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折,为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沉闷现状,急需一个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寻求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草根理论来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思潮的转向,范式转移,价值彰显的创新性研究探索,自下而上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改造和重建,使之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是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其突出特点就是和谐性。政治人格也就是政治个性,与政治文化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政治文化涵盖着不同的政治人格。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和谐性及其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对现代整合子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政治参与,营造一种宽容精神,为现代政治人格培育提供伦理支撑;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为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提供价值导向;有利于深化并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培育独立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奉安大典是现代仪式政治的典型案例。为了突出孙中山的独特地位,国民党采用了“党葬”而非“国葬”的名义。典礼的组织架构可谓“党治国家”体制的缩影,典礼的宣传则体现了自上而下系统灌输领袖崇拜的努力。奉安礼节极其繁杂,场面极为盛大,“党葬”气氛空前热烈。典礼本身的成功,显示了国民党人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的谙熟。但普通民众和上层社会的异议,表明“党治国家”的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不仅与中国传统文论中"文学"的意义所指迥然不同,而且与传统文论中"文"的概念亦有许多差异.从"文"到"文学"观念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中国文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正是这种观念转换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发展理路,从而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玉,本是自然界存在着的物质,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被塑造为东方文明的代言品。东方之德,崇尚如玉一般的温润谦和,同时又如玉一般的纯粹、宁碎不弯、纤尘不染。玉是最符合中国人灵性的物质,或者说,玉天生就是为中国人而生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千年是继续以多语言及更大规模和涉足前所未有更多领域为特征的翻译发展又一高峰的纪元;这一纪元出现了更科学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的众多问题。应用翻译与严肃文学翻译之间的巨大差距似乎成了阻碍中国翻译平衡发展的重大问题。翻译事业在中国以多向度发展,两大主流是新时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此外,在新时期之前的翻译研究初期,我国如果有翻译理论的话,也多半是资深译者翻译实践的总结。中国第四次翻译高峰中的热点锁定在翻译的单位、翻译的定义、翻译作为独立于语言学之外的独立学科分支和翻译研究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8.
近代政治哲学把人从传统的有机共同体中分解出来,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再根据契约的理性原则将人们重新组织起来,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核心的信仰,对社会整体就会起一种瓦解作用,卡尔.施密特通过分析利维坦发现了自由主义的这个漏洞。其实在自由主义的神学起源中是有其神学保障的,但这一保障在现代政治框架中被遗忘了。卢梭通过区分民族宗教与公民宗教,努力为现代政治的确立寻求保障。托克维尔对于传统宗教作为民主的政治措施在美国的作用的刻画,表明传统宗教在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恰恰完成了公民宗教所起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折,为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沉闷现状,急需一个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寻求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草根理论来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思潮的转向,范式转移,价值彰显的创新性研究探索,自下而上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改造和重建,使之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观点包括:"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的经济定国战略;"损有余而益不足"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定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保障构想;"群居和一"的和谐理政方法;"大者宜为下"的和平邦交策略.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对这些思想加以挖掘整理,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不能说刚落成开业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座宏伟建筑,但它却无异是别致而精致的,甚至连门的把手这样的细节也没有忽视,更不用说鲁迅先生的“老虎尾巴”和“老虎尾巴”顶上的那幅鲁迅先生的巨大画像了.完全艺术化的设计和完全现代化的设置,使以这里参观过的人自然感到,约1亿5000万元的第一期投入是值得的。北京的一家报纸在头版主要位置以“巴金可以笑了”的醒目标题做了专题报道。真正笑了的又何止巴金这位文学泰斗一人呢,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学的人都会由衷感到高兴的。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4.
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在日益强劲的西风吹拂下,中国近现代文论是在以西方文论为主的外来文论濡染下发展起来的。进入现代以来,俄苏文论的影响日渐强劲,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苏联文论成为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范本,几十年来,它始终是中国现当代文论最主要的参照系。世纪末的今天,重新回顾前苏联文论和中国现当代文论之间的关系,加以认真清理,对于建设跨世纪的中国文论,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政治认同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它具有提升政治合法性、维护社会秩序、减少治理成本等多重作用。因此,在各个年代,统治阶级都将获取社会成员的认同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然而,自作为一种政治资源的政治认同术语产生以来,其内涵、意义及获取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政治认同,我们有必要回顾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种嬗变。  相似文献   

17.
1.自由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是对个人权利的运用。比如说:我要自由的迁徙,我要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出版,得首先界定了权利之后才有可能。不先界定权利,就不可能有所谓的"自由"。正是因为我对自己生命的所有权,才有任意处置我生命的自由。如果说我这生命是属于我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最近在港刊《二十一世纪》总5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回顾过去20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堪称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1998年中国国民经济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一放就活的局面,而1999年的经济形势也相当严峻,中国政府主动将199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为7%,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依然很大。在强劲的外贸需求受制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东亚诸国经济复苏未见端倪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过剩,最终只能依赖自己内部需求的增长和淘汰没有效率的企业才能最后消除。因此,可以预期中国经济极可能在短期内再现90年代初那样…  相似文献   

19.
激进女权主义远非要使现存的政治理论保持和谐一致或补塞其裂隙。相反,它构建了一种对政治现象加以理解和认定的全新方式。我们已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重新定义政治哲学中心问题的,它并不是为旧问题提供新答案。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是为政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更宽广的观念。与此相似,激进女权主义改组了政治理论的未定领域,并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政治观念。 激进女权主义是将妇女的服从作为其关注焦点的第一种政治学方法。在每一个已知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20.
政治公平化是政治体系结构和价值功能的公平化,这是关系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性理论课题和重大的实践问题。如果说政治公平化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本质要求,那么,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也必然要走政治公平化之路;如果说西方国家在政治公平化方面已经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现实困境,那么,政治公平化理应成为超越西方政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创新性目标追求;如果说政治公平化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现实需要,那么,也就应该以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执政引导中国特色的政治公平化,以国家治理公平化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公平化,以民生国家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的政治公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