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歼灭敌人1100多万,打出了一个新中国,打败了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军队.指导这支军队取得辉煌胜利,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它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创造出哪些“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这些作战方法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历  相似文献   

2.
风雪进藏路     
1949年冬末,我们参加完成都战役之後,进驻四川乐山地区。部队上下喜气洋洋,欢歌笑语,充满胜利的喜悦。蒋介石在大陆上的最後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被歼灭,解放战争宣告胜利结束,新的和平生活就要开始了。过去,部队官兵无暇考虑个人问题,许多同志想回北方探探家,看望父母,或找个对象,安个家,过安稳的生活。1950年元月,部队听到要向西藏进军的风声。因情况来得比较突然,大家毫无思想准备,一时议论纷纷。 1且15日,二野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接见了军、师两级领导干部,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於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当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止我大军渡江而玩弄的和平阴谋,被党中央、毛主席揭穿后,我军坚决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西北、西南、南方大进军,彻底肃清残敌,解放全国大陆。 在我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光辉胜利之后,党中央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西安解放 ,揭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扶眉战役的胜利 ,一举击溃了胡宗南的主力 ,宝鸡、凤翔两地的解放 ,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打开了通道。胡宗南残部败逃汉中后 ,关中陕北连成一片 ,紧接着规模更大的兰州战役很快奏起了凯歌。陕甘宁青四省相继解放 ,又为和平解放新疆铺平了道路。一九四九年夏秋之交大西北的全部解放 ,也正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和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伟大历史时刻。西北解放后 ,党、政、军、群各方面工作迅速开展 ,急需大批干部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党、政、群都举办了培训干部的…  相似文献   

5.
我第二野战军部队解放大西南以后,西南局确定的1950年的几项任务是:改造、教育、安置国民党起义、投诚及被俘的90万官兵;消灭盘踞在西南地区的90万土匪。凭我二野60万解放军要完成这两项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6.
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 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我军解放昌都,歼灭藏军有生力量五千余人,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原西藏地方政府不得不于一九五一年二月派遣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全权代表来北京,并于四月二十九日开始同中央人民政府举行关于  相似文献   

7.
王作化 《百姓生活》2011,(12):57-58
1941年8月26日,日本大本营以第538号命令,批准日军驻华中第十一军再次进攻长沙的作战计划,企图一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打开入侵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门户。不料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使日军陷入步步血战的境地,部分日军还在撤退中陷入重围死伤惨重,整个战役损失达4.2万人。  相似文献   

8.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至11月2日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并为解放平津.华北及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前提。本文试对这一重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纪念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锦州全部落成开馆。  相似文献   

9.
1950年3月12日至4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西昌战役。此战役北起大渡河,南到金沙江,历时25天,解放了川滇边及西昌地区城市19座,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以西昌地区为反攻基地的阴谋,胜利完成了大陆最后一个战役。明年是西昌战役胜利50周年,本文着重探讨西昌战役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谨以此纪念西昌战役胜利50周年。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前的夏天,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七日的一个半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于苏中地区进行了一次重要战役。即苏中战役。我军以十九个团三万余兵力抗击着国民党军十五个旅十二万人的进攻,连续进行七次战斗,皆获胜利,歼灭敌正规军六个旅加上五个交警大队共五万三千多人,故亦称“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自始至终是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它既运用了我军的传统战法,又在  相似文献   

