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吉思汗征伐西夏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史·太祖本纪》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岁实金泰和之六年(公元1206年)也”。从这一年的前一年(乙丑1205年)起,到公元1227年的25年间,成吉思汗曾先后《次征伐西夏。这五次征伐的进军路线如何?历次攻掠的城塞故址何在?特别是其中的兀剌海城在今何处?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探讨,提请学界指正。以下即参据几种元代史书的记载,逐次叙陈。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恶谥的情况,表达的是对这些太子的褒扬、哀思或怜悯之情。每个谥号的释义大致与受谥者的生平事迹相一致或略有溢美,这也是太子地位在古代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镇海屯田”,是指成吉思汗“命(镇海)屯田于阿鲁欢,立镇海城戍守之”①这一历史事件。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诸王群臣共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便决定“镇海屯田”。“镇海屯田”是蒙元史上值得重视的事件。而《元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因此,对“镇海屯田”的有关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东丹,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以后,在渤海故地改建并隶属于契丹(辽初建国号曰契丹,下同)的地方政权。东丹建于契丹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二月,天福城(原渤海王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为其都城。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下令迁东丹之民于辽东地区,迁东丹都城至南京(即后来的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这一事件,史称东丹南迁。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史载契丹文字有大小两种:契丹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突吕不、耶律鲁不古二人主其事;契丹小字可能创制于天赞初年,太祖之弟迭刺主其事。金灭辽后,亦仿契丹制作女真大小字,但契丹字仍沿用至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4年)始废。现今所见辽金时代契丹文墓碑、铜印、铜牌、铜镜、鱼符、玉盏等物,铭文亦有大小字,足证史籍记载不误。就目前所知,契丹文碑铭年代确凿者以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耶律延宁墓志》(契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古代帝王贵族死后,人们须避讳其生前之名,另立新号以相称,这叫作溢号;而确定谥号的准则和规定,则称为谥法。立谥制度始行于西周,终止于清末,延续了将近三千年(其间,唯秦朝废止不行),是我国奴隶制、封建制时代以宗法为核心的“礼”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关于谥号和谥法,传统的、似成定论的看法是:“谥,行之迹也。”就是说,死者的  相似文献   

7.
辽代曾创制并使用过两种民族文字,即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据史书记载,契丹大字系遵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命由汉人帮助创制,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颁布推行的。制字方法主要是增损汉字笔划。近五十年来发现的几种契丹大字碑刻,使史书的记载得到了证  相似文献   

8.
蔡襄是北宋名臣、他生前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名重朝野.去世时仅赐以“吏部待郎”.没有加赠谥号。到蔡襄死后109年.也就是宋孝宗淳照三年(公元1176年).蔡襄的曾孙蔡“力请于朝”.才得以“加赠襄为少师.谥忠惠”。由是,蔡氏族人遂把莆田蔡宅蔡襄的故居改建为“忠惠祠”,奉为祖祠.本文的初衷是想从蔡宅忠惠祠的建立到东沙蔡襄纪念馆的落成这近八百年的变迁史.作一番较为详尽的考察。探寻生活在蔡襄故里的蔡氏族亲繁衍发展的历史轨迹.阐明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贡献,揭示其盛衰荣辱的种种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但在动笔…  相似文献   

9.
评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为契丹国二世皇帝,史称辽太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述律后萧平所生的次子.他同胞兄弟三人,兄是耶律倍,弟为耶律李胡.本是庶子之位的耶律德光生于公元902年(唐天复二年).二十六岁时,得登帝位,执政二十年,后亡故于君位上.本文愿就耶律德光的千秋功罪加以评论,求教于方家. 1 公元926年1月,耶律阿保机亲率契丹大军,东征渤海国,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攻下渤海都城(今吉林省扶余县).渤海末帝“请罪马前”,自此宣告了渤海国的灭亡,渤海国原有领地也尽为  相似文献   

10.
承天寺塔在银川市西南角的承天寺内,俗称西塔,始建于西夏毅宗天祜垂圣元年(公元一○五○年)。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西夏皇太后没,藏氏为确保年满周岁就“幼登宸极”的毅宗皇帝“圣寿无疆”而建的。(也有的说是为贮藏宋朝所赐的大藏经而建。)它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反映了西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也是西夏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迷信巩固其统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周宣帝的谥号形象,与《周书》等史书的记载有很大差异。“宣”字作为谥号,属于美谥。史书中的周宣帝却生活淫乱、极度暴虐,导致了北周灭亡。这种差异是北周、隋、唐为了宣扬“天命在我”,彰显本朝统治合法性的政治需要所导致的。透过周宣帝历史形象的变化,可以看到政治对中国古代历史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橁,字正声,辽名医韩知古曾孙,晋王韩德让侄孙,为契丹显宦之裔。关于韩橁事迹,《辽史》无传,赖《全辽文》卷六《韩橁墓志铭》得以详述,其中有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尤引人兴趣。五代以来,瓜、沙政权势衰,为保其一隅之安,曹氏政权向宋、辽二方同时展开外交。辽与敦煌之交往,始于辽太宗天显十二年(公元1937年)终于辽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一共九次。然而,关于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却为《辽史》所缺。碑文云:  相似文献   

