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凯瑟琳·恩肖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的描写,阐述了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震撼人心的"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写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人性的变异。小说中,凯瑟琳自身的性格缺陷、希斯克利夫的爱情至上主义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酿成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的悲剧原因,从而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形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看起来象一个无情的、冷酷的、充满了仇恨与敌意的魔鬼或野兽。事实上,象其他人一样,他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对凯瑟琳不朽的爱情,而他的疯狂则是他那变得冷酷的被扭曲的心灵的反映。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小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的面纱,揭露了当时社会压迫和剥削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以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了介绍.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及希刺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这条主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呼啸山庄>是一部别具一格值得研究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小说,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深刻的描述了一段执着痛苦的感情,其间的爱恨交织震撼人心。小说中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女主人公凯瑟琳的错误选择和希刺克厉夫疯狂的报复,还有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产生的身不由己的影响。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给世人以启迪,让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相似文献   

7.
尽管艾米莉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她的女权主义倾向在《呼啸山庄》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作品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之间的灵魂一致,生死相恋,表现了艾米莉希望女性能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却展示女性面临的情感困境和社会习俗的障碍。艾米莉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将资产阶级传统的道德标准颠覆,她不愧为是19世纪女权主义萌芽初期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的人性复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历夫与凯瑟琳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凌驾于有限的时空之上的,他们实则是一个灵魂.失去对方对他们而言无异于自身的终结.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间的和谐关系只有通过死亡(先是凯,后是希),由代表他们青春化身的,身上流着他们血液的哈里顿和小凯瑟琳重新建立起来.这里肉体的死亡意味着精神的再生,庄园的毁灭之后是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依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分析《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凯瑟琳和埃德加、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施虐与受虐的性变态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死亡动机,可以清楚地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  相似文献   

10.
评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孙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部分要算是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描写了。一百多年来,各国文学界对此评论众多,莫衷一是。1847年小说出版,书中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被指责为病态心理、不道德和...  相似文献   

11.
一样相思别样情——论《呼啸山庄》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啸山庄>是一部独特而又经典的爱情小说,作品中表现了三种不同的爱情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情是寻觅原始自我的爱情,是人类原始天性的产物;凯瑟琳和林悖之间的爱情迎合了世俗的标准,是世俗社会的产物.这两种爱情相互冲突,使人类陷入情感的危机当中.而哈里顿和凯蒂之间的爱情是前两种爱情的融合与延续,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爱情的美满结局,代表着人类爱情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西方哲学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总体趋势下,巴赫金的"对话"哲学代表了其中极具个性和生命力的一个探索方向。"对话"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各个领域和方面。在哲学领域,"对话"精神表现为"自我"与"他人"的亦此亦彼、共存共生的关系,以主体间性取代了纯粹的主体性;在其他领域里,"对话"精神以不同范畴和术语表现出来,尤其在小说领域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中得到了最形象、最充分的表达和阐发。  相似文献   

13.
小说<寒夜>的男主人公汪文宣身上,"恋母情结"极为突出.本文从汪文宣的三重人格:遵循单纯的快乐原则的本我、介于性本能与道德束缚之间的自我与代表道德戒律的超我出发,对其自卑感、死亡本能与其单亲家庭的生存方式、母亲的教育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恋母情结"的内、外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小说《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详细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分析学的某些理论观点,在希思克利夫人物性格的刻划与形成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这一新视角,希思克利夫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人性特征充分地展示出来,即毫无节制的追求和强烈冲动的报复等。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在写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她的思想也很前卫。她的著名散文《自己的一间屋》堪称女性主义宣言书,在作者眼里,"房间"是女性的"圣所",拥有自己的一间屋,意味着女性拥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可能学习和创作。这种观点在她的小说中也有所展现,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很多时候对"房间"充满眷恋,把它看成是"圣所"。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在具象艺术中,"形"与"色"是获得视觉艺术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大元素,对其把握和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有形有色"或"形色兼备"是评价一幅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但在抽象艺术中,因其在形势上的自由和散漫,对于不确定的"形"与"色"而往往被认为纯粹是感性的产物,完全是情绪上的宣泄。实际上抽象艺术中的形与色也是有章可循的,只是相对具象艺术而言其内涵与表现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刺克厉夫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他的复杂性格来自他的复杂生活背景和经历,这些都与艾米莉自己成长生活经历极为相似。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执着地追求爱情到无情毁灭对爱的追求,由刚开始疯狂的爱的复仇到人性的复苏,在希刺克厉夫身上显得那么的自然、真切,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道"作为宇宙本体是有限与无限的结合。在老子看来,道是超验的、形而上的本体。"大音"即"道",以"希声"的方式显现,"大音希声"是"无声之乐",是一种超越性的音乐审美妙境。"大音希声"突破了一般艺术的有限性,而将生命沉浸于天人合一的无限艺术境界之中。道在"大音"之中,只能"心观"得之,用心去体味领悟形而上的超验的"大音"或"道"本身,是要靠审美主体在虚境澄澈的状态下用直觉感悟去把握的,是谓致虚守静,妙道自然。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方向"是执政党群体的行为准则,是走向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然而,"文化"一词的本源思想是什么?将对我们理解"代表"的真正含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什么视角来思考"文化方向",又是我们落实"代表"思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