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期间,由于自身实力和格鲁派势力的消长变化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与格鲁派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状态,双方在西藏政局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本质上说,和硕特蒙古在西藏的统治过程,就是其与格鲁派上层在西藏最高统治权问题上的较量过程。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金川战役后,清廷在金川地区实施了"废苯兴黄"的宗教政策,以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取代在金川地区居统治地位的苯教。或许是受到历史上"佛苯之争"以及清廷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结盟传统的影响,研究者大都将黄、苯二者放在竞争与敌对的格局中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考察。事实上,战前格鲁派与金川地区苯教已有频繁的交流,两者间的对立可能并非想象中那么严重,甚而有相互影响乃至和谐融洽的一面。因而有必要就第二次金川战役前格鲁派与苯教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正> 青海湟中塔尔寺,作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虽在安多藏区与甘肃夏河拉卜楞寺齐名,但就藏传佛教格鲁派而言更具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 蒙古族在青海的历史悠久,但笃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实始于俺答”。明万历六年(1578),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俺答之请曾来青海传教。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应请去内蒙参加俺答葬仪再来青海,并在今海南、海东、海北地区活动两年。三世达赖的青海之行,使格鲁派冲破民族界限,迅速传播到蒙古族中。后来,格鲁派上层认定俺答曾孙云丹嘉措为四世达赖,更使“宗喀巴的宗教在蒙古之国显扬得如太阳一般”。十七世纪初,格鲁派在西藏受到藏巴汗政权的威胁,求援于顾实汗。从此,和硕特蒙古与格鲁派结成联盟,顾  相似文献   

5.
格鲁派的学经系统充分吸收了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相关制度和方式方法,通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严格规范、循序渐进的学经体系,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推崇和尊敬。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和总结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学经体系运作及现状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在青海藏区个别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分化出一种身穿黄色袈裟的僧人,他们自称是"日绰巴",其身行与传统的格鲁派僧人有所不同。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进行探索后认为,"日绰巴"思想是格鲁派僧人对政教合一制度的一种自省,或是对藏传佛教政教分离的一种自觉。"日绰巴"运动不但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国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亦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对世界的两种舍离:禅宗坚持般若性空,格鲁派坚持缘起性空;对主体的不同态度:禅宗坚持人性高于神性,人是最高价值,格鲁派坚持神性高于人性,佛是最高价值;对世俗政治的不同关系:禅宗坚持政教分离,王法高于佛法,格鲁派坚持政教合一,佛法高于王法。从二者的比较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关于人性解放、文化重建、宗教问题处理等方面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我国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展时期。明初,宗喀巴严明戒律,整顿藏传佛教界修行弊端,创立格鲁派教义体系,建立寺院教育和管理制度,完成了藏传佛教本土化的历程。之后,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两次入京朝贡,建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政府密切的朝贡关系。同时,他在内地传法十年,促进了藏汉佛教的交流交融,增强了汉、藏、蒙等多民族间的团结。他们为明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一、四世达赖喇嘛圆寂前后的西藏政局 1622年,年甫6岁,出身于西藏山甫穷结家族的阿旺罗桑嘉措被认定为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的转世灵童,迎至哲蚌寺盛床。成为(?)传佛教格鲁派的中心人物。 众所周知,到16世纪中叶,格鲁派作为西藏社会中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已发展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随着其经济、政治势力的不断增长,它必然要更深地卷入到当时西藏各教派和政治势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去。到16世纪下半叶,辛厦巴家族取代了后盛仁蚌巴家族,成为敌视格鲁派的噶玛噶举派的支持者。随着辛厦巴家族势力的迅速膨胀,以及同噶玛噶举派的进一步联合,它已成为格鲁派的劲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族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始建于藏历第十二个甲子的已丑年,即公元一七○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当时,清统一了中国,而位于西北的蒙古各部则互争权势,争战频繁。其中信奉佛教格鲁派的厄鲁特蒙古素与西藏有着密切联系。继而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治了西藏之后,广泛地与周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统治阶级相结合,扩展其势力。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广大藏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牵制散居在新疆、青海一带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积极采取“兴黄教以安蒙古”,“以教固政”的政策,扶植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分封了五世达赖和固始  相似文献   

11.
从佛道之争看元代宗教的宽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岿 《殷都学刊》2001,(1):63-66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其统治阶层是由蒙古族为首的多民族贵族的联合体组成.其治下各民族皆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当时佛教的禅宗和吐蕃佛教与道教中全真教派曾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提倡而先后风行一时,它们之间又曾发生剧烈的矛盾和冲突,并由蒙古统治者出面主持了两教的大辩论,尽管道教辩论失败,但是道教在元代仍得到宽容,自然流行.对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政策是元代文化一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宗教问题长期存在,有其自然、经济、认识等诸方面根源,其特殊复杂性与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国际斗争相联系。正确处理西藏宗教问题,根本途径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全面贯彻我们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4.
《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文史哲》2006,(1):47-52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达龙寺是达龙派主寺;达龙派是噶举派的一个重要支派。本文依据藏文典籍《达龙教史》的记载,并参照藏文版《雪域历史人物简介》对有关人物的记述,就达龙寺建寺以来的十七任法座的生平及事迹进行了简略的译述。  相似文献   

16.
论植物与藏族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宗教对藏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综观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藏传佛教和苯教,但不论是藏传佛教,还是苯教,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植物成为藏族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藏族宗教信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扎西达娃后期小说艺术特征产生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西达娃是当代著名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后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显然与其早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时期,他更多地在小说中注入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内容,在叙事手法上则大胆借鉴欧美现代派小说的手法,从而使其小说在形式上呈现出神秘、荒诞和魔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农牧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从西藏实际出发,对西藏的寺庙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民主改革,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寺庙民主改革的成功实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达龙寺是达龙派主寺;达龙派是噶举派的一个重要支派。本文依据藏文典籍《达龙教史》的记载,并参照藏文版《雪域历史人物简介》对有关人物的记述,就达龙寺建寺以来的十七任法座的生平及事迹进行了简略的译述。  相似文献   

20.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