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露之变后,面对宦官的恐怖政治,士林伤感消沉,嗫嚅退缩,而刘禹锡却能始终保持儒家政教型品格,砺节守正,至死不变用世济世之心.正是凭着对信念的坚持,对理想的执着,使他的后期诗歌,关注现实人生,是非憎爱分明,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取得了高于白居易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写作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在将心理环境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灾后学生心理重建的过程中,笔者及其研究小组把作文结对交流活动作为切入点.实践表明,作文结对交流行为不仅是调整灾区学生和其他群众心理环境较好的切入点,而且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心理环境调节意义,其机制是以作文交流为切入点的、参与各方互为心理环境的、多向互动的自适应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抒情性作品,需要诗人有着激越高昂的感情,用现代心理学观点来说,诗歌创作需要诗人一种继发性驱动力的催化与推动,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诗歌创作的心理活动,一般有着迷狂心理、宁静心理、抑郁心理、感伤心理、悲愤心理等主要心理活动形式,不同的心理活动使作者对外物产生不同感受,创作出不同内容与风格的作品,也正由于此,才有百花争妍、姹紫嫣红的诗歌繁荣。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认同的过程。诗人的自我认同与其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年的寄养生活、青年时的流浪与监禁、抗战初的动荡与漂泊、解放区与建国初的政治化环境、新时期初的反思浪潮等都对艾青的自我认同及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刘禹锡从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始任屯田员外郎,到文宗大和元年继任主客郎中,其间跨度达二十三年之久,这在唐代郎官中极其罕见,甚至对后期的郎官文化都产生了影响。刘禹锡三任郎官、四任刺史,长期的京城任职与刺史外放,对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郎官经历与诗歌创作关系较为密切。具体而言,表现在诗歌中的郎官意识非常明显,其中的刘郎意象在中唐成为郎官的代名词,并在文士中流传广泛。郎官期间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郎官悠闲精致的生活,游园与宴饮是最主要的两大主题。诗歌酬唱则成为其任职郎官期间的主要创作形式,在唱和形式和诗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新变,从而掀起了中唐唱和诗创作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以其独具风貌,在中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政治家,刘禹锡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与豪迈的生性,使其在逆境中文学创作优伤而不消沉;作为思想家,刘禹锡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思维,为其诗增添一种新的思想精髓与内质。充溢于刘禹锡诗中的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实际上涵盖了其全部诗歌创作,表现为其诗歌审美形态的最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7.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强生活幸福感,是健康中国、幸福中国的题中之意。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建设幸福中国,提出有效可操作性的心理痛苦情绪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次基于人的生命意志和心理需要视角,将心理痛苦划分为"需要受阻型、价值丧失型、意志侵害型和需要匮乏型"四种类型,并依据情绪认知理论,探究了心理痛苦生成的"非理性信念、负面思维和悲观解释风格"三种认知误导心理机制,提出了四种可操作的"认知重评"策略,即"性质重评、正性重评、乐观重评、理性信念重评"来对心理痛苦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和干预,最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先后被贬朗、连、夔、和四州达23年之久。这些中唐时的南方荒远之地,在刘禹锡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新鲜、可爱的一面。这一时期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壮族诗人韦启文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沉思考,其诗歌对本民族故里民情风俗的独到描写,对当代知识分子心理世界的精致表达,对汉语诗歌形式意味构建的探索,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诚信的心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诚信作为一项基本的道德品质,历来都为人们所重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对诚信问题已做了相当多的论述,这些研究多是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谈论诚信,而较少从人的心理发生机制的角度出发。基于这一点,本文从心理学视角着眼,从认知,心理需要,行为,反馈与认知重建四个阶段对诚信的心理机制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针对不同心理发展水平的人群提出应采取不同的诚信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生命有限性的焦虑和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是陶渊明热心于人生哲学探索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功名成就,而在于顺应自然,复归本性,在与自然的融合中获得形而上的慰藉,达到精神的自由.而退隐与躬耕的结合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理想生活方式.揭示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把握其具体内涵和本质特征,并由此出发认识其为人和作品,将有助于陶渊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试述体育竞赛中的心理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体育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体育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 ,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力学里的关于语言力和心理调节之间的关系。语言力学是一个新概念。语言力可以用来调节自己或者对方的心理,并且可以用来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和争端。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久贬南方巴楚地区,其殊异的风物民俗在诗中多有反映,尤其对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姻恋情、宗教节庆、自然景观、物产等方面探论深入,充分展示了刘禹锡诗歌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的个性和生命意识与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血统、出身门第、早年的军旅生涯,以及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等因素塑造了唐太宗的个性,政坛上的腥风血雨和执政的艰辛等又形成了他强烈的畏惧"天谴"的生命意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命意识决定了他诗歌中崭新的意象选择、"明雅志"的创作目的、"虑高危"的理性自觉、"节之于中和"的情志统一和儒、道、释思想交融的"自适"情怀。  相似文献   

20.
编辑选择的过程是编辑主体在一定编辑思想支配下,通过对客体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媒体的经济收益作出综合的评估,当总体价值大于或等于编辑选择的心理临界值时,客体才可能被选用。编辑选择的审读心理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编辑的审读情绪。因此,编辑需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建立相应的心理准备机制,调节好编辑工作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