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因此,笛卡尔并不是从思维推到存在,思维与存在是同时出场、直接同一的,但这最终使笛卡尔在本体论上陷入"二元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缘起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既有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冲突原因,也有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心态嬗变的缘故."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还离不开费孝通对自己的学术进行的反思."文化自觉"思想是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全球人文格局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了解二者正确的相处之道."文化自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重视文明、文化在构建一个和平、稳定世界秩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时期的重要人物,蔡元培深受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道德成为蔡元培接受康德的两个基本前提,二是蔡元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美感,三是蔡元培对康德的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美育代宗教"。蔡元培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和中国现实需要对康德思想加以吸收改造,把无功利的美学变成了"无用之用"的美学,他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以"对象"为转移到"对象"以"知识"为转移的这种所谓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并非单纯地是一种认识论的革命,而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的确立。"旧形而上学""旧"就"旧"在"自然的认识方式"上,误以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超验的"知识论";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知道"知识"的限度,使"超验的"知识成为不可能,而使"超越的"实践成为可能,在这一限度内,才为"信仰"留了地盘。这种信仰其实就是对实践理性之自由的信仰。因此,新的哲学态度下的Metaphysik不再是按照"自然倾向"去认识的"形而上学",而是以道德实践之自由(道德行动)为目的的"行而上学",这才是康德哲学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嵇康是名教的叛逆者也是坚守者,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君子"的解构与建设上.从内涵看,嵇康君子人格型态既有儒家君子人格的品质,同时又"援道入儒",赋予"君子"新的内涵.这种儒道结合的特点虽然不是首例,但却形成一种新的人生格局,其以君子之"真"驳"伪",以"自然"解构"克己",以"志"抗命.嵇康视野中的君子具有"行不违其道"的修养工夫,这种道德行为的发出,不是在心中思考、计量"何为贤明"后去践行,而是顺着内心去行动,其行为刚好与外在的道德规范相符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儒家"君子"人格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胡风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其理论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具有不断探寻的意义。胡风的理论思想核心是"主观战斗精神",这种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其文学创作层面,胡风同时还赋予它深厚的内涵,表现了胡风人格建构意识的充分自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及这一基础的渊源、传脉、创新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利于我们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道德主义,我在<千年挥麈>的引言中曾写到: 它对我大致有三重意义:首先,它在思想史上可以说并不算新,我关于道德本质思考的主要资源就是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上学探本>以及<实用人类学>等著作.而我之所以称其为"新",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那种在逻辑上无法超越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不过神秀禅法思想的本质并不在于"渐",而是通过"觉性修持"解决了禅宗中的二元论问题--形而下的人性如何能与形而上的佛性相合一.这在康德哲学那里表现为本体与现象能否合一,他认为人类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体,因为人没有"知性直观".神秀的"觉性修持"以佛教哲学特有的方式,从形而下的"自心缘起"经过"觉性修持",达到形而上的"净心成佛",这一修持过程把人性和佛性完满地贯通了起来,以佛教中的"知性直观"--"觉性"解决了本体界与现象界如何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判断和衡量人类的道德进步和现世幸福的最高尺度。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永久和平"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并肯定了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视角、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家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从精神实质上反对道德形式主义、道德功利主义的实质主义或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强调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有许多合理因素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2.
感情是人对其特殊的生命状态或特殊的生命运动过程的自我感知,而这种特殊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一部"天然乐章"--以特定的意念思绪及特殊的生理运动过程为旋律,以特殊的、非同凡常的生理节律为节奏.而音乐,只不过是对于这种"天然乐章"的表现或模仿而已.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深刻的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包括"民为邦本"与"君为邦主"的矛盾;"民本"思想与实践中的"官本位"意识的矛盾;"为民请命"与"忠心事主"的矛盾。这决定了传统"民本"思想不可能真正实现"以民为本",而是君本位论,是治人者的理论。江泽民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这些内在矛盾,形成了包括人民本位论、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人民民主论为主要内容的"执政为民"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要想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可以从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中去寻求答案。因为这种“仁”的思想对处理家庭关系、搞好管理工作和正确结交朋友都有借鉴价值。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从个体自身角度出发,需要掌握孔子关于修身的一套原则和方法,即自律克已、自省向善、勇于改过。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对人类寻找健康和谐的人际世界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对"人能否获得智慧"这一20世纪的重大哲学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这一学说中,"理性直觉"是主体能够获得智慧的核心环节.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在"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再开辟出"第三种可能性"的想法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与他对于其"现象学"观念的思虑纠缠在一起--比如根据他晚年的追溯,科学经验与逻辑之间的中介地带就曾被他描述为"现象学".就坚持那些构成物理世界的先验法则在被给予范围内的可直观性而言,维氏的"现象学"其实是与胡塞尔的"现象学"颇有可沟通之处的--尽管他在维也纳学圈中的那些学友们更愿意将他视为一面反胡塞尔的旗帜.但他最后却发现,在"直观"这个狭隘的领域内去全面落实为构建整个物理世界所需的先验框架,未免显得过于贪心.这种发现最终导致了"直观"的地位在维氏后期哲学中的相对下降,以及他对于那种奠基于"直观"的"第三种可能性"的全面否弃.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认识和把握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回答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儒道哲学的立论方式是"向死而生",即面对鬼神的不可靠、不可知,在实用理性的观照下,以彻底的悲剧意识为动力,建立起超越生死的哲学体系。"未知生,焉知死",将鬼神、死亡等只能在理论上悬置的问题在践行中加以解决,斩断了鬼神、死亡与人的价值建立之间的联系;"朝闻道,夕死可矣"将人的全部价值限定于"闻道",从而超越了死亡;"不怨天,不尤人",剪除了外在因素,建立起人的自足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人的目的最终着落在虚灵的"天命"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面对人的有限性建立起的审美人生。这些都是在"哲学突破"时期先秦思想面对理性的限度时做出的"向死而生"的转向,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直觉在传统认识论中被视为向理性认识提供材料而低理性一等的认识方式。诗学中的艺术直觉也多被视为与理性对立的情感认识方式。在理性主义神学思想的指导下,马利坦"诗性直觉"改造了传统的审美直觉观,发现了艺术直觉中潜在的理智认识性特点。基于理智性认识特点,诗性直觉所把握的是一种形式的情感。在呈现人们幽深无意识深处对实在的意向性情感时,诗性直觉还展现出趋向灵魂之"神"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