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文学创作是儿童文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结合这时期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低幼儿童文学的创作应具备三个特征:语言浅显而美听、形象生动而逼真、情节简单而集中。  相似文献   

2.
继母型故事是家庭故事的一种,传达着继母单方面虐待非亲生子女,或偏爱亲生子女的同时虐待非亲生子女的不公平。口传故事里面多包含了对受虐继子悲痛欲绝的同情,严格批评继母的形象,表现了民间的道德标准,还有做了坏事的继母最终失败,而忍辱负重的继子获得胜利的结局故事,应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这样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对中国与韩国的民间故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传播的过程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两国各自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及民族心理的不同,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形成传播过程中,赋予了其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方人对狮子持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所以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狮王形象,本文就这一儿童文学现象,从综合考虑的角度,对西方儿童文学中出现的比较突出和有代表性的狮王形象做出了分类,比较了它们的共性与不同.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文学创作中常见的艺术形象,不论是成人文学中出现的儿童形象,还是早期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儿童形象,都作为作者愿望的投射与想象的变体,承载了一部分或主要的文学表现功能.梳理与分析儿童文学发生期文学创作中所塑造的儿童形象,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当时文学的非独立性,以及文学创作与思想文化运动、政治社会情势的复杂牵连.新文学作家以具有感召力的儿童形象传达对文学及儿童文学的理解、态度与立场,具有实验性质,也成就了一批具有批判现实精神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鲁迅虽然没有机会专门为人们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却塑造了一些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这些儿童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分析研究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不仅对于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鲁迅"救救孩子"的启蒙主义呐喊及鲁迅的心灵和思想有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对 185 个访谈个案及 60 个网络贴吧材料的梳理分析表明,继母群体在当代呈现类型多样化、认同多元化、形象去污名化的特点。她们大多源于家庭解体后的婚姻重组,分为“传统续弦”、“正常二次婚配”和“第三者上位”三种类型。虽然存在认同畏惧、认同放弃、认同拒绝的问题,但认同融入已占据主流,多数继母能以社会妈妈的身份与继子女保持比较和谐友爱的关系。在当代社会,刻板印象在继母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依旧起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也逐渐从先入为主地拒斥继母转变为关注其个体差异和立体性的社会身份,呈现去污名化趋势。这一趋势是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与继母群体的发展壮大、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家庭等社会观念的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理性及立体化等因素紧密相连,是不同群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不过,这一进程仍因生物与文化因素及历史污名化形象的羁绊而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幼儿早期文学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其文学语汇的积累。本研究以包含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的90名幼儿为对象,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借助图画书媒质效应,支持幼儿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感知和理解文学语汇,并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诗情画意的词汇及语言创意表达形式。研究发现:通过图画书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学语言水平,丰富幼儿的文学词汇。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主张教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幼儿能够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童谣就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谣语言流畅,节奏鲜明,童谣的内容贴近于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便于幼儿间广泛的流传。有学者将童谣比喻为"跳动的音符",足见其具有音韵美。童谣植根于民间,洋溢原生态的乡土气息,可吟可诵,节奏韵律感极强。有学者认为:"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儿童好动好玩,喜欢用自己喜爱的独特方式反映自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物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形象塑造不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属性及其基本功能决定其人物形象是召唤并引领儿童读者展开审美体验的关键精神力量,大量经典儿童文学呈现出这样的文学规律。总结我国百年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变迁及发展发现,形象塑造的美学症结依然在于解决成人社会观念中的“儿童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迅把儿童问题从家族关系发展到人类关系的高度上 ,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 ,父母对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鲁迅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 ,鲁迅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型儿童读物"图画书"(也称"绘本")广泛受到关注.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儿童文学新的文类,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图画书是后起之秀、后来居上,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过,"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1].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认为:"一个孩子,没有看见、阅读过图画书,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是童年不完整的表现."[2]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指出:"图画书所蕴涵的智慧和力量是其他儿童文学品种不能代替的."[3]但目前还有相当多幼儿园没有开展图画书阅读,有些幼儿教师也只将其当做普通讲述故事的文本.图画书作为儿童"人生第一本书",拥有独特魅力和巨大教育空间,与幼儿诸多能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蕴含的丰富阅读价值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邢江峰 《社区》2008,(27):28-29
河北一位读者咨询:我自5岁起与继母生活在一起,目前已经30岁,父亲于2006年去世。今年5月份,继母刚去世,继母的亲生女儿刘某(未与我们共同生活)与我就继母的遗产问题发生了争执,我与继母的亲生女儿刘某手上都有继母的自书遗嘱,我手中是2006年3月份继母写的遗嘱,继母同意将我父亲与继母共同购买的房屋让我继承,刘某手中的是2007年8月份继母写的遗嘱,继母将我父亲与继母共同购买的房屋让刘某继承,  相似文献   

13.
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很多都以儿童为主人公.由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些儿童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狄更斯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者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也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儿童形象,或者成功地以儿童为主人公展开创作.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比较狄更斯和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对二者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14.
继母的秘密     
屠阳憎恨继母。他3岁丧母,7岁时父亲又死了。父亲带继母外出,半路上三轮摩托车跌进深沟,父亲当场死亡,继母则瘸了条腿。安葬了父亲,屠阳和继母相依为命。父亲活着时,继母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异常活跃,不少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冲破原有的禁区,在美学意义上,提高观赏价值,削弱实用功能……。这一切,是前进。还是倒退?是使儿童文学的“形象”愈来愈鲜明,还是使儿童文学的“个性”逐渐消失?儿童文学实践急切地呼唤着理论对其作出判断和反应。同时,也要求儿童文学理论在观念和方法上有所更新。甚至要求建构新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的接触和交流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就其整体格局中几个不同层面的消长演变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未未可能性。作者认为:幼儿文学、“本位”作品、儿童文学理论和综合性文本将有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派作家周天籁早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家,为文坛贡献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塑造了甜甜等生动、鲜明的儿童形象,受到大小读者的欢迎。不站在成人立场进行道德宣教和灌输、文学语言上幽默且追求口语化、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具进步色彩,是其儿童文学的主要特色。他的作品是借鉴了中外优秀儿童文学资源进行的可贵创造,为人们认识旧上海的儿童生活和社会面貌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组织小朋友参加各种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表达、展示、交流的平台,引导小朋友扮演角色,或吟或演或画,将自己放人作品之中去,体验情感,释放激情。还可以续编故事,重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使他们感受到儿童文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的精髓和生命。要写出儿童情趣需要从生活、童心、形象、语言等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