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托马斯.霍布斯处于人权理论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他的人权思想吸收了先前诸多思想家的思想精华,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刻,在人权蓬勃发展年的今天,研究其人权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安全、自由、平等和财产四个方面出发,对霍布斯的人权思想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
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西方人权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人权思想对后来西方人权思想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自然状态下和政治社会状态下的人权保护两个方面对洛克的人权保护思想作一探析。在中世纪,人不仅没有以人的资格所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的中国化,而对这一过程所体现规律的揭示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从四个方面做了阐述,即坚持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引,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这一过程始终伴随对西方主流人权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四个方面相互结合共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列宁对人权问题的关注缘起于俄国革命与解放的现实需要,列宁人权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理论条件和阶级背景,它是在同西方传统人权观念的"交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十月革命前后两个阶段来考查列宁的人权思想,发掘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与保障广大人民人权的关系、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出发点、人权保障的途径、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以及21世纪中国人权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了江泽民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形成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二是毛泽东的人权观 ;三是现代人权理论发展的积极成果。形成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也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人权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二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在人权方面的经验和失误 ;三是当今国内外人权斗争的复杂尖锐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论述了 18世纪最后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关于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指出巴贝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权状况的坚定批判者和人权理论的缜密思考者。他的人权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9.
亚非拉国家有悠久的人权思想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加重视人权思想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人权思想特点:注重传统和文化的继承,鲜明的集体主义主张,受悠久宗教传统的影响,还与社会主义相联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思想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一定的区别。从本文所论述的问题可以看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当代世界人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寻求共同的人权理念、发展人权事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权思想理论是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物,产生于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其提供的人权标准和定论对于多元文化的当今世界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意义。对于什么是"人权"和"人权思想"等基本人权理论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西方人权理论的既定框架去认识和定论,应从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当代实际相结合,运用中国自己的话语对其进行阐释。应当深入发掘、清楚了解先秦以来中华文化蕴含的"以民为本"思想所固有的人权属性及其在系统化、理论化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深刻认识其与保障民众生存权、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的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历史厚重感,有力地增强中国人权话语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1930年初,胡适等向国民党政府发起了颇具声势却昙花一现的人权运动,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权思想,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时期胡适的人权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渊源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美国的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死亡问题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与时间意识,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启者,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建构也离不开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在霍布斯自然状态假说、社会契约理论以及自然权利理论中的死亡观点,探讨死亡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守秋教授是中国法学界最早开展环境权理论研究的环境法学者.他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结合环境权法律实践,对环境权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他的环境权学说,包括个人、单位、国家、人类和自然体的环境权,是他独树一帜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调整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关注和互相斗争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著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指明了现实社会本质中人的权利,批判了私有制国家中的人权中介,提倡彻底社会变革中的人权。中国的人权观从《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汲取理论智慧,一直坚持关注现实社会、倡导集体主义、推进变革或改革的人权理念。人权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方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权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人权的现实基础;必须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人权的价值导向;必须始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强化人权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奠定于现代政治哲学之上的现代人权观,基本要义有三:人权的主体是个人;人权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公民权利;人权价值具有绝对的普遍性.然而,现代人权观正面临着挑战.基于古典政治哲学的反思,可以发现人权主体是个体与集体(国家是最大的集体)的统一体,人权内容表现为标示着个人存在的公民权利与标示着集体存在的国家权力的统一体,人权价值具有绝对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价值主体的问题。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不仅回答和解决了判断一切工作的得失成败的评价标准问题,而且回答和解决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评价标准的问题。“三个有利于”的核心是人民利益,“三个有利于”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判断一切的最高价值标准。邓小平的这一价值观思想为对我国的人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人权以及正确处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指明了中国人权建设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外最近对康德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种种议论, 本文指出, 康德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建基在两个相互联系却又不可归约的论据上的, 即自由和权利的原则。尽管康德没有明确论述这两个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但它们确是体现在康德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中的根本原则。因而, 任何基于对康德某一论据的理解作出的结论都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汤姆·雷根作为动物权利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曾经用大量充满激情的语言呼吁动物权利,但由于对动物权利理论的来源、存在基础、保护范围的界定等方面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在实践层面其所主张的"空笼理论"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但不容否认,动物权利理论作为一种现实的理论表现形态,仍不失为人类伦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主要是在对古典人权理论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肯定了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又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包括人权的历史发展观、人权的阶级观、人权的主体观等内容。从方法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人类解放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