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耿 《社科纵横》2008,23(2):29-30
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二重性,加上人类对其认识、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完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发展困境,并由此引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人类要用合理的尺度来规范实践,才能解决存在的发展困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徐华 《社科纵横》2006,21(9):146-147
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现,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吉昌 《浙江学刊》2002,(3):167-171
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 ,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章认为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格局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提出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发展应该打破单一发展模式 ,向其他经济领域融合渗透 ,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黑龙江是农业大省 ,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近几年 ,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 ,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有利于形成农村地区特色经济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旅游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应该打破行业界限 ,联手协作 ,共同开拓旅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推动我省整体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长安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道家文化又是长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观方面,道家文化"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天人和谐观念,成为长安文化中顺应天时、保护环境的思想基础.汉代传世文物四神瓦当和彩绘雁鱼铜灯充分显示了汉代长安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天人和谐观,对目前"共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作为指导实践的一种理论,与实践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在当代人类的实践观已由自然中心实践观、人类中心实践观过渡到和谐实践观。和谐实践观是对以往实践观的扬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把握,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改造与保护的统一,倡导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和谐性。和谐实践观能够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于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振明 《社科纵横》2007,22(12):10-13
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的权利义务不平等。股权分置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难点问题,而不是根本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是利益、观念和科学决策问题。过分强调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又是造成股权分置的直接根源。平等对待市场各个参与者,利益与观念上的和谐,才能使我国证券市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高原则,共同幸福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目的,尊重保障人权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诚实友爱的人际环境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仁武 《探求》2007,(1):7-1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主题都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代,由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导致人的生存境遇遭受严重考验和挑战,能否改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就成为人类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性诉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谨 《社科纵横》2008,23(3):12-16
从科学方面来看,人类只是自然有机体的一个基本元素,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系,必须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有机而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文化上讲,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在哲学文化领域探讨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主张天道与人道、天与人是和谐统一的.在后现代时期,只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向人本主义回归,才有可能深刻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旨趣.  相似文献   

15.
张颢 《社科纵横》2012,27(12):18-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工程,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坚决清除阻碍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耀影 《社科纵横》2008,23(6):15-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查洪德 《求是学刊》2013,40(4):130-141
自然论是元代诗学的一个时代话题。元代文人没有唐代文人那样强烈的功名意识,也没有宋代文人那样沉重的历史使命意识,他们愿意自然地活着,自然地写诗,写自然的诗。元代诗学倡导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宋人刻意为诗的反思。自然在元代诗学中,主要不是风格概念,而是关于诗歌本源和生成问题的思考,或者认为诗歌得自天地之自然,以为自然乃目前之画本,胸次之诗材;或者认为诗歌发自人心,自然而然,发人心情志意趣之自然。至于诗歌如何臻于自然境界,或以为弃绝人为,纯任自然;或以为超越人为,复归自然,句成而无锻迹,篇成而无铸痕,功夫到处,圆融自然。  相似文献   

18.
多成  孔文钊 《社科纵横》2008,23(1):13-1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从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原则、意义和路径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并把握和谐文化问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曾经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任务,强调应大力培育和谐社会的思想新基础,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李娜 《社科纵横》2007,22(11):1-3
随着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一致思想再次走进理论研究的视野。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应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