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恢复年限、土壤垂直分布(0~30cm)、植被种类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恢复年限、土壤垂直分布、植被种类及其交互因素对三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含水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纤维素酶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三种酶与土壤有机质碳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和纤维素酶与有机质碳相关性极显著(P<0.01);三种酶与土壤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蔗糖酶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为认识和评价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优化配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以临沂市平邑县天宝山林场小圣堂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地、草地、桃果园、山楂果园和裸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选取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为评价指标,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表现为山楂果园草地裸地林地桃果园,5~10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最显著;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山楂果园草地裸地桃果园林地,0~5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差异最显著,5~10 cm土层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最显著.山楂果园对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为草地,桃果园和林地土壤改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作物轮作的增产效应与其水分吸收增加和高效利用有关,假设轮作生长的作物比单一种植生长的同样作物消耗更多土壤水分。因为轮作使单一种植作物的一些因素的负效应被减弱了。轮作亦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MUE)。本研究旨在确定,当玉米(zeamaysL.)和大豆(GlgcinemaxCL.marr)轮作时,是否改变水分吸收或使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在1987年和1988年,测定了玉米一大豆轮作试验中,至地表下1.5m深处季节性土壤水分状态。被测试内玉米和大豆处理顺序为:连续种植,种植5年一类作物后第一年种另一类作物;种植5年一类作物后第二年种植另一类作物,两种作物每年轮换种植。同单一种植方式相比较,收获玉米后种植大豆,增产30%。收获大豆后种植玉米,增产11%。第一年种植玉米处理中,在其生长种植季节内总的土壤消耗水分是16mm,高于连续种植玉米的耗水量,玉米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与种植顺序相关达中等显著水平(P=0.14)。种植顺序不改变大豆的季节性土壤耗水。但第一年种植大豆的处理的总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连续种植大豆的要高(P=0.05)。1988年,降雨稀少,与大豆相比,玉米耗水更多,而且吸收更深层的土壤水分;轮作时,两种作物都表现出耗水量增加。1987年,频繁的降雨量足以湿润地表0.3m以内的土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区总共设置标准样方74个,调查红豆杉个体数目513株,其中结籽个体44株,占红豆杉个体总数目的8.6%;大巴山调查样方23,红豆杉个体(胸径大于5cm)65株,幼苗数量52株,两者的比例约为1:1;秦岭北坡的调查样方13个,红豆杉个体46株,幼苗数量1株;秦岭南坡调查样方38个,红豆杉个体402株,幼苗数量206株,大于5 cm胸径红豆杉与幼苗的比例为2:1。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的更新能力低,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和 (Camelliasinensis) 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 (P <0 .0 5 ) .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 ,真菌与放线菌占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 ,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导尿管气囊注水量与漏尿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呼吸内科留置导尿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住院患者78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对照组患者常规注入5~10ml,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后7天、14天及21天内漏尿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导尿后14天及21天内,治疗组发生漏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留置导尿1周内,两组发生漏尿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导尿管气囊注水量15~20ml相对于注水量5~10ml,能明显减少漏尿的发生,特别是留置导尿时间较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Camellia sinensis)茶园土训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P<0.05)。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真菌与放线菌占 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 加深而减少,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负相关,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C因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植被覆盖度的测定,结合标准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基于UELE模型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的取值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小区降雨侵蚀差异较大,10次降雨累积产沙规律为:对照小区侵蚀量最大,达到999.6g,其次为顺坡耕作,其累积值为660.4g,横坡植物篱耕作小区最小,产生累积值为349.8g;(2)利用文献模型计算小区2、3、4的C值分别为:0.081、0.075和0.011,三个小区实测C值分别为:0.175、0.172、0.146,实测值能更好反映紫色丘陵区的C因子变化,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说明该计算模型不能直接运用于紫色丘陵区C因子的计算,模型值和实测值都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值的相似变化规律,即: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横坡植物篱耕作。(3)对于坡耕地而言,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C值大小及在年内变化特点,从而实现在降雨集中分布时期保持较大的地表盖度,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急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和AT2R的表达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凋亡进行研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运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揭示运动影响心脏的分子机制.方法:SD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An=10)和力竭运动组(B,n=30),B组在运动后又分为3个亚组即0h、6h和24h处死组.运动组大鼠进行运动速度为(25±2)m/rain,跑台坡度为0。力竭运动.应用RT—PCR法测定AIFmRNA的表达,TUNEL法测试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试心肌细胞ATlR和AT2R表达.结果:急性力竭运动后0h、6h和24hAIFrtlRNA表达量分别为6.69(P〈0.05)、9.32(P〈0.05)和10.82倍(P〈..001);运动后0h、6h和24hA1分别为(17.10±3.6)%(P〈0.001)、(33.3±10.4)%(P〈0.001)和(30.7±9.2)%(P〈0.001);运动后0h、6h和24h心肌细胞ATlR蛋白表这分别增加5.16%(P〉0.05)、30.19%(P〈0.05)和64.44%(P〈0.05)而AT2R蛋白表达分别增加2.15%(P〉0.05)、10.12%(P〉0.05)和28.30%(P〈0.05).