13.
李邕,字太和,唐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为盛唐著名书法家兼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卒于公元747年(玄宗天宝六年)。官至北海太守,故自唐迄今人称“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系他为盛唐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 李思训,字建,唐宗室,生于公元651年(高宗永徽元年),卒于公元716年(玄宗开元四年),有文才武功,曾历官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品秩正二品。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号“昭公”。思训擅长绘画,子昭道亦善画,与父齐名,时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思训山水之道继承隋展子虔,笔法工细,设色艳丽,为我国工笔山水北宗之祖(王维水墨山水为旁支,称南宗,当时地位低下),首创金碧青绿山水,有富贵气象,为后世所宗,成为画坛承先启后的巨匠。  相似文献   

14.
辽钱“大丹重宝”、“开丹圣宝”俱属早期初创之开国钱。就书体言,“大丹重宝”更早,或铸于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以前。“开丹圣宝”泉拓初见于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原钱一品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1985年6月参加辽金西夏元钱币学术讨论会期间,笔者曾赴辽宁省博物馆参观为这次会议设专馆陈列的四期钱币精品,内有“开丹圣宝”、“天显通宝”、“保宁通宝”、“大辽天庆”等稀有辽钱多种。据徐秉琨副馆长介绍,此“开丹圣宝”钱系清代古钱收藏家李佐贤(竹朋)故物,李氏《古泉汇》、《续泉汇》所收全部原钱,均归辽宁省博物馆保存。查《继泉汇·贞集卷一》云:“开丹圣宝钱,诸谱未载。按辽本契丹改称。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当宋太平兴国八年,复号大契丹。此钱文曰开丹,或取契丹开国之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9,(6)
辽朝文献系统多将契丹开国年代记作公元907年,与史实严重抵牾,但关于这一政治时间的历史叙述却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非史官疏忽致误,而属刻意为之。事实上,契丹官方史书中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国年代书写:《辽史·太祖纪》有关"君基太一神数见"的记载实乃神册元年(916)建国前夜阿保机周边汉人谋臣所制造的祥瑞谣言,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原貌;而我们通常所见其他记载则经过了后世史官的全面改写,本来清晰明确的开国年代遭到了彻底的涂抹和覆盖,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相关改写工作当完成于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所修之实录,将太祖即皇帝位的时间提前至唐朝灭亡之年,是当时重构契丹开国史乃至整个建国前史的重要环节,体现出辽朝后期对于政权合法性、正统性的强烈诉求。透过这一典型个案,我们尝试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对历史书写中的政治时间作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6.
邱靖嘉 《文史哲》2022,(2):45-59+166
《金史》记载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建国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信史。刘浦江先生撰作《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一文,首次对《金史》的开国史叙述提出深切质疑,引发学界争议。在刘文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宋元文献及石刻材料有关金朝建国记载的仔细考辨,能够大体复原出金初历史的真实面貌。阿骨打当于辽天庆七年(1117)采纳谋士杨朴的劝进意见,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建元天辅,《金史》所记开国史乃是出于金修《太祖实录》时的改写与重塑,并不可信;至于刘文提到的吕颐浩所谓“女真于宣和四年(1122)方建国号大金”之说也不准确,它所反映的史实可能是金朝从“大女真·金国”的双国号制向“大金”单一国号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以太子拓跋晃为监国,授其以执政权力和皇位继承权力,但结果却导致了一场父子相残的悲剧——正平元年事变. 一、正平元年事变的真相关于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事变,《魏书》卷九十四《宗爱传》中有记载,日:“恭宗(拓跋晃)之监国也,每事精察,爱天性险暴,行多非法,恭宗每衔之.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东宫,微为权势,世祖颇闻之.二人与爱并不睦.为俱道盛等案其事,遂构造其罪.诏斩道盛于都街.时世祖震怒,恭宗遂以忧薨.”《北史》卷九十二《恩幸·宗爱传》所载与《魏书》同.而《宋书》卷九十五《索  相似文献   

18.
元人所修《辽史》在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中,是最简陋和错误最多的一部。现在将它的纂修经过和具体内容作一个概略的叙述,里面也附带谈一些个人还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参考。一、辽的国史契丹族由于接受汉族文化较早,在太祖阿保机的时代(907—925),就已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见《辽史》卷七六,《耶律鲁不古传》),国史既有《起居注》(见同书卷二三,《道宗本纪》)和《日历》(见同书卷一四,《圣宗本纪》),又有《实录》。据《辽史》辽代纂修或进呈《实录》共有四次,一在圣宗统和九年(991),二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三在道宗大安元年(1084),四在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辽许多制  相似文献   

19.
江宁经济起飞的启示陆剑杰“江宁”,一个好古老的名字!史籍记载:南唐元元年(公元931年)设金陵府,治所即在上元、江宁。宋初,金陵改名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名江宁府。这个“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中,此地置县则始于秦,称秣陵;晋置临江县;唐上元二...  相似文献   

20.
<正> 宋云是敦煌人士。关于他西行的事,《北史》载:“熙平中,明帝遣剩伏子统米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慧生者,亦与俱行。正光中,还。”从这段记载可知宋云在北魏曾为管理某系统或某部分僧侣的僧统。唯这里记载他西行的年代为熙平中,即公元516或517年,因熙平仅此二年。但《洛阳伽蓝记》记为神龟元年(518年)十一月西行。此书取材于《宋云家记》,似应更加可靠。所以宋云一行应是南北朝时期公元518年前后西赴天竺,正光中,即522年左右返回北魏首都洛阳的。历时约五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