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情特殊,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是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给我省带来较大的财富,是我省生活消费和建设消费资金积累的一个重要渠道;第三,外出务工人员学会技术管理经验,带回资金办企业,对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化流动就业,对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我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我省组织民工有序化流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国工作的大局。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从1994年第一次成为国务院工作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全省1.1亿人口,9000多万农民,5000多万农村劳动力,耕地面积6400多万亩,按一个劳动力分担4.5亩耕地计算,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无容置疑,这是促使我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分析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其他因素,对于我们做好农村就业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城乡、地区差距拉大从我省城乡的发展来看,城乡差距是在扩大而不是缩小。1978年我省城乡人均收入之比为2.4∶1,1985年为1.7∶1,1993年拉大到3.1∶1,1993年四川农民的纯收入人均才698元,全国为921.4元,只相当于全国农民纯收入的75%。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的春运,我省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表扬和劳动部表彰。同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出现了某些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这是做好1998年春运民工疏导工作的障碍,必须认真克服。各级政府领导同志都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仍较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农村劳动力要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致富奔小康,外出务工仍然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做好这件工作,既是对社会稳定做贡献,也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做贡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对"十五大"召开后的第一个春运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4.
广元市朝天区是一个有25个乡镇,20余万人口,幅员面积1620平方公里的国贫县区。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99%。全区2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8.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10.68万人,人均耕地仅0.08公顷。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突出。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农村经济步伐,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把发展农村经济,当作我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任务来抓。去年以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劳务输出共2万人,农民劳务收入4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3%。通过邮局和银行汇回来的劳务收入3千万元,占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处新疆乌鲁木齐北郊的米泉市,辖区总面积95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1.5万亩,农业人口9.57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彻底改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近两年来,米泉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5%,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3%.米泉的这一做法,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稳定地提高了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就业人员不断减少,2000年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首次下降到50%以下.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一是存量规模大,据测算农业部门沉淀着1.5亿左右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处在季节性息工的状态之中;二是增量也很可观,今后一个时期每年还新增1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外出求职的民工增多,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将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加入外出务工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8.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9.
省劳务开发办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省有1537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33%;已实现业务收入3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亿元。劳务输出已占我省农村转移势动力的一半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新增部分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通过流动实现就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表现,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它有利于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满足了城市经济建设的需求,也有利于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但是,当前在这种流动中盲目无序状况相当严重,并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是盲目外出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过快。其中大部分是在缺少准确的就业信息的情况下自发、盲目地外出;二是法制不健全。用人单位、劳动者就业及职业中介服务都存在着不规范行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十分严重;三是每年春运高峰期的大批民工返乡探亲,以及随之带出更多自发外出的新民工。这种集中时间、集中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形成的"民工潮"给铁路、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农村剩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要求,巴中市巴州区就业局对辖区内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围绕"创业者需求"的主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返乡创业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巴州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23万人,年劳务收入约26  相似文献   

12.
张镭 《劳动者》2005,(11):25-25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技工培训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对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辟了智力扶贫的有效途径。从陕西的调查看,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3300元左右,通过培训转移的劳动力年平均工资性收入则达到4800元左右。提高近50%,从现有的资料看,广西自2000年以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转移168万人。浙江衢州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仅2003年外出打工农民就达3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比上年增长9%。这些证明,农民从转移培训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群众用“读完初中,外出打工”今天则用“读完初中上技工、打工致富一路通”。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剩余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的数据,并应用基于回归的分解法研究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一个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6%,而一个留守劳动力的贡献率为11%;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留守劳动力更大地拉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其中教育不平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分析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转移趋势。目前,河北省农村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和老人较多,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在逐渐减少,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很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是,与城市人口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具备城市就业的比较优势。这一现状导致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留下妇女、老人在耕田,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在城市处于边缘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都得不到市民待遇,履步维艰。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解决"两难"境地的对策有:各级政府应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设计农村人口转移政策;必须加强农村人口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引导农村劳动力分层流动,适合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就留在农村,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适合到城市务工的人员,对其进行文化、技能培训,增强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10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劳务大县。今年4月以来,射洪县就业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名登记入库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4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0.93万人,占82.54%;自主创业5188人,占1.38%;在家务农6.02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和劳动部《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58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按照劳动部的部署要求,我省已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劳动部标准式样的《四川省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简称《登记卡》,下同),现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同时实行劳动部标准式样的《四川省外来人员就业证》(简称《就业证》,下同)。《登记卡》和《就业证》由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统一印制,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印制和复印。实行标准式样的证、卡后,原省内印发的各类外来(外出)流动就业证件和证明一律停止使用。二、《登记卡》适用于我省出川和进入省内各市、州政府和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城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9.
陈昌丽 《中国劳动》2005,(12):30-31
向边远农村逐渐减弱,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由于集体经济区域结构的不平衡,势必导致不同区域农民收入的悬殊,主要体现在非农产业纯收入和财产型纯收入方面,当然,支出水平差异也很大。四是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差异。贵阳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剩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推动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转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3年6月起,蒲江县人社局在地处山区的白云乡探索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的"六步工作法",使该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较以往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18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县增速4.6个百分点,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