结论:急性力竭运动后AT,R和AT2R表达增加,24h后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运动后AIFmRNA表达增加,运动后6h表达量达最大,24h开始下降.而ATlR和AT。R可能均参与介导急性力竭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评价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结合水肥调控技术等措施,来改善不同密度麻疯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维持其林地生产力水平,为科学营造和管理麻疯树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使之加快麻疯树的规模化发展,对云南省双柏县3种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麻疯树林地微生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明显差异,样地2最多,样地1和样地3相差不大;不同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也有所不同,0~15 cm之间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逐渐上升,11~15 cm处达到峰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真菌数量又呈现下降趋势;样地2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这可能是由于适度的密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种植麻疯树时,适宜密度为2m×3 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茂名小良水保站的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吸湿水、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孔隙度以及土壤的机械组成等6个土壤物理性状指标进行取土化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含水、蓄水性能最好;但土壤质地一般,多石沙;容重和孔隙度都不太好.②松桉混交林比纯桉林容重和比重小,说明桉树混交利于土壤质地改善;但松桉混交林、纯桉林的保水蓄水性能不如混交林,地表沙化,粘粒下移明显.③纯桉林人工全耕深翻,土质疏松利于雨水下渗;桉树林表土层土壤容重比光板地要小,说明对土壤质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④光板地物理性状最差,是无植被保护的结果.因此,在种植桉树时,以混交、适度地配置林下植被、保留枯枝落叶覆盖物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进土壤地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用 3种常见的有机肥 (半干牛粪、半腐熟堆肥、生活垃圾 )及细砂土进行了改变板结的石灰性紫色土的容重和孔隙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3种有机肥和细砂土都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 ,使土壤疏松。堆肥处理效果最佳 ,细砂土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13只,分别隶属2门6纲13类.研究结果显示:优势类群为寡毛纲,蚁科;稀有类群为马陆、蜈蚣目、半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不同使用方式林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情况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耕作林地的H’指数和e指数最高,自然林地的c指数最高.就类群数而言,自然林地〉耕作林地;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则均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优势类群寡毛纲为自然林地〉耕作林地;蚁科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在土层0~5cm处最多,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呈现逯层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4.
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已严重制约了董志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采取保土治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对策:在塬面中心区可采取"井田"工程、路、网、渠工程、居民新村"集雨用水"工程、隔离带工程等对策;在塬面边缘区可采取防冲林工程、堤、坝、渠、池、塘工程、梯田内修建环形渗水壕沟工程、填沟造地工程、"汇水单元"水保工程等对策;在坡面区可采取修建梯田、密植林草、自觉利用坡面区的凹形坑沟等对策;在沟道区可采取分级筑坝、拦泥填沟、修筑谷坊、引洪漫地等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董志塬区的水资源,泥沙就近拦截集蓄,不再流入下游河道,塬面区建成一块块平展的农田,坡面区建成梯田区和林草生态覆盖区,沟道区建成水产种植养殖区,把整个董志塬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阐述了反应土壤水分能量的土壤水势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并分析了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动态水分连续体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明了农田土壤水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用阶梯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钴—亚硝酸盐—乙二胺体系在静汞电极上的催化波,用以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钴。实验证明,钴浓度在0.001~0.3ppm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5ppb。土壤和植物中相对钴大量存在的Fe,Mn,Mg,Zn和Cr等干扰测定。用甘油掩蔽Zn,用双硫腙—CCl_4萃取钴,能有效地消除上述元素的干扰。测定的相对标准误差小于8%,试样回收率在92~109%之内。此方法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7.
金属管道在含水量大、化学成份复杂的近海软土中易发生锈蚀。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磷石膏等和管沟挖出土搅拌混和后形成人工土 ,置于金属管道四周 ,可以较好地保护金属管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昆嵛山引进物种杉木和火炬松的适应性和定居情况,利用样方法、样线法和统计方法,调查了杉木和火炬松的密度、胸径及其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等,结合群落中土壤种子库特征,从种群和群落结构组成层次上分析了引进的这两种乔木对昆嵛山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杉木种群能正常生长并生产种子和幼苗,具有自然更新能力,按照胸径分级各个径级植株都有一定的数量;火炬松植株能够正常生长,但是种群由Ⅳ级以上大树组成,未发现幼苗存在.(2)杉木林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储量398.5粒/m2,其中杉木种子储量为3.35粒/m2;火炬松林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储量为10.4粒/m2,但无火炬松种子存在.(3)杉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格局,而火炬松群落则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因为火炬松种群在昆嵛山不能自然更新,衰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群落结构中的乔木物种多样性少,稳定性差,建议在火炬松群落处引入本地的常绿针叶树种黑松和赤松,以便在火炬松退出时不影响稳定的群落结构,有利于山地的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川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以水土流失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四川荆榛遍布,虎患甚烈。人们不得不大量减少天然植被,消除虎患,生态环境由此发生了明显变化。清中后期,四川农民加大力度垦辟丘陵、山地,这是增加耕地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水土流失危害较大,不仅有损本省膏腴,而且贻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清代四川农民在保持水土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力度尚嫌不够。历史的启示是严正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必须禁止,可持续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20.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