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在我国古代,“诚信”被视为基本的为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修炼人格的基点。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明礼诚信”的内容。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再次提出以诚信为突破口,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诚信教育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教育的重头戏。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窗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假冒伪劣等必然反映到学校,影响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为此,结合政治教学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3.
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成林 《社会》2002,(3):44-45
前不久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为我们每个公民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 ,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发生了可喜变化 ,总体上支持与促进了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复 《浙江学刊》2003,(5):52-57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道德体系 ,则最终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诚信”二字是我国目前谈论较多的话题 ,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诚信的内涵 ,诚信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信誉危机的根源及在当今社会努力营造诚信的氛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现代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与企业注重“诚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盛书刚 《探求》2003,(6):70-74
“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掘我国历史上珍贵的诚信道德资源,对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企业营销诚信建设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营销诚信建设能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营销诚信建设。积淀企业文化底蕴、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弘扬“行善积德”的价值观和儒家诚信文化、抛弃营销中的“道德缄默”和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更是企业营销诚信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加快企业营销诚信建设步伐,不妨从脚踏实地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做起。  相似文献   

9.
儒家"五常"的道德优势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求是学刊》2007,34(3):37-41
儒家“五常”是儒家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兴起于先秦,定型于两汉,发展于宋明,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儒家“五常”体现了“类”的公正、“阶级公正”并具有合理的道德结构,且能够不断结合时代特点适度调整自身道德内涵,使其生成了独特的道德优势。然而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由于原来所赖以生存的诸多现实保障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儒家“五常”正在悄然改变。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科研管理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来自院属各单位的科研处负责人和科研管理课题承担人共约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以“管理创新与科研诚信”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管理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学科建设与研究室、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学风建设”三个主要议题,结合学术界和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交流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樱 《社科纵横》2006,21(3):150-151
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道德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增强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诚信: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展 《探求》2002,(2):65-66
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我国素有“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 ,与其它民族瑰宝一样 ,千百年来它一直对人们的生存发展予以深刻的启示。时至今日 ,诚信仍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品德。一个人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无诚信 ,是衡量此人、此地区、此国家和此民族道德水平的标志。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 ,必然也是一个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的贫穷落后国家。当前 ,健全社会信用 ,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唐都学刊》2006,22(5):45-47
诚信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经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信念。但在现代社会功利、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大学校园的道德诚信出现了下滑,导致了“诚信缺失”,请“枪手”、考试舞弊、假文凭假学历等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大学生理想人格是相背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要深入探究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并从教育改革、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律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寻找其解决对策,使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4.
王思凝  贾宇婧  田耕 《社会》2020,40(1):1-24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以往彩礼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市场理论”和“礼物秩序”两个基本的框架下,较少将其作为生动的社会行动过程予以研究。本文聚焦于“议彩礼”的互动过程,表明彩礼议价的核心不在于结亲家庭对彼此家庭的认可是具有默契还是存在分歧,而在于具有道德基准意识的彩礼大行。结亲家庭的道德感受力是依据大行而展开的不得不“议”的行动过程。情理随行动过程而生发的特点使“议彩礼”成为道德意义网络之中衔接个人道德感受力与集体习惯的节点,这也正是彩礼道德嵌入性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5.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与"德治"精神理念的归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法制与道德演化进程的简单描述 ,重点论述了单纯依靠“法治”和“德治”的局限之处以及法、德结合而治的必要性 ,最终以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法治”与“德治”的精神内涵为契入点 ,为二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本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危机作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性的大问题 ,构成对人类文明准则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可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方面 ,主要在于因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对诚信原则的背离 ,和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必须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化解诚信危机 ,加强道德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在全社会形成以讲诚信为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官德建设 ,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环节。加强官德建设 ,必须强化干部群体的道德表率和示范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行政伦理规范体系 ,坚持道德自律与监督制约机制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孔孟认为诚信具有人格价值,孔子认为是华夷之别的标志,孟子认为是和禽兽区别的标志,是君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德规范,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和谐之本;诚信还有功用价值,孔子认为可以被信任不明孟子认为可获得"人爵".也就是在这点上两人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和伦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海 《唐都学刊》2012,28(2):59-63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性自由的定在,“伦理”则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道德”主要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证和阐发的“得道之‘德”’,“伦理”则主要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者们所阐发和构建的社会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高于“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道德”高于“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