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句话言简意赅,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是对人在社会生活中非人状况的沉思和抗议。试想,历史上哪一个统治阶级不把广大劳动群众视为牛马呢?他们什么时候重视过人的尊严和价值呢?一部阶级社会的历史充满了对人的屈辱和践踏,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史前史。恩格斯说,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开始了人类真正的文明史。但是,新制度的建立只是给恢复人的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  相似文献   

3.
葛喜平 《学术交流》2003,4(11):21-2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经济领域内的信任缺乏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普遍感到诚信危机。究其根源:制度建构相对滞后,为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上曾出现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使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鉴于此,必须优化诚信的社会法制环境,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的人格修养,使诚信理念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4.
全面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建立新经济体制所必需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质就是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的商品经济。市场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因此自觉地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实际上就是自觉地或者有计划的发挥市场作用。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对微观经济发生有效的间接管理作用。能够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和调节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投入产出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廉政建设的开展,建立私人财产登记制度的必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最近,一些地区和单位领导成员主动公布家庭收入和私人财产状况,受到普遍的称道。但是,把私人财产登记作为一种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实行这一制度,将涉及到社会的、心理的及法律等诸方面问题。对于建立私人财产登记制度的必要性,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建立私人财产登记制度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私人财产的收入、积累与支出,是影响国民经  相似文献   

6.
均势学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重要、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良其形成起,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涵义、作用观点各异。激烈的争议使学术界深化了对此问题的研究,研究中又程度不同地认同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对均势理论的实践,人们已由不自觉运用阶段进入娴熟驾驭阶段。一、均势的涵义均势的涵义,欧美及我国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美国学者理查德,科布登认为,均势是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字眼,不能给人以概念,只是干巴巴的几个音节而已,是我们的祖先拼凑起来自己愚弄自己的文字游戏①。另一位美国学者小…  相似文献   

7.
一、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宏观调控是国家自觉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协调重大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宏观调控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要求。国家为了使整个国民经济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入改革,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因此掌取了  相似文献   

8.
面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新闻报道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播这一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新经验,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种转换,积极而自觉地参与这种转换,以发挥新闻媒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影响下,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移式思维定势,形成了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的工作角度采写新闻报道的僵固视角。这个观察与采写视角很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整体、全面的工作和生产性报道。但是,这个视角和由这  相似文献   

9.
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只是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涵义。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民族是属于历史范畴的。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历史已经历了几百万年,而民族形成的历史不过万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①民族形成是人们共同体的形式之一。在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已有了不同的共同体,如种族共同体、语族共同体。从人类学方面划分区别人的体质特征为种…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有其基本特性,但基本特性往往是抽象的,人们也往往只是抽象的表述,而且股份制是外来和尚,人们不熟悉,为了使我国民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它,有必要对其进行具体和生动地描述。但是,即便如此,缺乏文化传统和基础的股份制,其基本特性也还只是被了解和描述,还不能真正地得到体现和实际地发挥作用,外来和尚的“经”往往好听而不好用。由于制度是人们共同认定和遵循的社会规范,要靠人们的认同态度和趋同行为来贯彻和体现,因此股份制的实施需要具有相应的人格条件,股份制的基本特性要体现为相应的人格特征,对…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习惯地认为,历史的一定结果只是一种意志、一个目的、一种力量造成的,其他意志、其他目的、其他力量都是不值一提的。而历史的真实却不是这样。社会的进步正在于借助、利用各种分力,形成巨大的社会合力,共同创造人类历史。对于社会进步规律,我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理论加以说明。 (一)历史和历史合力的经典表述 什么是历史?恩格斯说过:“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人们都十分关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只有产业结构合理,才有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的内容及其分类 什么是产业结构? 在我国理理论界主要有两种提法:一是认为产业结构就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部门结构①;一是认为产业结构就是产品结构②。 我认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产业结构是一国经济赖以构成的各种产业的分布,进一步说,是产业的种类及其比重和相互关系。一国经济,从宏观角度…  相似文献   

13.
郭兵 《社科纵横》2004,19(1):57-58
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董事制度是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 ,我国引进该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原因在于没有把它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 ,对我国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进行改革 ,建立起有关独立懂事的激励、约束机制 ,才可以使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拉开了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其根本宗旨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场改革之战,较之过去的企业改革措施,无论是在改革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的这场改革仍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是我国经济结构主体的认识为前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占到公有制经济的大部,占到整个经济结构的50%以上的观点或明或暗地在指导着人们的改革实践,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甚至有新瓶装旧酒的危险。我们不否认国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国家…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12):17-2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去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从新中国诞生之初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段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白津夫 《探求》2000,(1):30-32
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是在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认识上,跳出了理论上的一些误区,实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制度保证。前不久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又突出强调: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18.
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具有商品生产者的资格。本文按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之细分为四类,认为不同类型企业相对独立性应有不同的度量。只有使国有企业相对独立性到位,才能使其具有相应的商品生产者的资格,才能真正搞活企业。文中对如何进行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的配套的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过分夸大计划的作用范围和作用能力,也许是我们过去的经济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的错误。然而,这种对无所不包的全面计划的错误迷信,又是和我们对自觉性的正确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一个更加自觉的新阶段。而自觉运用社会规律则意味着把支配社会生活的那些客观的、异已的力量置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这很容易使我们不加深究的相信: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必须是指令性的,因为只有指令性计划才能把社会上各种相互冲突的意志统一到一个唯一的意志之下;理想的经济计划应该是全面的、彻底的,因为那才表明我们的活动的充分自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面临的约束问题是深刻而复杂的。这些约束不仅仅来自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对国有企业改制所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而且还源于我国目前的体制背景、经济运行环境等赋予的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同人们的意识形态、认识水平等也存在着联系。本文不奢望能详尽而系统地描述出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面临的全部约束,只是期望能从某些重要角度或层面对一些约束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