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徐复观认为,董仲舒的经学解释与"天的哲学",塑造了汉代思想的特性,影响到先秦儒家思想在发展中重要的转折,在思想上的意义特为重大.徐复观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董仲舒之公羊学的建立,揭示其经学解释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的天道与社会政治人生之道贯通起来,构成了天的哲学;天的哲学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徐复观的解释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阐释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个性人格对他思想形成的影响;二是同情理解董仲舒其人及思想,一方面能深及他思想建立的动机和目的,另一方面能抉发专制政治对他思想的歪曲利用与后世小儒对他思想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天"与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建东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88-191,152
董仲舒是一位对汉代社会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也是中国古代具有人格影响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人"与"民",及其"顺命"的统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内容.认识董仲舒的统治思想,对认识中国传统政治观点意义非常.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政治是儒家的政治,汉代的文化是儒家的文化,汉代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因此,汉代的诗学注定带有儒家士人政治的乌托邦理想、大汉天声的精神气质、文质彬彬的君子精神,所以,继承周秦的文化传统,展现大汉的文学风采,成为汉代博士文人热情拥抱的精神使命:"<诗>为天下法"、"称<诗>以谏"、"赋以讽谕"等等之诗学阐释,必然使汉代文学带有实用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4.
<兰亭序>虽书写于东晋,而"兰亭学"却产生于唐代.唐太宗推崇<兰亭序>,推崇王羲之,实质是发动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借<兰亭序>推进唐代精神文化的建设.<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重新检视,也透视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兰亭学"的主题是中国书学."兰亭学"的延展,涉及文学、哲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兰亭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某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不仅是晋代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  相似文献   

5.
"人事与灾异"之"二类"说,是何休通过对<春秋>的归纳和阐发而提出的一种天人学说.这一学说从思想渊源和内涵而言,继承和发展了先儒特别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家言灾异而重人事的思想;从表述形式而言,则是受到了东汉社会普遍援引谶纬以说灾异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从而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从精神实质而言,则是为了阐明人的行为与历史现实之向的因果关系,同时借助于天的意志对人类历史与现实政治作出批判,以期建立一种和谐的政治历史秩序.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依托历史哲学与历史评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考。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是民本主义。透过其民本主义的思想与反专制政治的思想,可以看到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蕴涵着近代性因素的人本主义思想情怀与民主政治的精神气质。他的"公天下"理想,将专制政治的发源地追溯到周文王的奇思妙想,提出的"君、相、谏官环相治"的权力制约政治方案,都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可沟通性的积极思想内容,值得今天致力于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人们认真地反思与咀嚼。  相似文献   

7.
<新五代史>阐释了五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即"廉耻"的缺失,其"廉耻"观是以耻为核心的,这一价值观体现了深厚的儒学背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个人、政治和国家存在的软基础.对"廉耻"观的易理推求,进一步从易理的两分性、统一性和变易性来认识"廉耻"观在<新五代史>的体现,这决定了<新五代史>的体例和史论,并体现了宋代经史合流的学术特征;<新五代史>的"廉耻"观反映了历史著述的"当世"价值和著者的"心术",欧阳修认为,五代士人无"廉耻",轻节义,这有助于以儒立国的宋代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对于宋代斯文之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咸同时期湖湘士人的古文实践与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国藩开创的湘乡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韵"和"义理"两个文学传统基础之上,也取决于湖南地域独特的地理和风俗.湖南士人事功视野中的天下意识、政治自觉和义贞独立之精神对湖湘古文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隽 《北方论丛》2005,(6):11-14
诗乐舞一体是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乐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乐论,系统地阐释了音乐的发生,音乐的作用及美学境界诸问题,其关于音乐的重要观点与儒家诗论一脉相承,孔子的"兴观群怨"思想对<乐记>的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0.
王垒 《学术研究》2007,2(5):110-115
儒家孝道伦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里体现了传统父家长制的家庭伦常与专制政治纲纪的紧密结合。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宣告结束皇权专制统治以后,它仍然像幽灵一样缠绕于国人的脑际,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民族精神痼疾。历来的专制统治者,总是热衷于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以延续儒家孝道传统而肆行专制愚民政策。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在发展民主政治的世界潮流中,儒家孝道伦理道德体系与传统专制政治机制走向彻底的崩溃乃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