11.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几十年来,我军按照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打了许多漂亮的歼灭战。新开岭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九四六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我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运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及战略战术原则,在新开岭地区集中了三个师(八个团)的兵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明确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我军由于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同敌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林彪公然反对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方针,胡说什么:“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役上一点两面,而在战术上,战斗动作上却是分散兵力”。这就充分地暴露出林彪对抗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反对打歼灭战的丑恶咀脸。十大军事原则主张把敌人四面包围起来,核心是要打歼灭战。在战役、战斗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就能使我军具备全歼敌人的物质基础,这样既有力量歼灭被我包围之敌和阻击援敌,又有力量应付意外情况。四面包围敌人,能使敌人陷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抢夺”应称为“独占”。台湾回归祖国的“回归”用法不当 ,台湾不存在“回归”问题 ,应改称“统一”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不应是 1949年4月 2 3日南京解放 ,而应是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4.
40年前,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在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自薛城、南达淮河的8万平方公里战场上展开了。敌我双方参战部队共140万人,其中国民党军队34个军、约80万人;我中原、华东野战军23个纵队,加上华东、中原地方部队1个军7个独立旅,共60万人。战役结果,歼灭国民党部队55万5余人,我军伤亡13万6千余人。敌我损失为4.1比1,至此,我军将中原、华东地区的国民党主力歼灭殆尽,为我军胜利渡江和解放南京、上海铺平了道路,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我第二野战军解放了大西南以后,部队还有几项工作需要完成:剿匪;修筑成渝铁路;接收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当时,中共西南局确定的1950年的几项任务,概括为几个数字:90万、90万、60万。第一个90万是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俘虏的90万官兵进行改造、教育和安置;第二个90万是将盘踞在西南地区的90万土匪彻底消灭;最后一个60万,是我二野部队现有的60万兵力,要承担改造90万、消灭90万的任务。其艰巨性可想而知。接受任务进驻起义部队1950年3月,上级决定抽调一批解放军各级领导干部到国民党起义部队中,担任军事代表,接收并改造起义部队。我二野…  相似文献   

16.
衡宝战役是我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于1949年9月至10月,由第4野战军主力和第2野战军一部实施战略大迂回,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重兵集团的一次重大战役。在战役过程中,我军在情报战线上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斗智斗勇,隐真示假,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我军从容地采取正面进攻、东西迂回、断敌退路的作战部署,一举全歼白崇禧集团主力47000余人,使白崇禧彻底丧失了与我周旋的军事"本钱",为我军尔后进军广西全歼白崇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是东北解放的根本保证,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并由此展开的战略决战,则极有力地加快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东北的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东北的解放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起到了重大的支援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20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向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为了确保四野寻歼盘踞在湘鄂赣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中央军委电令从九江以东渡江的我二野四兵团(陈赓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司令林彪指挥,配合四野主力全歼该敌。此后,在我军向华南、西南的进军过程中,一代名将陈赓在战略方针和战役部署上与威名赫赫的林彪发生了几次直接的冲突。西进三湘,林彪酝酿大决战南下广东,陈赓执意大迂回对林彪来说,在武汉一带歼灭白崇禧集团无疑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但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也绝非徒有虚名,在明知不能力敌…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方军事当局自“九一八”事变起即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始了武汉城防战备。根据武汉第一个对日战备计划——1932年制定的《歼灭日人在汉武力计划》,1937年武汉抗战前夕制定的《武汉防空演习工务实施方案》、《武汉警备计划及必要时之处置》(1936年)、《武汉附近非常时期防卫计划》(1937年)、《武汉行营对于武汉附近非常时期防卫纲领》(1937年)、《武汉城防作战计划》(1937年)等多个计划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分析论述武汉城防工事及周边野战工事的构建,战时交通通信体系,防空体系,城防作战部署的完善等内容。武汉的城防战备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城市孤立的战备,应把其放在1937年12月开始的武汉抗战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探讨其本身的规律,去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而扩大武汉抗战历史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20.
刘邓潘"彭县起义"是西南解放乃至全国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70多年来,亲历者和学术界对其历史意义已作出众多有价值的评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彭县起义"对人民解放军打破蒋介石建立"陆上基地"计划及夺取川西会战胜利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彭县起义"在军事上打破蒋介石固守西南作战部署的意义有限,但起义造成了重大政治影响,引发了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潮,对四川,特别是成都地区未经大战而迅速实现政权易手发挥了重大作用。"彭县起义"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