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表征着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法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法律发展的契机也是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法律全球化的挑战,选择适合我国法律发展的道路,顺应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推动社会的进步。法律全球化在目前仍是一个进程,一种趋势,要延续中华法系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的法律原则,要以民族的内涵、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模式去推动世界法律的发展,有效抵制西方的强权行径,反对新的法律殖民主义,维护主权独立和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
张清 《人文杂志》2002,69(1):56-59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后现代可以使我们重新选择位置、立场和思维 ,在新的语境中阐述中国的法律发展。后现代主义向现代法学传统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我们必须认真应对 ,在法律主体、法律的不确定性和法学研究范式转换等方面汲取有益的养分 ,探索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律发展之路 ,创造更加公正、合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权意识与现代人权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薇 《理论界》2005,(9):169-171
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意识,如倡导“仁政”、“民本”思想,“大同世界”,各项平等自由权等。但这些人权意识由于缺乏现代人权的经济、政治与法律等属性,始终未能创生出现代人权的概念及其理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固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弘扬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积极借鉴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先进的人权思想与理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努力构建民主政治,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变革法律观念,实现传统人权意识向现代人权的创造性转换,从而创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许多民主国家的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予以保护。在一些国际和地区人权条约中,也制定了细密的表达自由之人权标准。这些规定既是对一种普世价值的认同,也为制度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依据中国现行宪法和其他法律与表达自由有关的规定,阐明了表达自由在中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人权入宪且中国政府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下,文章还介绍了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先导的一种全球性的整合运动,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带动法律的发展,使法律的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调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为发展中国家的法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发展并非是一条坦途,各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其法律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民营经济,虽然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外部环境和设立、融资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障碍。这些直接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不健全不无关系。鉴此,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就如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英 《理论界》2012,(12):53-56
金融发展理论经历了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更根本的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有繁盛的金融市场,而另外一些国家没有?拉波塔等人提出了法律变量的解释:法律的不同造成了国家间金融市场的差异。金融合约本质上就是一套由法律设定的权利体系,金融发展最终取决于法律体系,其间的因果关系是:各个国家在法律起源、法律的执行质量、法律对投资人的保护上的不同造成了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同。这个因果关系通过两个相互关联的机制起作用:政治机制和适应机制,政治干预多,法律制度适应机制差,金融发展水平就低。金融发展的法律观成功挑战了传统的金融理论,但自身也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然而这一潮流给世界人权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在现有体制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权问题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通过推进法律体系的全球化来制衡经济全球化下的人权危机。关于法律全球化的争论,至今形成了三种观点,即激进主义观点、怀疑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观点,本文对三种观点加以评析后提出,应当大胆地主张推进和努力实现法律全球化。但是在现阶段,法律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不到全球化的程度,未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全球形成共识,因此目前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人权问题,只能依靠和完善现有的各种层面上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侯强 《理论与现代化》2004,2(4):63-66,77
就世界范围而言,现代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培育与法律发展只有在各自结构的变迁、转型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催动中,才能一体化地、携手并进地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历史性嬗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对法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与法律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环境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源于社会,而社会因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制约之下永恒地变迁着,由此也导致了法律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变革与发展,即法律变革与发展的重心在社会。同时,由于社会与法律构成了一对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使得法律变革与发展又会反推社会变迁,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特质,才能使法律随着社会变迁而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法学教育中的法治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福 《东岳论丛》2006,27(1):176-181
法治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中人们对法治进行理性追求和崇敬的思想理念,是与制度层面以及法律实践层面的法治相辅相成的。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整个社会法治精神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法治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法学教育中重视法学知识和法律技能而忽视法治精神养成培养是当前法学教育的误区。法学教育应当强化法治精神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丹梅 《北方论丛》2004,(1):124-126
后现代主义进入法学和法理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应是建构,而非解构;是更好地发扬法律的理性传统,而非颠覆现代法治所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价值论上,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核心观点为:理性的个人作为自治的法律主体并不存在;现代社会的"进步"是应幻的;法律的普遍性是虚拟的"宏观话语";法律中立的原则仅仅是一种假设.在方法论上,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法理学的发展,有助于防止法律的垄断和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完善自身的基础理论,而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如何确定认识对象中的物质和精神,如何判断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客体,如何区分社会关系中的主观和客观,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中的内容和形式,构成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关系,对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着重指出: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追求人、社会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应追求全面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判例和判例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却又紧密联系。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并没有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它具有说服力。我国应当在考察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法法系国家日益重视判例制度的借鉴,加强判例的作用。当然适用判例法制度的种种条件尚不完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法为商法之母源。民法确立并保障一般人格,而商法确立并保障特殊人格。民法与商法的形式理性都表现为法典之纂制。民法的价值理性在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商法的价值理性在于追求对人格快乐之倡扬。  相似文献   

18.
裁判规则是法官针对个案从诸法律渊源中为案件所确定的特别规则。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裁判规则生成的判例研究表明,前者的发展是相对静态的,而后者更表现出动态性;就事实与规范在生成裁判规则中的作用来说,前者体现为以规范为中心,后者则以事实识别为中心;在规则形成的推理过程上,对于简单案件,两大法系都主要是演绎推理;但就疑难案件而言,成文法系主要表现为演绎推理,而英美法系则体现为多种推理并存的样态。  相似文献   

19.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利用外资环境的日益宽松,外资并购逐渐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外资并购对中国的投资法律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除了在法律文件层面拓展和完善了现行投资法律体系外,外资并购还对投资法律体系中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外资并购带来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国家垄断审查问题,而我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中这一问题尚是空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垄断审查,为我国今后将这一制度法制化、普遍化奠定了基础,对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