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史前时期在云南存在过的青铜文化及其所显示的青铜文明进行思考,通过青铜文化中所表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女性在环境、生计、物质文化创造、贸易、宗教祭祀、乐舞娱乐等方面作用的揭示,展现由云南女性先民所创造的女性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昆明市博物馆内,陈列着我省出土的铜鼓,它们是云南青铜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随枣走廊是两周时期南北文化交流之重要地区。该地区出土的两周青铜礼器涵盖西周早期到战国,且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能够全面表现出当地的文化变迁和社会结构。具体来看,两周青铜礼器组合和型式的演变表明,该地两周时期文化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十分显著,总体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到楚文化、再到秦文化的基本发展过程;青铜礼器组合的差异,则反映出该地区贵族社会的组织结构,表明当时该地存在诸侯、大夫、士等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
6.
陈薇 《船山学刊》2009,(4):157-158
青铜编钟盛行使用于青铜时代。以此,文章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对青铜编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了概述,并试析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鄂尔多斯式青铜短剑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却缺乏专一而全面的论述.在分析鄂尔多斯式青铜短剑特征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青铜时代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不同地区青铜短剑的特征,归纳出鄂尔多斯式青铜短剑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化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领域,两种文化的割裂与制衡,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条醒目的轨迹;近年来对两种文化的探讨多集中在有关两种文化的关系及冲突与融合等问题上。本文将对两种文化的哲学界定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并对这些界定原则作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铁刀,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方法,使用了线扫、面扫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发现两件铁刀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和少量Co元素,在残留的金属本体中还观察到高镍相与低镍相交替分布的现象。结果表明,两件铁刀均为陨铁制品,陨铁中含有主要矿物铁纹石、镍纹石、合纹石,以及副矿物陨磷铁镍石。经过碳十四测年,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件铁刀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本文首次对阿凡纳谢沃文化陨铁制品的相关分析数据做出报道。这对于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以及探讨早期铁器的传播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代青铜兵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青铜兵器著录、考释和考古资料不断公布 ,通论性及综合性论著陆续发表 ,专题性研究丰富多彩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武振玉 《殷都学刊》2008,29(4):114-117
助动词是汉语动词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小类,已往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甲骨金文中其应用情况尚有不明晰之处。如甲骨文中是否已有此类动词就存在不同看法,两周金文中已有此类动词是可以肯定的,唯具体情况也有充分调查之必要。通过调查,可知两周金文中的助动词虽个体数量和出现频率尚不高,但已形成了包括“能可”、“意愿”、“事理”三类的助动词基本系统。与传世文献相比,表现出一些有同有异的特点,可为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发现的铸铜石范大多属于青铜时代,以工具和武器范为主,这是欧亚草原西部很早就兴起的青铜器文化向东传播的结果。新疆铸铜石范的发现说明这类青铜器是当地制作,它们是研究新疆青铜文化和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3.
邱冬梅  温远鹤 《殷都学刊》2012,(1):87-91,113
两周金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正面评价性词语和赋量语法手段,评价客体主要集中在关于上帝、先祖、王及作器者的品质、功业等方面。这种评价性表达不仅与金文记载的内容有关,更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评价主体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商代金文的句法的初步探讨,主要从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类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帅 《学术探索》2015,(1):73-78
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探讨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研究及其断代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可以利用类型学原理,结合商周金文字形书体自身特点,依据标准器铭的文字形态,重点选取一批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频率较高,文字形体结构有着明显时代特征或者偏旁结构较为复杂的单字,先分类、后分期,以此厘清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此研究不仅是出于古文字自身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服务于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金文中表示巡省、出行的用语有省、遹、遹省、行、■、狩、征、遹征等,与传世文献有所不同,有的只见于金文。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文化多源并存成为新疆民族文化的奇葩。新疆民族文化根植于不同的民族土壤,影响、约束和规范着本民族生产、生活和交往,在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性,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书写在新疆大地,增添文化生机;协调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发扬,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长足发展;促成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创建新的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商周青铜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着时人对不朽观念的认识和理解.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子孙永宝用",表明商周社会不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春秋时代出现的"三不朽"思想为不朽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商周社会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不朽,把不朽作为个体超越生命的永恒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