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在具体适用中,原权利人是否承担被追索的义务,应视票据丧失的不同情形,作具体分析;票据债务人不得对抗善意取得人与票据抗辩中对人的限制在效力的适用上是不同的,对善意取得人不得抗辩不是绝对的;对不具有流通性、交易性的票据行为应从善意取得制度中排除.  相似文献   

2.
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和无因性等特点,票据债务人当以票据记载的内容履行义务,但票据债务人有合法事由时,可以《票据法》之规定对持票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票据法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受到严格地限制,实践中对此有着一些不同认识。本文试就对这两类抗辩进行分析,以期以熟练掌握票据抗辩事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诉讼中,抗辩特指被告为反驳原告所提诉讼请求而向受诉法院提出与原告所主张的请求原因事实两立的,并且能阻碍该事实的法律效果发生的事实之行为.抗辩可分为权利障碍抗辩、权利消灭抗辩、权利拒绝抗辩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抗辩在适用上各有其特质.无论哪种类型的抗辩,皆是被告对原告所主张的请求原因事实的附限制的自认,故抗辩具有免除原告对其所主张的请求原因事实的举证责任之机能.与此同时,抗辩又乃被告对另一法律要件事实之主张,故被告应对抗辩事实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票据抗辩源于民法抗辩,但有许多特殊之处.在票据制度体系中,票据抗辩对实现票据法权利体系的内在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票据抗辩可以分为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两种.依照票据最大有效原则,尽量使票据有效,减少因票据无效抗辩而产生的抗辩事由.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增加能发生票据法效力的记载事项.坚决贯彻票据的无因性,澄清一些法律条文的模糊规定,进而把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分开.要对我国<票据法>中伪造、变造、无权代理、越权代理等票据抗辩事由进行更正,以期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现有技术抗辩是指,被控侵权人针对专利权人的侵权指控,可以提出自己使用的技术是现有技术,以对抗权利人的侵权指控进而主张不侵犯权利人专利权的行为。它采用的是权利障碍抗辩模式,依据这种模式,《专利法》第62条应修改为: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该实施行为不侵犯专利权。在实践操作中,应该先将被控侵权技术与涉案专利技术对比,然后将其与现有技术对比。  相似文献   

6.
原因债权基于原因法律关系发生,票据债权基于票据法律关系发生.为了清偿原因债务而授受票据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出现双重债权:原因债权和票据债权.债权人应先行使票据债权,票据遭拒绝付款或承兑时始得行使原因债权.债权人行使原因债权,在原因债权履行期限早于票据到期日届至时,应认为原因债权的履行期限为当事人合意延迟至票据到期日;在原因债权履行期限晚于票据到期日届至时,应解释为原因债务的履行期限提前至票据的到期日,债务人在票据到期日前提前清偿原因债务的,债权人可以拒绝受领.  相似文献   

7.
票据抗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抗辩对实现票据法权利体系的内在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就是正义对安全的矫正。我国票据抗辩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票据规范与票据最大有效原则相违背,能产生票据法效力的票据记载事项与票据法的私法属性不一致等。因此,应采取减少因票据无效抗辩而产生的抗辩事由、增加能发生票据法效力的记载事项等措施,以完善我国的票据抗辩制度,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浅析票据追索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票据活动越来越频繁,由发票人发出票据,经合法转让后。持票人依票据上所载付款人行使票据权利,从而实现票据付款,这是票据权利实现的正常途径。但票据作为一种信用支付工具,从发票到付款这段时间内,票据债务人可能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拒绝付款,致使持票人不能取得票据款项,这样持票人的付款请  相似文献   

9.
利益返还请求权之当事人可作文义解释,其权利人为票据权利丧失时的持票人,其义务人一般为出票人和承兑人;利益返还请求.权之性质可作目的解释,其性质为票据法上的特殊请求权,权利人行使权利和转让以持有票据或经除权判决为必要;利益返还请求权之成立要件可作体系解释,“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宜解释为“手续欠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则宜解释为“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获得的利希”.  相似文献   

10.
票据流转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致使票据的持有人所应有的票据权利的完整性受到妨碍。票据行为独立原则、人的抗辩限制及善意取得等制度,对于保护善意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之外,尚须力求当事人的公平与合理。参照国际票据法以及英美法国家的票据立法修正我国相关票据权利条款之缺陷以完善票据权利制度理应成为将来票据立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