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斯大林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成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正> 《红旗》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作者是林子力同志。他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批评斯大林的所谓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他说:“斯大林明确地把所有制规定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并决定着其它两个方面。从而就使得所有制成为可以脱离生产、流通和分配而存在的独立的概念,实际上也就是把所有制简单地等同于生产资料的归属。”“恰恰正是这个‘三分法’,是马克思生前批判过的形而上学”,并且“陷入了唯心主义”。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4.
<正>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给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下了一个如下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相互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斯大林的上述定义也引起了众说纷纭的评论。本文仅就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和林子力同志:(《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红旗》1979年第12期)两篇文章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两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理论界目前有这样一种论点,认为马克思是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做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的,如果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提出来研究,那就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由于这涉及到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问题,有必要把它搞清楚。  相似文献   

6.
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所有制,表面上看,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中围绕生产资料的归属、占有、支配、处置等问题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所反映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高度来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等思想,并要对以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进行重新探讨。生产力的三要素不应包括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应将科学技术、人的体力作为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生产关系的三方面不应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要具体化。生产关系科学的内涵应是四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生产资料的经营权,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产品的分配权。  相似文献   

8.
从“公有”、“私有”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资料所有制极为重要,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问题。这一关系中含着两种分配,一是生产条件的分配,二是消费资料的分配。前者就是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后一方面。这使人们从切身的物质利益上关注生产资料归谁占有有问题,而在一定历史时...  相似文献   

9.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生产资料所有制看作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认为所有制问题涉及到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他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斯大林遵循马克思这一指示,概括地指出:“生产关系底状况所回答的是生产资料(土地,森林,水流,矿源,原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联络工具等等)归谁所有,生产资料由谁支配——是由全社会支配,还是由单个的人,集团和阶级支配并利用其剥削其他的人,集团和阶级的问题。”当进一步分析生产关系的內容时,斯大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个体经济的性质问题,诸家各有其说,不尽一致。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所谓个体经济,就是以生产资料个体占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以及与之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称,它是我国社会今天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成分。这种经济成分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体劳动者私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能否由此确定这一经济成分的性质呢?当然不能。因为它是社会上不可否认的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所有制是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看法还很不一致。郑玉林同志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流通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分配领域。因此,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否则就与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相矛盾。①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一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看,无论哪一个社会,只要不是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都存在着一个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结构问题。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指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如何,不但要看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否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结构是否合理。因为,只有当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配置适当,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时,生产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看了蒋学模同志写的“关于劳动形态及其它”一文中,关于生产关系的四个领域和三个方面的论述后,感到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个问题,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否包括消费关系?蒋学模同志认为:“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阐述的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除了生产、分配和交换以外,还要加上一个消费。当然,这里所讲的消费,不是指个人的  相似文献   

16.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所谓企业基金的性质,主要是指国营企业按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办法,从利润留成或税后利润中得到的那部分利润归谁所有。现在所以提出企业基金的性质问题,是由于试点企业用自有资金建立起来的新的固定资产,是全民所有还是企业集体所有的问题,发生了争议。一般说来,企业基金的性质决定于企业的性质,一个企业原来属于什么性质,它的企业基金也就是什么性质。这是因为在生产关系的诸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础,是决定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的。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一定地位和相互关节,决定一定的交换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同时,生产、交换、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生产关系”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因此,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无论经济学界还是哲学界都十分注意对它的研究。最近几年来,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提出了种种置疑和批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的批评达到了全盘否定的程度。有的批评者甚至提出:批判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分法”,“这是我们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见《红旗》1979年第12期《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一文)那么,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真的错了吗?它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理论真的“有矛盾”吗?斯大林虽然去世了,无法回答人们的批评了,但是他的著作俱在,有案可查。我们可以来看看斯大林生产关系理论的批评者究竟是否有根据。这里,就几个重要的批评之点作一些评论,就教于批评者,共同探讨一下生产关系范畴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什么是社会生产关系,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坚持斯大林的三分法;一是否定三分法,主张四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论。无论是三分法还是四环节论,对社会生产关系究竟怎样才适合生产力发展,怎样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如何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始终适合生产力发展等问题,都没有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一。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个论述既是对以往有关生产关系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精辟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但是,自决定发表以来,对这一论述中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如模式问题,阶段的划分问题,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问题等,还缺少深一步的研究,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二。从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发表,人们普遍使用了大量的同生产关系有关的经济范畴,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模式,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等等。其含义有的一直比较模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模糊不清,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三。我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特点与功能;各个层次之间是紧密联系与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模式,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的经济活动方式。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生产、分配、流通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一种经济模式是受国家的作为经济建设理论指导的。就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而言,国际上大体有苏联、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三种经济模式,出自三种不同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