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含义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少数人对以生产资料为核心的财产的垄断、剥削、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建立之后,发生过三次大争论,在争论中出现了六个典型的阶级定义: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不平等系统的单位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阶级定义、阶级关系中阶级位置的含义、以权力垄断为根据的阶级定义。这些定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否认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一类是在承认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含义和阶级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讨论和研究阶级含义应贯彻三个原则:一是所下的阶级定义能够描述不同历史类型的社会形态中社会阶级的共同特征;二是能够把阶级与等级、阶层、身份、职业、官位等区别开来;三是揭示出阶级最本质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
“重返阶级”是作为对“阶级消亡”的回应和反击而出场的。“重返阶级”论主张,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确在历史中变化,但阶级和阶级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阶级继续存在并持续地影响着社会,阶级分析仍然是分析社会的有效工具。“重返阶级”的努力得益于将工作场所作为权力体系和阶级对抗场所的当代劳工研究,这种从“工场权力”的角度来划分阶级的研究正确地揭示了社会阶级不平等的现象。阶级话语的再出场是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回声,新时代阶级存在表现出工人阶级“新贫困”、中产阶级“再无产阶级化”和全球工业阶级形成等新特点和新趋势,应当重返阶级,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以新视角坚持和重塑阶级话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4.
赖特认为,个人的阶级地位是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的结合,阶级结构是由整个直接和间接的阶级关系所构成。理解阶级结构中妇女地位的理论任务就是探索影响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相对重要性的因果过程。赖特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决定了她们的阶级利益及阶级认同的结论。妻子的物质福利越少依赖于丈夫的职业,她的阶级利益就越少来自于他的阶级,她自己的直接阶级地位也就相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阶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核心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也在不断地被阐释和重构,某种程度上也使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真正内涵变得越来越模糊。事实上,只有从特定的生产关系结构、阶级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演变过程等方面,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条件是政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文化传统.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性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变化与更新;有什么样的阶级基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当阶级结构和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政党价值观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政治文化传统是政党价值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传承是政党价值观变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阶级和阶级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特点的深刻分析,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偏重于阶级斗争的阶级关系理论.但阶级斗争只是阶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阶级间存在着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利益分配具有合理性并能为对立阶级双方所接受的条件下,阶级(阶层)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是可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一致性,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关系的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社会一定能在不断的动态实践中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化转变为“十大阶层”。值得关注的是改革30多年来,中国中产阶层正处于崛起阶段,尽管这个阶级阶层结构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然而一个现代化的阶级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阶层理论:马克思和韦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虽然和马克思有着相似的思想,但是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主流学派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状况的阐释,既有启发,也存在缺陷.在后工业社会,知识阶层的作用显著提升,但知识技术作为劳动能力不能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关注个体生活权利,却不能以社会的差异性、个体化和多样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阶级意识的作用.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和关系变得多元复杂化,应将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结合起来,但不能因此否定其阶级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糜海波 《东方论坛》2017,(6):114-119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新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从它们中间又分化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社会格局。影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生产关系的变化和政策因素的作用。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新变化,处理好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即使最发达、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也存在许多混合和过渡性症状。所谓东方社会 ,更是一种混合形态 ,其内部总是不断地产生资本主义因素 ,为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在对中国近代社会形态进行概括时 ,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社会正常的发展状态看成“畸形”、“怪胎” ,这种看法难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真实面目 ;有的则把资本主义因素混同于封建因素 ,不利于认清封建主义的本质。其实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层次的、发展而不发达的社会 ,近代社会的三大阶级结构同样是混合型的 ,这种混合形式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共产党宣言》中,政治是用于限定统治、制度、运动和斗争等历史活动的定语,是随着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具有新形式的动态概念。在阶级社会的历史阶段,作为定语的政治和阶级又统一于新旧阶级统治的本质特征。在此意义上,《共产党宣言》不仅对作为“绝对真理”的政治、法律和道德作出了彻底的批判,而且试图祛魅遮蔽阶级属性的启蒙政治理念,更在后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视域下提出了重构公共性政治的可能途径和必要条件。今天,当历史正反经验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为资本主义政治/阶级统治提供了更新治理技艺的客观条件,用以重构政治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权诚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乃至危机。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无人化生产工具变革所带来的过剩危机,以及由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商谈空间,将推动阶级意识的迅速发展,而《共产党宣言》的政治实践也必然走进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民族与阶级概念的界定,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资本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阶级分析法没有过时,仍然适合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但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进行发展、创新.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应坚持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相结合.实践表明:中国已有"中间阶级"产生的趋势.因此,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注重平等和福利,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管理,从而建立起以"中间阶级"为主体的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交往模式.卢卡奇的阶级理论深受“总体性”理论的影响,这与其阶级理论的三种理论渊源密不可分,即社会分工的理性化、经济利益的整体化与以货币为中介的社会整体化.因此,辨析卢卡奇的阶级概念要从阶级产生的社会基础着手,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独特的经济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但也要看到,由于卢卡奇片面强调意识相较于社会现实的独立性,这使他的阶级概念在阶级产生的基础和意识产生的条件都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理论困境,从而使他的理论滑向了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职能,按照"国家本质—国家职能—政府职能—职能体系"的过程逻辑,依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进行机构设置与调整,进而实现了职能转变,体现了国家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配变迁过程。在此进程中,厘清了国家阶级统治的本质属性与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在解放发展生产力进程中剥离了政府职能,细化了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构建成熟系统的制度体系,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国家职能;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履行国家职能;在创新和发展国家对内职能的同时,也积极扩展了国家的对外职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并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阶级意识指作为整体的阶级对本阶级的阶级地位、阶级利益、历史使命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性认识。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各种阶级的历史考察,卢卡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阶级理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具有落后、保守性;资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具有虚假性与虚伪性;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要想打破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阶级斗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