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多年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积淀的基础上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划和准备 ,吉林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东北文化研究院。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文化研究院的成立 ,不仅是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力举措 ,而且对吉林师范大学自身的发展建设乃至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讲 ,一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 ,学科建设状况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的最好反映。大学要发展壮大 ,就必须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成立东北文化研究院正是吉林师范大学发挥科研优势 ,整合学术队伍 ,体现学科…  相似文献   

2.
李萌羽博士于2008年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传播学系的资深教授克罗伯特.圣.克莱尔博士做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语言及网络在知识传播中的重要性、中美文化喻体的差异性、中美跨文化传播学发展状况、全球化与文化传播、中美视觉传播的差异性以及"文化网络"和"具身认知"等理论内涵阐释。访谈对我们从深层次上理解文化、语言、传播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力,在文化立国口号下,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对国家文化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政策、方针,全面规划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推出了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发挥媒体艺术优势、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发展观光旅游、培养并表彰文化艺术人才、推动日语和日本文化教育、建设海外文化传播基地等具体措施,逐步将文化战略的重心从文化普及、文化振兴,转向文化传播、文化辐射。  相似文献   

4.
艺术文化是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是文化风格与样式的重要构成,也是文化表达的最高形式。随着传播技术与手段的不断丰富,当代艺术文化传播的五个环节———艺术家、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与艺术效果间的内在向度关系也随之变化,造成艺术文化传播中各种光怪陆离的传播现象层层涌现。其原因包括:艺术文化传播对象人群性质与对艺术文化的需求的转变;艺术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消费顺序的倒置;艺术传播内容与受众关系的改变。这些转变的根源则是当下社会对影像技术和景观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学术、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馆。中华儿女艺术馆简介:中华儿女艺术馆位于中国南京中山陵十朝历史文化园内,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学术、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馆。并以《中华儿女》杂志和《书画名家》杂志为推广平台,组织了一些有文化品质的大型文化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艺术馆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艺术终结"是当代艺术的热门话题。前人多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试图立足中国艺术的现状,从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艺术终结"问题。艺术终结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的危机,是艺术自身的调整和转换。艺术的危机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传播困境。因此,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拓展艺术传播的渠道,成为艺术摆脱危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艺术存在价值的追问可以是多维的。如果说"为人生而艺术"是艺术的人生价值维度,"为艺术而艺术"是艺术的美学价值维度,那么"为传播而艺术"则是艺术的社会价值维度。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艺术,旨在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的"艺术—传播"研究方法,从而为当前艺术研究的媒介转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艺术是对文化的传授、传递、传承、传播与弘扬。它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即一是对书本知识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并且是有选择、有重点和有偏好地传授、传递、传承、传播与弘扬;二是通过行为人格的影响,即通过人的品质道德、社会心理与思维方式、哲学理念、审美理想与情趣、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对文化进行传授、传递、传承、传播与弘扬。三是通过自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氛围中所蕴涵的文化予以滋润、渗透乃至建设、改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消费实质上是一种意义的消费,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品牌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特征性元素,它是一个整合性的价值体系,符号价值是它基本的构成单元也是品牌社会生命延续的支点。作为消费社会中的品牌,它不但具有艺术的特性,而且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于是用"艺术-文化"系统来解释品牌的价值转换机制就有了理论的依据。艺术和文化成为经济事物的桥梁是"情感"。我们可以把品牌视为一种情感劳动,它通过联想表达一种文脉关系。如何与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情感联系是品牌传播的一个实质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的经营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观念转变。品牌是一种包含艺术和文化特性的经济事物,其价值并非只是市场层面的,只有把握住那些看似"非经济"的因素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大学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门类,是一种具有物质形式的文化产品,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于对人类文化的横向的交流与传播和纵向的积累与传递,但更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型大学学报又是一种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其教育功能具有作为学术期刊的普遍意义和作为高校学报的具体意义,但更追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和谐。应用型大学学报还是一种应用性学术期刊,其学术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学术园地、学术窗口、学术动力,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学术与应用、创新与应用、学科与应用、应用与规范等几个关系。应用型大学学报办刊模式研究要以其文化品位、教育品格、学术品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秦腔在中国戏曲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但艺术创新不足,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严重,剧团经济不景气等,仍反映出当代秦腔文化衰退的现实。通过走访和调研,文章从传播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形态,进而对秦腔文化的传播路径给予了思考。秦腔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民众文化,应做"精"剧场演出,做"雅"戏曲茶园演出,做"广"自乐班演出,做"活"大众媒体传播,方能守住秦腔的民众土壤。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变迁与发展,不仅拓展了艺术实践的领域与层面,而且也为艺术研究视野的转换与艺术传播学科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的武术术语翻译,成为他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的"东方"形象、弘扬文化的有力武器。异化翻译有利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和世界多元体育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应注重武术输外词的异化传播,张扬文化差异,保留民族风格的音译成为处理武术术语文化翻译的最佳策略和有效途径。考察当前文化交流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展望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未来形势,从文化生态平衡和世界多元文化出发,审视跨文化传播中的"自我东方化"现象,倡导武术的文化自觉,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也就成为当前大学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凝练大学精神、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闻斯哲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文化研究院”)成立暨工作会议于1997年4月3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人文馆北厅隆重举行。到会的有学校领导侯杰昌、娄延常、胡树祥,“文化研究院”的校内外顾问、学术委员和《人文论丛》编委、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交互艺术是现代摄影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设计等新形式传播媒介的统称,具有巨大的传播能力和影 响力。在蚌埠市博物馆的“禹会诸侯,祭祀天地”复原项目中就应用了新媒体交互艺术进行数字复原。在其他传统文化保护与 传播项目中,新媒体艺术也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交互艺术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事业,能够更加 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媒介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媒介文化是大学文化在大学师生员工乃至社会中移动、在时间上保存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传播的载体和主渠道。大学媒介文化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新媒介。印刷媒介容易保存,便于大学师生随时随地翻阅;电子媒介的特点是速度快、时效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亲切感人;新媒介主要包括网络媒介,其特点是传播大学文化具有交互性、速度快、广泛性、开放性。对大学媒介文化进行有效社会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高校媒介“把关人”队伍的建设和素质提升,坚持党性原则,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技术革命创造了新媒体环境,凸显出宣传文化传统观念的弊端,同时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主体与受众的体验截然不同:主体具有转型需求,但存在不适与压力,因此造成的不稳定传播与受众的心理期待存在冲突。新媒体环境还加深了"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的代沟。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传播转型,依赖于主体适应媒体环境转型过程中的传播范式变化,增强应用功能;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创新,其核心是推动兼具全球视野和前沿触角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