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诜是元代诗坛上成就较大的一位诗人.在其诗歌中,七言古诗成就尤其突出.他的七古有两大特色,一是诗法继承上有着宗唐倾向,而以慷慨的诗情呈现出来;二是其笔法艺术上结合叙事与抒情,在对照叙写中直接抒情,这也是其诗学宗唐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元代江西庐陵诗人刘诜诗歌成就突出,今有《桂隐诗集》传世。刘诜的诗风豪逸,整体有着大气的特点,虽然格律工整,但诗情向上,这从其律诗首尾两联的笔法中也可以见出。他在论诗诗、论文诗中表达出一些诗学观点,也透露出其为诗崇尚豪放大气的特点。这与元代的整体社会气候和文学风尚是相一致的,同时也是庐陵文人讲求真性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和”的美学理想,他所说的“清气”“和气”具有特殊内涵,是内奇杰而外清和。刘诜的个性求真和对文学精品的追求,最后还是回归和落实到在素朴幽奇之境中所进行的个体心灵体悟和感味。  相似文献   

4.
5.
南北宋之交登上诗坛的陈与义,其五言古诗的创作善于借鉴学习杜甫诗歌的创作技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其五言古诗在遣词造句方面比较成熟,但在“体势”上则未达到杜甫五言古诗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汉魏五言古诗的生成具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其生成方式是多元的.部分汉魏古诗生成、流传中曾与音乐有过共生而又分离的过程,导致后代著录时称名的矛盾.很多学者认为古诗19首其始全为乐府,其证据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7.
所谓汉魏五言的"古意",主要以汉诗的特征为标准。就内涵而言,"古意"指汉诗所表现的人心之至情,世态之常理,即抒情言志具有普世性和公理性的特质。就艺术而言,汉诗的"古意"指其意象浑融、深厚温婉,而这种魅力又源自汉诗的三种基本表现方式:即场景片断的单一性和叙述的连贯性;比兴和场景的互补性和互相转化;以及对面倾诉的抒情方式。魏诗中有相当多的作品继承了汉诗内涵的特质和基本表现方式,因而使汉诗的古意在魏诗中得到延续。这是汉魏并称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五言佛偈传译与东晋南朝五言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中土五言诗歌为佛偈的传译提供了形制,而大量五言佛偈的传译也对东晋南朝五言诗创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诗歌被偈颂化现象的出现,僧人所作的偈颂似诗,出现了类似诗的翻译偈颂。东晋五言玄言诗佛玄合流了,南朝则出现了较纯粹诠说佛理的佛理诗。  相似文献   

9.
李白五古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白好大言,在诗中常常表现为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以及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还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意象的追求,因而形成其诗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瑰奇宏阔的美学特征.李白喜好大言主要跟他粗犷豪爽的个性和浪漫的气质密切相关,跟唐人豪迈自信、说话夸饰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还跟传为宋玉所作<大言赋>、<小言赋>和南朝至唐流行创作<大言诗>、<细言(小言)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蔡琰以女作家所特有的眼光和经历,反映了建安时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论普通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止反言是英美法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它源自衡平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禁止反言在普通法上的四大类型———证据法上的禁止反言、衡平禁止反言、契约法上的禁止反言和所有权禁止反言 ,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本文也阐明了禁止反言原则的意义 ,即 ,它的本质要求在于 ,不允许一方当事人通过违背其先前所作的允诺的行为而造成对另一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 ,一言以蔽之 ,当事人必须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化并置是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理路,通过将不同的文化传统或价值体系并列在一起,在比较中发现事物以往未曾被发现的文化特征或价值,旨在形成新的、全面的认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探讨彝族经籍文学研究中尚未被详细解读过的五言体例的优势和意义,发现五言体例的优势在于可以良好满足描述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的语法和语义要求,尤其适合于有群众性、叙事性特征的彝族经籍文学;五言体例的意义在于其本身的体制化以及对彝族经籍文学经典化的促成作用。这样的解读体现出基于文学本体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努力,有望将彝族传统文学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是金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他主张作诗要师法古人,通过“不执一体”的模仿途径,最终达到“自成一家”。其七言古诗成就较高,多登临览胜之作,亦多国势衰微的感慨,诗风雄放杰出,豪迈刚劲,在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他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金代诗坛学习唐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信于原文是翻译中公认的标准或原则 ,在实践中 ,尤其是在古诗英译中 ,做到“信”并不容易。本文从诗的四要素———情、言、声、义的角度 ,论述了在古诗英译中如何贯彻“信”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元代后期的重要诗人萨都剌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他的七言古诗取径宽广 ,特色鲜明 ,创获显著 ,不愧是元代诗坛上的佼佼者。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 ,对其七言古诗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汉诗英译民族性的保留进行了研究,分别论述了民族性保留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对其英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俊民是金代末年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七言古诗 ,具有“寄怀深远”的特征和“奔腾放逸”的风格。前者更多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却也表现了李俊民所擅长独到的表达方式 ;后者则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这是他的个性禀赋与效法前贤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