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叔湘第一部语言学著作《中国文法要略》是我国现代语法名著,加上《文言虚字》等一批近代汉语语法论文的成功,使他成了中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自他担当语言所所长、《中国语文》主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以来,领导我国整个的语言学界,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成就和影响,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一贯提倡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对于培养年轻人,更是尽心指导,竭力扶植。他为我国语言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公认为是一位道德学问皆为人楷模的语言学大师。  相似文献   

2.
在专业社会工作传入中国一百周年之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了《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将我国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学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批著作重印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套丛书包括言心哲《现代社会事业》、蒋旨昂《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越 《河北学刊》2003,23(4):148-151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文玖 《河北学刊》2003,23(4):151-153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3,23(4):146-148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进才 《河北学刊》2003,23(4):153-156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1857—1913年)逝世一百周年就快到来了。索绪尔因为《普通语言学教程》而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其巨大影响早就超出了语言学界。《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学术思想已经成了整个人文学科的共同财富。《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学术思想是  相似文献   

8.
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以及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在编纂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部大型古籍丛书共收中国古籍图书一万二千多种,将构起一座基本古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2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齐备,这对于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四库全书》清朝政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开始向各地征集图书。次年二月,又命放《永乐大典》中缀辑散篇,依经史子集搜辑遗籍;并成立四库全书馆,先后派定永措、刘统勋、梁国治、纪购、陆对源等36…  相似文献   

9.
徐梓 《河北学刊》2003,23(4):156-158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理论语言学教程》第一章带有总论性质,讲述的是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的一般理论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可以看作后面一些章节学习的纲要。这一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l)语言、语言的属性及其功能;2)语言的起源与发展;3)语言学体系及西方语言学简史。下面拟分三个专题来讲述本章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因篇幅所限,后一问题从略。一、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古往今来,人们为语言下了许多定义,但究竟什么是语言,学术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理论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根据当前多个分支学科对语言…  相似文献   

11.
文旭 《学术界》2001,(4):263-269
模糊语言学 (fuzzylinguistics)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它是语言学与模糊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研究对象为模糊语言或模糊言语。目前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并有了较大发展。国内已有词典收入“模糊语言学”这一词条〔1〕。伍铁平教授是我国模糊语言学的开拓者。他于 1 979年率先将美国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研究实验室的札德 (L .A .Zadeh)教授的模糊集合(fuzzySets)理论介绍到中国 ,并运用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他的《模糊语言初探》在《外国语》1…  相似文献   

12.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以其独特的风貌,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列入《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的人物,都是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一九八○年三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巨大精神力量》一文中曾列举了我国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中旬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声音的电话,说是加缪剧作《卡利古拉》即将搬上舞台,剧组几经周折,才算同我这译者联系上。我的确深感意外,因为他们策划多时,排练也一月有余,而我却没有得到一点信息。就是译本也绝版已久,不见得比译者更好寻觅。译本以《正义者》为集名,选译了加缪的剧作三种,纳入柳鸣九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的首批,于1986年由漓江出版社推出。在我国出版界始终轻视戏剧作品的大环境中,加缪戏剧选译本纳入丛书(单独出书是不可能的)出版,就实属不易了,我自然不会指望没有搬演外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到了清代,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材辈出,清代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在理论认识上比较进步,在研究方法上比较科学,在研究成果上是十分卓越的。清儒的语言研究方面很多,现仅就对几部专著的整理研究,试略论清代语言研究在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语言学,始建立于汉代,重要语言学专著,如《尔雅》、《方言》、《说文》等,由于时代久永,文有讹舛,注多脱落。清儒加以整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阿尔泰、汉藏、印欧三大语系的诸多语言共存相处的地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文化“富矿区”。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较语言学在新疆语言学领域理应成为一门显学。由新疆大学入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洋主持,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教育学院的9位学者共同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丛书之一——《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比较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2010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随着所谓的“乔姆斯基革命”,结构主义的霸权地位被打破,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出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观念等等都发生了而且还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理论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就是在当代语言学快速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编写的。一、关于《理论语言学教程》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中的理论问题的科学。语言和语言研究中有哪些理论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教材因使用对象不同也会有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著录最详尽、收集最丰富的古籍丛书目录——《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综录》)重印了。这对科学研究工作来说是增添了检查的工具,使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近半数可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发展从认识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始。语言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对语言认识的深化而进行的。在语言学史上,对语言的认识的质的飞跃也带来了语言学的革命和质的飞跃。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中对语言的本质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现代语言学,并使索绪尔本人成了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人类的语言也是多学科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美学,信息论,控制论,人工智能学,宗教学等等,都在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尤其是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更是向语…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论坛》2007,(2):160-160
汇集了当今中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新学术成果的大型丛书《中国学者看世界》近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总主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说:“过去,从学术上解释中国外交和中国的国际战略,我们在国际上几乎没有话语权,今天,中国学者通过这套丛书第一次主动告诉大家‘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这不仅说明了我们学术研究的进步。更应该看作是中国发展、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分为八卷,分别是:《国际秩序卷》《国家利益卷》《大国战略卷》《中国外交卷》《国际安全卷》《非传统安全卷》《世界经济卷》和《全球治理卷》。收入了184位作者的186篇论文,共计235万字。基本涵盖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所选论文全部是最近五年来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领域的国内最高学术水平。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教授评价说。该丛书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世界.世界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反映了国际传播正在实现与世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吴疆先生的《中国哲学:反语言学,还是超语言学?》一文(《中州学刊01993年第3期),对我发表于《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上的《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提出了商榷。吴先生的文章很有启发意义,也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我很愿意就此将这一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就教于吴先生和学界同仁。 吴先生针对我的观点提出的不同看法是:“我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本身‘蔑视和放弃’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中国哲学对语言的作用高度重视,只不过不是从语言的逻辑本性,而是从其非逻辑本性方面使用和发展了语言。这种语言的非逻辑本性就是隐喻。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用隐喻的语言形式表达超语言的意义”,所以,中国哲学具有超语言学的、而不是反语言学的倾向。 吴先生的意思似乎是:中国哲学“蔑视和放弃”的并不是全部语言本性,而只是其中的“逻辑本性”,但却使用和发展了语言的另一种非逻辑的本性如隐喻功能。如果我这种理解不错的话,那么在这一点上我和吴先生并没有根本的分歧。但问题在于:既然语言有两种本性或功能,即逻辑的和非逻辑的,又凭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