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政府“菲化”的教育制度、多元化的语言环境、模糊的教育理念 ,是造成华文教育现状主要因素。华文教育发展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也取决于华文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华文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海外华文教学与华文教育呈现出一个由复苏、复兴到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培养目标、华人的语言观和文化观等方面讨论了新时期海外华文教学与华文教育的形势及主要变化,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契机。目前的海外华文教学和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祖(籍)国应该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泰华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但近年来随着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介入,本应再次蓬勃发展的泰华文学的生存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中符徵的焦虑与反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徵认为,受泰国历史上的语言政策和信息传媒的双重冲击,泰国华文报纸订阅量下降,写作者和阅读者缩减、写作阵地萎缩、写作主题消解,华文文学生态急剧恶化,亟待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文化产品传播的不足,导致部分西方媒体和公众对中国的认知滞后,华文教育、华文传媒、以及华人社团等海外华社文化平台,特别是它们与各国主流民族的联系,将有助于推进中外了解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始,美国族群政策取向发生了由同化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的转向,由此推动了华文传媒的蓬勃兴起。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方面的落实带来了宽松的族群传媒发展环境,华文传媒迅速成长起来并形成了伞状竞争格局,集团化、本地化与跨媒体的生存形态以及由政治依附到商业运营的运作方式转型。但是,多元文化主义在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的文化个性与共性的冲突、文化与权利结构之间的矛盾、资本圈地下多元文化主义滥用等难题也对华文传媒发展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1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论坛是海外华文媒体诞生以来首次由中国内地举办的“峰会”,已经载入世界华文传媒的辉煌史册。 论坛期间,250多位海内外传媒精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16日至18日,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家华文传媒的150多位高层人士和中国内地40多家传媒的代表,聚会南京,参加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论坛以“研讨、交流、联谊、发展”为宗旨,对新世纪华文媒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形成了全球华文媒体携手合作共谋发展,构筑世界舆论新格局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传媒语言是否和谐是大众传媒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不但关系到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功能、国民素质教育功能、文化审美功能能否顺利实现,而且还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对大众传媒的语言使用现状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构建和谐传媒语言的基本途径,即语言政策是传媒语言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持;语言态度是传媒语言和谐发展的主观因素;语言规范是传媒语言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语用原则是传媒语言和谐发展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华文教育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领域。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5. 1对CSSCI数据库创立以来收录的华文教育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能客观显示华文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华文教育研究的年代分布、重要期刊、核心作者、高产机构、研究热点等多维视角,全方位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状况、热点及其动态演进历程,进而为华文教育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未来该领域需要顺应新时代的需求展开前瞻性探索,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调整研究方向,拓展研究国别并加强团队合作,以推进华文教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学、艺术、语言、教育、旅游、影视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潜力,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华人华侨问题、南海问题、华文教育及华文报刊业在东南亚各国的曲折发展等是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不利因素,探讨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彼此之间经济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中外英文媒体在翻译策略上均采用"异化"法,致使"中国英语"在媒体上大量出现.传媒翻译领域的"中国英语"现象具有深厚的传播学背景."中国英语"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就传播中国文化而言,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英语"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53洋务运动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语文教育老化,书面表达、应试文体、口语表达、语言观念、汉字形式老化。洋务运动时期,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语文现代化的艰苦探索,主要有:创办第一所专门外语学校同文馆,培养双语人才;创办第一家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介绍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派遣第一批幼童留洋,为国家储备人才;精深研究汉语,开创对外汉语教学先河;主办第一家中文报刊,传播西学思想。[关键词]洋务运动;语文现代化;发端[中图分类号]H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3)01—0015—04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发展的框架,文章从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学转型、具各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如何培养国际汉语教学能力方面进行研究,以寻求解决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泰国华文教育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是世界上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华文教育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诸种原因引起泰国政府及国人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搜集并整理大量泰国国内关于华文教育的资料,从泰国华文教育回顾、泰国有识之士对华语重要性的认识、泰国的华文学校等三个方面对泰国的华文教育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既从中管窥华语教育在泰国的概貌,又能对我们的外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也就是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从而回归“本色语文”;确立语文教育的简明目标,精选语文教育的简要内容,实施语文教育的简化过程,从而崇尚“简约语文”;创设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协调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营造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语文”;贯穿语文教育的诗性理念,丰富语文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从而追求“诗意语文”;理解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打造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体现语文教育的同构同生,从而呼唤“生态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呈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收藏于韩日的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是一批内容为中朝边境贸易、体例同中有异的朝鲜民间汉语“会话类”教科书文献;在清代北京官话教材的大背景下,这批汉语会话书也是清代“北京官话”的口语教科书,并与同时代的日本和西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共同构成了19世纪域外汉语北京官话教科书体系。因此,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为清代汉语官话、汉语方言、语言接触以及韩国汉语教育史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域外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1999年底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到2004年汉语国际推广的提出,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学科深化时期。在继续做好原有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新时期开始了海外对外汉语推广和新媒介汉语教学的尝试,为新时代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原有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走向了科学化与规范化,新形式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华文教育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萌芽、发展到振兴,走过了早期私塾教育、新式华侨教育和当代华文教育三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华文教育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文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有很大的增长,并逐渐地溶入到美国的主流教育体系中,成为最大的几种外语之一。进入21世纪,华文教育将保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融入美国主流教育体系的同时而趋于当地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对外汉语教育兴起的原因 ,说明了留学生教育是对外汉语教育的基石 ,并对当前如何加强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提出了建议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言是汉语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应当高度重视文言的文化功能,把文言教育与提高汉语汉文化的认知能力联系起来,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塑造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