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受到当时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她借鉴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从小说题材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短篇小说创作进行大胆创新,推动了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本文以曼氏的短篇小说《幸福》为例,集中分析了现代主义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擅长描写暴力和女性,其获奖短篇小说《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讲述了一个迷失了生活方向的少女康妮在童话的梦幻中找寻自我身份的悲剧历程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童话元素的分析,揭示康妮迷失人生方向及造成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支撑,结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观点,从表征为"碎片式"、"断裂式"、"猥琐性"三个方面出发,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体现小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和对传统文化的反叛,进而拓宽对塞林格作品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短篇小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但其名作《布里尔小姐》在国内学术界所受关注尚显不足。学界通常将目光放在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边界之内,探究该小说的相应内涵。与之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小说植根于既有传统和现实土壤,一方面继承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同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因而映现出明显的诗歌特性,即戏剧性、抒情性以及聚合性。诗性特征是曼氏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亦是她为现代主义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最蓝的眼睛》以现实主义艺术为主导的同时,又广泛吸纳和融合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章法和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精神。这部小说具有"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艺术特色,是作者小说创作道路上一部高起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6.
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兼有几个流派风格的作家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反映了自然主义的特点,中后期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特点.本文拟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采用了"场景转移"叙事方法与"集体见证"的叙事视角,以"我们"为叙事者讲述整个故事,创造了完美审美距离和史诗般的故事情节,凸显了福克纳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爱玛》中女主人公成长的经历带有某些教育小说的特点,而对人物内心的关注使得简·奥斯丁的作品带有某些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开拓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悖逆理性传统的文学思潮。20世纪它引入中国后,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文学潮流。五四时期,中国新小说在创始阶段就具备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30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80年代中期在对其艺术形式技巧的借鉴和观念变革基础上,现代主义小说创作达到高潮。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也推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创作奇才”———白先勇 ,注重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技巧的学习 ,同时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 ,其短篇小说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美感。本文试图从叙事观点的选择 ,意识流、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往往通过对叙事技巧的成功把握来展现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从叙事学的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对当代海峡两岸现代主义小说的异同作比较很有必要,因为海峡两岸文化同源共祖,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路向一致,都置于同一文化悖论之中,因而海峡两岸现代主义小说都经历了一种“东方化”过程,在意识流、象征、荒诞等技法的运用中更凸现出某些相同之点。由于主导文化,尤其是意识形态之异,两岸现代主义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内涵、评判生活的价值标准又有所不同,如在潜意识、性意识的描写方面,在对传统的态度上,表现出许多根本的相异之处。台湾的现代主义小说属资产阶级文化、文学的范畴,而大陆现代主义小说的主流,属社会主义文化、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自我小说"是指那些具有浓厚"自我意识"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聚焦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主要分为外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两类。但运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对《呐喊》和《彷徨》中的"自我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鲁迅"自我小说"的叙事模式并非恒定不变的,根据呈现主题的需要、表现手法的不同和题材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聚焦模式之间的转化,同种聚焦模式之间人称和焦点人物之间的变化以及插入聚焦和多层次聚焦上。  相似文献   

14.
乔依斯的<都柏林人>以其独特的表现艺术使其成为与莫泊桑、契可夫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它通过"顿悟"和"象征"两种手法对人物心路历程的描述已经越过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界面,使其带有很浓的前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学界解读世界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视角和方法,以此为依据,对劳伦斯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新的审视与解读,采用伦理学中利己主义这一道德判断与幸福这一道德范畴两个方面的视角来探讨女主人公康妮的出轨行为的动机。认为康妮的"红杏出墙"虽然违背了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也是现代中国的一夫一妻制伦理道德,但是,她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行为符合"按照自然生活"和"利己的快乐主义"原则,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了契诃夫的创作手法 ,其作品充满了印象主义的明快、写意的特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手法又有所发展 ,她革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如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时空关系的妙用等。这些革新使她从现实主义的继承人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由于对现代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作的贡献 ,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8.
《妹妹上花楼》是蒋韵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生命悲情与追寻为主题,以死亡为表征去言说内心的独特体验。该篇小说独具一格的是题材的选取,以湖南江永地区的"女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故事叙述背景,从而建构起了充满诗意和古典气息的诗化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短篇小说 《理想家庭》写作手法的分析, 展示了美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在现代短篇小说领域中所作的探索。以及她对现代派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这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人物:康妮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中的主人公,菊豆是中国当代作家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以下简称《伏》)中的女主角;一个是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束缚下追求真正爱情的贵族少妇,一个是在封建伦理道德的桂桔中苦苦挣扎的农村妇女。之所以把她们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这两个女人均在用自身的故事诉说着某种文化的悲剧,昭示了违反自然的所谓社会文明怎样把一个鲜活蒸腾的生命无声无息的淹没在历史的漫漫尘埃之中。(一)灵与肉的分离康妮和菊豆最初都被错误的婚姻推进了一片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