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思想源头之一,它进入中国现代美学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境界说范畴的移用;二是境界说所具备的审美性质;三是境界说的人生品质。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一期《晋阳学刊》《补白》栏内,刊有《“境界说”说非王国维创建》一文,对于发表于该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所说王国维“创建独立一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是“境界说”的集大成者,他所建构的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植根于我国传统“境界说”,吸收“兴趣说”、“神韵说”、“情景说”之思想精华.同时,王国维的“境界说”较之传统“境界说”又有所发展.它深受康德“审美超功利”与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影响,尝试克服传统“境界说”没有解答“境界”产生过程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境界”的范畴、形态进行了论述,使“境界说”具有了现代美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学的“境界”(又称“境”或“意境”)说,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为它仅仅是受佛学思想的影响酿成的,或说“‘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举汉译佛经《俱舍论颂疏》等探其本;或说“境界”一词“最初见于《新序·杂事》‘守封疆,谨境界’,……境界这个词本指一定的疆土范围,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后来翻译佛经的人借用这个词,“把一个原指实体的词用以表明抽象的思想意识和幻想,把现实的土地疆界搬到人的头脑中去。”我本人过去撰写的几篇谈论意境的文章,也都以长辈学者的成说为据,近读西汉刘安等著《淮南子》,发现一条似乎尚未引起长辈学者注意的材料,对这条材料仔细加以品味后,觉得对以往的成说有稍加修正的必要;又因受此材料的启示,对中国古代诗歌境界的  相似文献   

5.
《晋阳学刊》1983年5期成立同志《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说:“王国维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传统,融合西方的某些美学观点,创建独立一格的‘境界’说”。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清光绪年间,江顺诒在其所辑《词学集成》一书卷七中,已先于王氏提出这一观  相似文献   

6.
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集宋代三位词人所作词中的句子为一体,运用词句中的某种意象,通过诗歌的兴发感动作用来抒发联想,次第展开境界层次,形成了他独特的文艺理论。作为王国维评论古诗词艺术品位高下优劣的美学标准的词学理论———“境界说”,是王国维诗学理论的最高成就,也是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彭玉平 《文史哲》2012,(3):37-45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20世纪文论学术史的热点话题,在中西学术传统中追源溯流,在古今流变中考量其内涵,成为学术史的核心内容。而王国维本身在早期译著中所使用的"境界"一词及其内涵的变化,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则素不受重视。王国维在早年翻译的数部日人著作中,"境界"既可以指称地理之边境边界,也可以指称知识的范围,也有作为等级、状态来使用的情况。王国维自己也在文章或著述中,以等级、状态、范围作为"境界"的基本内涵。"境界"说的最终形成,不能脱离王国维自身使用"境界"一词的语源及其发展。"境界"说的内涵及其与传统诗学的关系也只有在《人间词话》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得到切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美的存在及其本质,关于美的学说理论,如同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一样,千姿百态,各有风采。本文吸收他人允当之说,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的美学观点来评述美学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美是和谐”说,看看它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有何借鉴意义。一今天的美学家们谈到形式美的时候,有的认为“美是和谐”说以“美在形式”为立论前提,着眼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特征去探求美之所在,因而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理论。“美是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境界说”的禅宗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处在清末民国初年,不会摆脱当时人们的文化心境。有清一代,禅宗(及道教)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心理补偿结构存在于文人士大夫的心中。从清初的钱谦益、顾炎武,到清末的龚自珍、王国维,其言论中多有与禅相关或相通之处。《红楼梦》有禅的思想,恽秉性的“富处皆空,空处皆富”亦通于禅。尤其是清末民初之际,禅学开始与新学相互碰撞、相互消长,从而滋生出许多新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认为,道德行为必以“觉解”为基础,知识对于境界的保持是必须的。自然境界中的道德行为是自发的,而天地境界中的道德行为则是自觉的。最高的天地境界必经过理性的过程始能达到,真正的道德行为也必经过理性的过程才能保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以降,学术界对王国维"境界"说核心内容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关"境界"说的研究依然存在不少语焉不详之处,特别是对其精神向度的思考还有待深入剖析。从存在主义视角来探讨"境界"说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理路。基于《人间词话》中对"此在"孤独境遇的高度推崇,以及重在审验"存在"真理的美学立场,"境界"说内含着"本真性"、"忧"、"自由"等三大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运用西方理论的思辨方法,汲取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理论的合理因素,在中国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富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有着创新精神的“境界说”。第一,王国维提出以“真”为创造艺术境界的要求。他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这就是说,境界的体现既要忠于客观实际,符合生活真实,又要凝聚作者的真情实感。真实、自然是我国古代创造意境的重要指导原则,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峙于《诗品…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各种研究文章和论著已多不胜举,本文试图以确认其“境界”的实质是什么为前提,进而对“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造境”、“写境”的内涵及审美态势作出不违王氏本意的界定,最后则揭示此境界理论的体系结构,以期对它有一个较为明晰和完整的认识。是正是谬,愿聆教于海内外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禅”语境下自然物象的呈现方式与传统的“电影赋比兴”手法有很大区别,其联想与譬喻的成分大幅度地减少;中国电影中那些有违常理的“叙事变奏”往往与禅宗“反常合道”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这成为影像媒介建构禅意旨趣的重要手段。“静默”作为一种感性化的视觉体验,其所代表的恰是中国电影与“禅”在审美追求上的一致性。无论是中国电影对“无我之境”的自觉追求还是时空幻化所展现出的“圆融”观念,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以“禅”为内蕴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的共同规律,东方与西方的美学理论,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各有各的特点,然而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共通的东西。这是美学理论自身规律所决定的。本文试图将西方名噪一时的“移情说”、“距离说”与中国古代的“出入说”作一比较,以期从中发现某种带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我们的审美欣赏与美学研究,想来不无裨益。什么叫做“出入说”呢?徐中玉先生曾详细论述过。他认为:“明白提出‘出入法’的,是南宋人陈善。他谈的是读书之法:‘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常州词派的“寄托”说颇为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总体上说,论者大都以文学思想作为标准,具体评价“寄托”说在艺术创作经验总结方面的贡献与不足,而对其内在的美学要义则阐发不够.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自然具有认识功能,但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对文学本体的艺术评判,常常融合了审美对象的表现内容、接受主体自  相似文献   

19.
胡成胜  何柳 《船山学刊》2007,63(1):101-103
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人才的多少,成长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成才之道也是各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靠自己在学习征途上的勤奋努力,俗话说“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勤奋学习,“生而知之”是不可能的。在成才的道路上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