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在五代十国诸雄割据的动乱时代,他既无并吞天下的雄图大略,也无继承父祖基业的守成之才,终至亡国被俘,客死他乡。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对书法、绘画、音律、诗文等均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感情真挚细腻,风格委婉伤感,语言清新自然,在题材与意境上均突破了传统"艳词"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李煜词的出现扭转了晚唐五代“花间派”无病呻吟、雕章镂句的形式主义词风,为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词具有上承晚唐、下开两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煜词梦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帝王却生在词林的李后主由于有着独特的身世、遭遇与生平变故,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李煜词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李煜是五代杰出的词人,他词作极富,现仅存词四十余首。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 对于李煜的词,许多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词“神秀”,并且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篇,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高度地评价了李煜后期词。王国维以后,人们对李煜词多有评议,对李煜后期词的评价多采用王国维的说法,而对李煜前期词则贬非者  相似文献   

4.
南唐词的忧患意源于传统文化心理和具体的时代背景,表现为忧生之和国家之叹于词中注入了大量的 忧患意识,从而引起词的艺术手法的变化和抒情功能的增强,南唐词在某种程度上导引了词坛发展的方向。北宋 词人因袭了南唐词的这种品格,充分实现了词的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5.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作为皇帝,是极不成功的,然而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在词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典文学作品中,哀伤最能刺心的,莫过于李煜后期的词作。他毫无理性的节制,完全放纵自我的感情,一味沉溺于彻骨的哀伤,获得了痛苦的快感和高贵的美感。本文拟对他后期词的主题、词风诸方面作粗浅探讨。 一、主题、季节、时间 兹以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可确定为李煜后期所作的十几首词为标本,探讨李煜后期词的主题。请先看几首词。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身世地位和生活经历,敏感的心灵触角,杰出的艺术才华,使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对李煜词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之强,从李煜词获得的审美愉悦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其词作情感特征呈现出来的率真性、独特性、普遍性、清晰性、彻底性是其词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身世地位和生活经历,敏感的心灵触角,杰出的艺术才华,使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对李煜词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之强,从李煜词获得的审美愉悦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其词作情感特征呈现出来的率真性、独特性、普遍性、清晰性、彻底性是其词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五代时期有几个与花间派词人同时而稍晚的词家,他们集中于当时偏安江左的南唐首都金陵,这就是一般文学史家所称的南唐词人。重要的作家有李璟、冯延己和李煜,成就较高的是李煜。南唐在李昪统治时期(937——943)曾扩展国境到湖北、湖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金陵、扬州本来是长江下游最繁盛的都市,这时的经济尚称繁荣,中原人士有不少避乱于此,加上南唐的国主又都比较爱好文学,因而南唐的文化发展也比其他割据一方的国家强。后蜀的欧阳炯存《花间集序》中说:  相似文献   

9.
1955、1956年间,关于李煜词的讨论中,不少文章认为李煜是“荒淫皇帝”、“荒淫帝王”、“荒淫君主”等等(见《李煜词讨论集》)。 所谓“荒淫皇帝”云云,必须由君主的荒淫生活作根据,而这种生活又必须有确切记载。然而,遍检如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欧阳修《五代史记》、无名氏《五  相似文献   

10.
历代读者对李煜词耳熟能详、情有独钟,这源于李煜词精湛高超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直抒胸臆和鲜明对比两种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对读者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其词余音绕梁的悲剧美恰好契合了民族的审美心理,李煜从一己的遭际、变故中反映出人类的共通之处,从而在传播接受中超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11.
南唐后主李煜词的成就极高,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盛赞,这除了他成功运用前人的各种艺术手法之外,更取决于他不平常的人生遭际,而这种人生遭际恰恰表现出他的悲剧性格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挚爱帝后昭惠却又染指妻妹,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这些都在他的词作中得到充分的显现。总之,是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了其词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煜,我国五代南唐后主,杰出词人。李煜的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的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的词,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的复杂情绪,井和亡国的隐痛相结合,感伤气味极浓。但题材与意境,却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感情真实,形象鲜明,语言清新,富于感染力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词,本起于民问,然而发展至晚唐五代,却被引入“艳科”小径,丧失了原先那种清新淳朴的泥土芬香,沾染了富贵气息和浓厚的脂粉味,“缕玉雕琼”、“载花剪叶”成为一时的风尚。而于这“狂澜既倒”之中,李煜词,特别是晚期的词作,却独树一帜,一反花间词人应歌而制的无病呻吟和“宫廷调笑”。其所作之词,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痕,具有一种天然俊逸神飞之致。故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王国维亦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  相似文献   

14.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尤其是在南唐亡国、他沦为阶下囚之后的作品,取得了更加巨大的艺术成就,“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后世的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学术界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但是李煜入宋后的作品是不是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呢?对此人们却有不同的回答.早在百余年前,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将李煜词与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相比;“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乏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到了近代九·一八事变,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还激励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连当时正在研究二晏(晏殊、晏几道)词的高兰也放下二晏,专攻起李煜词来.在《李后主评传》中他这样写道:“意欲借李煜的亡国之痛以激励国人愤起抗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词发展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是第一个真正发挥词的抒情作用的杰出词人。他以为数不多的三十多首词而在中国词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他的词作一直在人们中广为传诵,深受喜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掌握了高超的抒情艺术。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李煜词的抒情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得到专家及读者的指正。 一、直抒胸臆,率直奔放 这是李煜词抒情艺术的最大特点,也是他对词这一抒情文学的独特贡献。在李煜以前的晚唐  相似文献   

16.
梦是一种个体主体经验,一种意象语言。本文以李后主和晏几道两位词人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人梦词内容比较、秉性和生平遭际与梦词创作异同点、梦词结构与审美情趣比较探究二人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词产生于唐,从民间曲子词至中晚唐文人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渐成熟兴盛。晚唐五代,诗歌大势已去,词却是遍布幽芬。作为词的主要繁盛之地,唐末大江流域各偏安政权的交替与更叠,使文士们无所依托的心寄放于那一首首追欢逐笑醉生梦死的宴乐之曲中,从而成就了晚唐五代词纤秾、细腻、绮艳、温婉的时代风格。无论是花间派,还是南唐派,皆在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里更加醉心吟赏内心情感的圈圈涟漪,抒写那无尽的爱与悲愁。但是由于地域的区别和国情的不同,又造成了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在群体风格上的迥异。花间词人大都生活在西蜀政权领地,西蜀的有利地形和君王逸乐的国情,使“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笔,文抽丽锦;举纡纡之五指,拍按香檀”,花间樽前的艳词创作风行一时,其内  相似文献   

18.
项鸿祚是清代后期词人,其词作艺术价值较高,内容主要为伤心情感的抒写。项鸿祚词受纳兰性德词影响较深,倾向于选择渲染凄冷气氛的意象,风格婉转幽深,清真哀艳,和纳兰性德词风相近。书写个体情感与个性,反对刻意追求声律与形式,这是项鸿祚词对纳兰性德词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20.
“梦”意象在南宋遗民词中的出现次数与两宋其他时代相比较为频繁,且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情感内涵.饱尝失国之痛的南宋遗民词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矛盾、挣扎,在词的创作中不约而同多次选择了“梦”意象作为感慨人生、抒发情感的途径之一,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梦”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时代背景、词人命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