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情境教学最本质特征是直观性特征。研究语文情境教学直观性特征应从其情境具体形象物入手。语文教学直观情境作为一种教育混沌体 ,它是直观表象和潜隐内涵的统一 ,是具体形象物和具体“形象场”的统一。把具体形象物放入相应“形象场”中考察 ,深入发掘其潜隐内涵 ,从更高层面把握其直观性特征 ,实现从感觉到知觉 ,从表象到意象的理性飞跃 ,这是成功实施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形象思维也是思维,因为它能通过形象概括,与抽象思维同样对于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那么,什么是形象概括呢?从心理学说,形象概括是一种表象运动,它依赖表象的运动而进行概括.我们知道,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因为它感知的对象往往是同一类事物或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同一个事物,所以表象不仅有具象性(也有人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中的推理可以归纳概括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四种结合方式:代,在逻辑思维中,用理性思想的“表象”来替代抽象的概念、判断;加,在逻辑思维中,附加上形象思维的形式或因素;套,会去推理中的理性判断,用形象思维的“显现表象”来体现推理的思维内容;化,思维的“深层”是抽象的、理性的,而“表层”却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学著作中认为“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表象是介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形式。这说明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大脑中保存着的印象,具有直感性,又是进行概括了的舍去了个别的独特的特点,保留下一般特点的事物形象,因而就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表象的这些特点可以成为思维的初级形式,即非语言的具体思维的形式。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在反映现象  相似文献   

5.
形象思维也属于理性思维,它不同于感性的表象。观念的形象是思维的最初元素,在观念的形象之中蕴涵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矛盾本质。形象思维以观念的形象为出发点和基本要素建立了形象运演系统。同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构成的理性思维的互补结构,形成思维系统的整体效应。因此,应该把形象思维作为重要的认识论范畴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活动,是在创作主体和客体相互力的作用下,在创作主体情感力的驱动下,表象及表象因素分解、合成,形成一定量的文学意象;伴随着表象及表象因素大量的分解、合成,逐渐组成一定的文学形象,实现由文学的内形式向外形式的转化。这个过程,我们暂时界定为表象运动过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反复进行的运动过程,甚至存在着双向运动,即主要方向是正方向,表象—→味意象—→中形象;但也还存在着逆方向:文学意象的分解和重新合成,文学形象的分解和重新含成等运动形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文学本身因素的…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坚持“表象——概念——表象”的公式,认为只有抽象思维,而否定形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则认为“形象思维本身就能思维出主题和典型形象”,就能达到“本质认识”,夸大了形象思维的作用,以致否定了抽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说“科  相似文献   

8.
原始人的社会交往和主体性的发展是原始道德思维产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拟我”思维是原始道德思维的内在机制 ,而禁忌、图腾、神灵、社会制度和社会舆论则是其实现调控的外在条件。原始道德思维的形式表现为禁忌道德思维、集体表象道德思维、形象道德思维和前概念道德思维 ,每种道德思维形式都有相适应的思维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璜生多年的绘画表达的是两种相异而又相关的视觉情境,一种是由建筑形象片断构筑出来的有空间感的情境,一种是由处在空间的花木形象形成的有时间意味的情境,这在表象上呈现了他的艺术旨趣,也即对于生命事物的关注,而在深层次上,则透露出他的人文情怀。欣赏王璜生的这两种作品的最好方式是把它们"叠印"起来――在我看来,这两类作品的空...  相似文献   

10.
思维最基本的分类是其运行形态的分类,通常分为两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的还加上灵感思维,但是,这都是不确切的。本文认为,思维的运动形态建立在其心象手段的基础上,因而应从心象手段上对思维形态进行分类。本文提出表象并把它与想象、抽象并列为思维活动的三大心象手段,这三大心象手段决定了思维活动不能不有三大形态:事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本文首次提出了以表象为手段的事象思维,并以此突破形象与抽象的传统二分法,指出灵感、直觉之类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力图消除关于思维形态分类的错误见解。  相似文献   

11.
原始思维区别于文明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和文明思维的运思单位不同:原始思维是以“象”为转换中介的非概念性思维。“象”是原始思维之网的网上纽结,原始先民只能凭借具体的感性形象表达自己的知情意。从古代神话反映的内容看,原始思维之象可分为物象、心象和意象;从古代神话反映的主体看,原始具象是一种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的诸特点,都通过古代神话这一考察原始思维的巨大信息库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脑思维的一种活动,它是在原来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分解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和联想,再重新在内心中创造出新的形象。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活动,是艺术家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在的东西连级成为一个既假且真的整体形象。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现实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借助于想象而创造出艺术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表象”、“意象”、“形象”生成的相互关系;二,中国传统意象论涵义的辨析;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理论中意象学说的具体运用三方面,讨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得到的看法是:审美意象是“意中之家”。具体地说,是审美主体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积累了丰富的表象,表象又经过主体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在头脑中显现的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意象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意识,由最初的图腾意象上升为古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人与动物互渗同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狐意象在原型系统中相互沿袭的特征及不断蜕变的轨迹。始终与女性形象扭结在一起,与女人具有相同命运的狐意象,又使我们透过表象窥到了某种民族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任何想象都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的话,形象思维不但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而且与情感、意趣、联想以至推理有关。想象(包括其高度活跃的形态——形象思维)的特性,我们可以从它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意向、情感、意趣、联想、抽象思维等的关系看出。艺术想象既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亦即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因为它是在思维中感受;艺术想象之所以是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就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和感受兼而有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表象与意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线索轮廓意象是介于具体感知意象和抽象符号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思维元素。它既是最抽象的形象,又是最形象的抽象,所以最易揭示事物本质。象意思维是指包括线索轮廓在内的多种意象的会意流程。其思维特点包括和谐耦合性、对比推理性、本质显示性和联想创意性。在个体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事物的信息社会,象意思维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表象·语象·意象——论文学形象的呈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是对应于文学感性内容的整体性概念。所有的文学形象都要凭借表象来实现。文学形象又有语象和意象之分。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 ,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的功能 ,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意象是“立象以尽意”的形象 ,以象征、隐喻、神话启喻为基本活动方式来承载或破译文化密码 ,是“不外于言亦不尽于言”的形象。在文学活动中 ,表象、语象、意象的呈现都有一定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8.
从诗的存在形态看,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具有符号与系统的基本特性."语言艺术说"与"意象符号说",不仅是对诗的切入角度的不同,而且是理论思维方法的不同,由此带来对诗本体认识的差异.意象的运动自表象始,其最终目标不是通常所说的指向意境,而是指向情境,情境才是诗的整体审美效应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创造活动是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科学中新规律的发现,技术中新机器的发明,文艺中新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类独具的创造性活动。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创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人类劳动的根本特点就在于能借助于想象形成劳动的最终产物和劳动程序的表象,就是说人们在劳动之前已经在头脑中借助于想象力构成了“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形象。一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都要借助想象力设计新图样,构思新情节,设想新情境,然后凭借想象的形象指导活动,使想象的形象以物质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把心理模式变为现实。所以想象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基本成分,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主要是靠形象来思维的,以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因此,他们披文了往往并不能入情,必须经过情境转换,即:语言文字——情境——体会情感。“选境、组境、补境、造境“是培养学生披文入情能力的四步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