的一个实际考量因素.重新探讨《新青年》转向的因缘脉络,由此揭示出“五四”远比我们认知的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朱智武 《船山学刊》2009,(4):129-131
墨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平民性。从施教对象来看,墨子主张“农与工肆之人同举”.对施教对象的出身、天性、资质以及受教前的品行并无规定,较儒家“有教无类”更为彻底:从教育内容来看,儒家极其重视的“乐”,在墨子看来,就特别值得反对。此外,墨子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均具有鲜明的平民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钱聪 《南方论刊》2013,(11):42-44,39
五四时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平民教育运动蓬勃兴起,探其原因则关键在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倡导,庶民主义"民主"观的生成以及"主义"学说的泛滥而导致注重"实行"的凸显。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运动却呈现出由平民教育运动向工农教育运动转变的发展走向,并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平民教育有两个源流,一支是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工农革命运动;一支是以晏阳初、陶行知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与社会改造运动.文章从目的——改造国民以图救亡,方式——向内超越与向外转型,价值——普世价值与政治属性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作了简要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20世纪20-30年代他在我国倡导平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平民教育被温家宝强调,除了赋予新的含义外,还可以看出重点开展农村平民教育、实行农村教育改革是我国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9,(6):116-12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旨在借助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的愚穷弱私问题,改善农村社会落后的面貌,改变广大劳苦大众的命运。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振兴乡村,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切实的借鉴价值,为我国乡村文化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与爱因斯坦等一起当选“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之一的大教育家.晏阳初可能永远喜剧性地享受除祖国之外的世界范围的敬仰。这是个多么大的玩笑啊?郁达夫在《怀鲁迅》的文章中沉重地写到:“有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自1885年创刊以来,始终注重文学研究,刊登的论文不仅反应了20年来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替,而且,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它都站在学术的前沿,引导潮流而非跟从潮流。研究《学志》这二十年发表的文学类论文,可以透视出这段时间里北大研究生文学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谭先锋  廖良辉 《云梦学刊》2005,26(3):102-105
根据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其社会政治教育功能、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社会文化引导功能。关注社会信息的引导、重视社会精英的激励、强化社会活动的实践、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推进高校创业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成龙  彭阳红 《云梦学刊》2009,30(5):124-127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相关活动开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于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破解日趋紧张的社会就业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认识偏颇、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应当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系统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相似文献   

14.
迎合当前教育、艺术、科研领域关于大学生艺术素质发展重点研究的需求,以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实践为目的,通过舞蹈与体育的结合;对体育舞蹈艺术素质研究的实际意义;以此判定体育舞蹈对艺术素质发展的影响效果,从而为高校体育舞蹈的良性健康开展、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可借鉴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元 《云梦学刊》2003,24(2):104-106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世人共识。各高校也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但效果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江 《云梦学刊》2011,32(1):133-135
大众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相互影响。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高校应多管齐下,不断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彭亦兵  刘亦工 《云梦学刊》2010,31(5):118-121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深入了解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功能,积极探索强化高校体育文化德育功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精神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洁  陶传谱 《云梦学刊》2009,30(4):121-123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旨在通过对贫困生精神世界的改善和充盈,促进其精神世界发展,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实现贫困生的自身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不仅应包含与一般大学生相同的普遍性精神教育,而且应包含专门指向高校贫困生的针对性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重视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庭 《云梦学刊》2006,27(1):129-131
寝室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党团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与安全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全员育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唐光怀 《云梦学刊》2004,25(5):95-97
要彰显大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突出一个“情”字,以爱为本,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投其所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