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同样都有从正、反两个视角来表述同一概念的语言现象。汉语里一些习以为常的公示语,英译时从反面来传递其语言文化信息,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反之亦然。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赋予公示语反译以理据。语言维的公示语反译,旨在以目的语为依归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语义信息的双向动态对等。文化维的公示语反译,则更加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阐释并践行"以我为准"的翻译原则。交际维上的公示语反译,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升"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湖南警务机构的公示语翻译为语料,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警务公示语汉译英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语言垃圾进行了清理,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警务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旨在获得整合度较高的译文,建立清洁舒适的语言生态环境,为警务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翻译改写是基于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一种策略选择,旨在更忠实地呈现源语的文化特质同时又能保持译语的流畅。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对此颇具解释力,并赋予翻译改写以理据。语言维的改写,旨在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维的翻译改写,旨在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更多地“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以努力实现英汉语言文化信息的动态对等。交际维的改写,旨在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5.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6.
“多维转换论”是生态翻译学中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译者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译者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出发,在译文生态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茶加工工艺文本语言结构复杂、文化内涵丰富,英译难度较大。文章从多维转换论视角出发对茶加工工艺英译进行分析,结合三个维度探讨茶加工工艺英译的难点,从而进一步探究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角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更好地完成茶加工工艺英译。  相似文献   

7.
警务公示语汉译英的水准真实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对外交流的水平。生态翻译学以其全新而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翻译活动译学理据。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现行警务公示语的翻译,肯定了多种翻译方法在提高译文“整合适应度”方面的作用。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助于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对归有光《项脊轩志》的David Pollard译本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以生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在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多用物称主语,并注意了形合、意合之间的差异.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运用了意译、解释性翻译、添加译注等策略.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传达了原文语言形式的美感.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提高了《项脊轩志》译文的翻译质量.分析表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中国古典散文的翻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译者,应了解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和所展示信息的状态.准确把握公示语的语言风格,维持公示语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3个层面做出最佳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胡适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阈。胡适翻译诗歌的过程就是胡适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下,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代表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维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理据,据此,汉语网络新词的生存与长效也是语言本身不断适应 生态环境的求存择优、汰弱留强的过程。而在汉语网络新词“厉害体”英译过程中,译者要从整体生态环境出发,综合权衡与协 调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关系,在不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过程中进行恰当转换,力求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 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示语翻译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泉州城市双语公示语作了生态翻译学角度上的评析。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阈;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3.
公示语英译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今国内公示语英译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公示语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阈和理论框架,其多维转换方法为公示语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实践参照。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原则为主要指导,结合实例分析探讨公示语英译中一些不足及改进方法,将促进公示语英译质量提高、语言文化环境改善及对外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论建设海西背景下公示语英译文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建设海峡西岸为背景,从公示语的功能及目的出发分析当前公示语英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译者应遵循“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运用丰富实例着重论证实现公示语英译文规范化的三个途径,从而为改善语言环境、营造和谐的国际交往平台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字幕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整合适应选择度.《卑鄙的我2》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与其字幕翻译的高适应选择度密切相关,其译文从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及译者素质角度来说,完全符合“生态翻译”提出的标准.文章的创新在于,探讨了字幕翻译的多雏度转换程度,而且考虑到读者的反馈和译者的素质,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更广阔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论题以一篇旅游公示语英译译文实例为样本语料,以服务“信息接受者”为出发点,采用量化分析法,对外籍人员对中国旅游公示语英语译文的满意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公示语的文体特点,探讨了我国公示语翻译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之下,对安徽省博物馆所展民俗器物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不同层次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许多民俗器物的英译未能将其赋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准确地呈现给读者。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存在问题的器物英译提供了新的译法。将翻译从语言层面扩展到社会、文化、交际等层面,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将民俗器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尽可能地消除因翻译引起的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浮生六记》译文是林语堂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等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产物,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及适应性选择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多维度解释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基于该理论的研究,把译者主体的适应选择与诗词翻译这一载体相结合,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视角对比分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四个英译本,旨在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提升读者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语篇类型学和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语篇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大体分为说明语篇、指示语篇、信息语篇和审美语篇等类型,因此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如信息功能、指示功能、酬应功能和审美功能。认为公示语翻译应以最佳实现语篇功能为原则,具体操作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层关系:译文与公示语设立者的意图、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受众,并根据公示语不同类型有所侧重,力图得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