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和文化心态的沉淀。本文通过服饰这一面小小的镜子简要分析了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2.
青海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变化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语言,揭示了河南蒙古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契丹人在蒙元初期随蒙古军进驻云南以后 ,因长期受当地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及古代濮人孟高棉语族的各种物质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 ,其后裔在饮食、服饰、民居等方面 ,逐渐改变了祖国北方古契丹人的习俗 ,形成了具有本身特点的新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增添了绝妙的色彩。它不仅能御寒暑、满足人们对美的欲望,而且随着阶级的出现,作为等级的标志出现。汉画像五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它那博大沉雄的内容,就象一部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在全国各地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三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穿着的服饰也不同。服饰在当时穿着是有严格的标准。包括服、冠饰、鞋和饰物的式样、颜色、质料等。因此当时形成了不管行到何处,是何许人士‘现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势”。本文拟对眼饰在汉画中体现的历史价值进行一些粗浅分析“冠”,作…  相似文献   

5.
浅谈蒙古人服饰的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意在服饰上妆扮自己,是各民族共有的审美习俗,而少数民族尤其重视这一点,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也不例外。本文试从蒙古族服饰的装饰切入,对蒙古人服饰的装饰、带子的装饰、配饰和靴子的装饰,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求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从南阳汉画看汉代的等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画再现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南阳汉画像石资料,来分析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南阳汉画中的冠饰 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不仅是为了抵御寒暑、满足人类的装饰需要,而且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统治阶级为不同的等级划定了不同的服饰标准,包括服、冠饰的式样、颜色、质料等,以此来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服装的差别不很明显,最能显示出等级差异的是汉画中的冠饰。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服饰是游牧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蕴含着厚重的生态文化意涵,成为几千年游牧文明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文化遗产。重复审美意识是分析游牧文明的独特视角,文章通过蒙古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形制的重复表现形式,探寻蒙古族服饰背后所隐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认为重复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服饰传承发展、经久不息的源泉动力。当今时代,深入发掘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构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共生反哺的理念,才能推进草原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都市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都市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演变。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种演变情况,基于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居民传承和改造蒙古族服饰传统的过程进行了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略论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类表层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里,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年龄结构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服饰。人们的服饰,表面上似乎是由于人们好恶所选择。其实,透过现象,在服饰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它本身受着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的制约。不同的服饰,既体现出不同人们的尊卑贫富和不同的时代特色,又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念等精神因素。可见,研究服饰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民俗研究和引导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图书馆在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色馆藏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核心。科尔沁蒙古族在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尔沁蒙古人,在用双手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文化文献是科尔沁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晚清时期到民国初年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表现出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由此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中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近代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从史学的角度 ,探讨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服饰的影响。西方传统文化以科学为依据 ,易接纳新生事物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思想 ,相对而言较保守、重伦理 ;西方服饰演变的节奏快 ,而中国的服饰演变节奏慢 ;西方服饰以展现“人体美”为特点 ,而中国服饰则以其含蓄、象征意喻历经五千年。近代中西服饰并非各有千秋 ,10多年来 ,中国服装的起飞 ,从总体上来说是模仿西方的结果 ,当代世界服饰以西化为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重要时期。考古发现揭示,北方地区元代壁画墓以长城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长城以北的元代墓葬壁画中的游牧、狩猎图等呈现出蒙古族游牧生活特征,长城以南地区的壁画内容以备宴图、杂剧图、孝行图等汉文化特色为主体。但各地墓葬壁画装饰在图像组合及图像细节表现上都表现出蒙汉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体现出不同区域迥然不同而又交错共存的文化面貌。墓葬图像中的人物服饰、饮食等生活图景均体现出多民族杂居混融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多样杂糅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它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且蕴含着独特丰富的生态文化意涵。蒙古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搭建,便于拆迁,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除此之外,蒙古包也体现了蒙古人热爱自然、崇拜祖先等生态文化观念。蒙古包内部围绕灶火划分了不同的空间方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元代宫廷服饰制度在蒙古国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未形成一制度化产物而出台。入主中原后,蒙古统治者应社会历史现实,吸纳儒臣的治政谏导,基于深层的统治需要,促成了服饰制度体系的建立。而其进程较缓,则与蒙古皇帝不甚追捧繁缛严苛的宫廷仪礼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服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已获得史学家的肯定。服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时代的服饰总是同当时的社会形态相呼应,被该阶级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思想所左右,甚至受到该时期社会上的美学观念与人民心理倾向影响很大。服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环境与个人身分、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人的行为与他所处的社会之间,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国家、民族的不同,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服饰风格也互异,更由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嗜好,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等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服饰具有广告的属性和特征,它是古代广告媒介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服饰广告历史悠久,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国古代服饰广告丰富多彩,色彩、款式、图案、纹饰等构成服饰广告的主要元素.中国古代服饰广告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服饰文化是广东昼民生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疍民的服饰形态具有“亲水”的个性,在原料方面具有地带性的特征,同时也是区别水陆社会身份的景观符号;在服饰的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各地的昼民服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在经济社会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昼民服饰文化的特征朝“离水”的方向发展,其文化保护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是黑龙江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蒙古族医药发展、蒙文传播、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很多藏传佛教寺庙与其他地方寺庙诵读藏文经卷不同,其日常课诵是以蒙文经卷为主,因而喇嘛成为传统蒙古社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阶层。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在黑龙江蒙古族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延续的信仰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自阔端开始,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贵族阶层,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渐渐衰落。16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无疑是重要的"引入人"。经二百余年的传播与发展达到鼎盛,藏传佛教深入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之中,并成为蒙古族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藏传佛教也成为蒙藏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纽带和标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