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王文军的诗歌中,能找出几个特点:第一,田园乡土的元素构成的语言体系;第二,情感逻辑和语言逻辑行进间的巧妙转弯;第三,多重意象与哲学主题并行。通过对王文军诗歌的解读,我们觉得,对诗的阅读是沟通感情、塑造人生最佳的渠道,在天地之间,诗重要,好诗重要,好的诗人重要。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约翰·多恩诗歌《出神》主题的争议在西方评论界一直没有停息。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矛盾对立的解读是以赫伯特·格瑞厄森为代表的爱情玄学说和皮埃尔·莱构斯首开先河的色情诱惑说。如果对《出神》进行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的双重解读就会发现,文章认为,《出神》是一首经过精心构思、具有灵肉双重意味的诗歌,与诗歌的主题并行不悖。诗歌语义表层探讨的爱情玄学和深层隐喻的情色世界与诗人要表达的灵肉合一的爱情观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双重性使诗歌既富有灵魂的圣洁,又弥漫着肉欲的气息,从而形成了精神层面和感觉层面的复杂张力。  相似文献   

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王文军以诗人独有的敏锐,把雪花石头、草木等景物和父母、故乡等情物作为诗歌的创作机缘,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他用清雅灵动的话语倾吐草木生命,抒发自己精神上孤寂无侣的惆怅与索然。此外,诗人还用了朴实无华的叙述性笔触向世人讲述了老父母的劳苦艰辛以及儿子对父母浓浓的深情与眷恋,更表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心与悔恨。  相似文献   

4.
与乡土诗人王文军相识是在2013年末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朋友介绍说王文军是一位乡里的干部。我看着这位个头不高、头发绒稀、面带和善、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王干部,开玩笑地说,怎么看也不像乡里的干部,倒像一位诗人。朋友说你说对了,他就是一位诗人。于是我认识了这位诗人,后来居然成为了好朋友。2014年的10月,王文军来锦州送我  相似文献   

5.
周代社会"大师教六诗",以风、赋、比、兴、雅、颂为序,而<诗经>风、雅、颂的选材与编排,构成其价值系统的三个维度:饮食男女--家国天下--宗教信仰.三个维度呈由低到高、逐层提升的取向,显现出<诗经>文兼雅俗,感性生活、理性精神、宗教信仰相互渗透融合的文化精神.信仰.是<诗经>中最高的、极为重要的价值维度.<诗经>价值系统的三个维度暗合了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到克尔恺郭尔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个短命诗人的终极痛苦———追求不朽的悲怆。正是这种近乎绝望的悲怆,使李贺弹奏出了与众不同的曲调,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悲剧诗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以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和《诗经》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本文解读的方式,寻找出诗人时期和学者时期在爱国情怀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与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的两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著作。王瑶在书中坚持对"史识"的追求,因此他的著作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林庚则善于用诗人的眼光去感知各种文学现象,行文流畅,跌宕起伏。两部著作各有所长,在当时开创了风格各异的两种研究方法,因此对这两部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进行对比学习,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虽然同是对荒景的塑造,阮籍诗歌中表现出明显的伤感与悲痛情绪,而陶渊明则通常会在诗歌末尾进行自我宽慰,从而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这与陶渊明耕读诗人的身份密切相关,因为陶渊明诗歌中无法排解忧伤感情的作品,正是存在于对耕读身份感到怀疑或是对自己所一直坚持的田园归隐生活发生疑问的时候,所以,只有这类诗歌才更鲜明地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荒寒境界。  相似文献   

10.
《国风》是《诗经》中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在十五国风中,至少有七个风诗的产生地在中原地区。中原风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生动体现了周代中原地区民众的生存状态、爱憎情感和理想愿望,为后人了解先秦时代的中原社会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在艺术上,中原风诗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式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经》时代的中国、四方观念反映了周朝居天下之正中以统治四方的地缘政治思维,这种思维也反映在《诗经》中。对《诗经》时代南土疆域的认知,是将陈风视为南土诗歌代表的重要依据。毛郑对二南地域的阐释是《诗经》时代文王德化天下政治记忆的延续,反映了北方文化的中心思想;对《诗经》无楚风的解释以及对陈风作为南土诗歌代表的忽略,反映了毛郑的南土观已经偏离了《诗经》时代对南土疆域的认知以及毛郑夷夏之别的地域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12.
"思无邪"一语出自<诗经·鲁颂>,孔子言以论<诗>三百,后世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学者对其理解不同,众说纷纭,有十余家之多.正确理解"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时代背景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的起点,<诗经>呈现了夏商周时代中华先民生命精神生发演变的轨迹.从<生民>、<公刘>的诗性醒觉,到<大明>、<凯风>的人伦化育,先民的人文世界的开辟与完成既奠立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础,也成就了<诗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5,25(6):67-69
文学鉴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诗歌也不例外,从一首诗歌的诞生到意境美学的实现,应该分为三个环节、两个阶段。三个环节即诗人、作品、读者;两个阶段即作品诞生阶段与诗美实现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各具特色:诗人与作品之间,作品看似被动的,但文本自身的规律使得诗人也不能不顾其余;而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也是明显的,首先,诗歌文本贮存的种种信息或意蕴使读者流连忘返;其次,读者在诗歌文本意蕴的感召下,又调动大脑中已储蓄的与诗歌文本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反过来激活作品,正是这种双向“互动”最终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弥漫成意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作为辽宁籍的知名女诗人,李轻松以其极富质感的语言和深邃的女性意识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从诗人的抒情意象解读出发,分析李轻松诗作中桃花意象与传统审美的现代性表达、铁之意象与前工业时代的文化想象、"微"意味与女性诗情的幽深书写,不仅可以觇见诗人女性意识表达的悖论性美学与自我体验,还可以呈现辽宁当代诗歌创作的实绩与风采。  相似文献   

16.
诗化人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回答.诗化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自由、彼此相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了自己对诗化人生的求索、感悟和体验.诗歌以诗人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为开端,随后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最后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而结束.全诗各节基本上都是逗号、分号和句号,但有两处使用了感叹号,一处使用了问号.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光辉起点,而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思想内容上和艺术上也深受其影响。唐代诗歌是对《诗经》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苏格兰女王玛利亚.斯图亚特(1542—1587)的传奇式的悲剧命运曾促使席勒写出悲剧《玛利亚·斯图亚特》,以后又激发茨威格的灵感,写出历史人物传记《玛利亚·斯图亚特》。茨威格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对女王的一生进行分析,而席勒则充分运用诗人的自由,塑造出一个崭新的悔过迁善的玛利亚.斯图亚特和两位女王的斗争,揭露英国女王的残暴伪善。两部作品题材不同,写作方法迥异,但抗暴的目的相似,警示之心相通。  相似文献   

20.
《诗经》燕饮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命意识觉醒后的周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本篇论文着重探讨其最高目标(追求人生的完美)的最后一个层面:在纵向上,周人把自己置于祖先、自己、子孙构成的永不间断的血缘生命链中,以孝为本,上对祖先负责,福荫子孙,下对后代子孙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