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分权制衡理论和人权保障理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确立了逮捕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构建逮捕羁押司法审查模式的理论已经具备、条件业已成熟.根据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文章着重从司法审查的参与主体、逮捕要件的证明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逮捕程序过程正当性和结果正当性为逮捕程序原理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根据.而逮捕程序的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和程序理性构成了逮捕程序原理的核心内容.逮捕程序原理对深化学理研究、完善立法程序和落实法律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逮捕决定权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制定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自行决定逮捕制度存有重大缺陷。被逮捕人程序权利的虚无,违反了程序权利的最低标准。特别是被逮捕人异议、救济程序的缺失,使这一制度有侵犯人权的非诉讼化之嫌。基于我国司法体制的实际,从被捕者人权程序保障中寻找这一制度改造的路径,建立逮捕的异议程序、逮捕的复议(复核)程序以及被动司法审查程序,初步完善逮捕程序。  相似文献   

4.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是司法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随着我国形势的变化,现行我国逮捕的条件已不适应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执行当中存在不少缺陷。为此,笔者在司法实践和立法层面上提出完善逮捕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宪法司法化实质上是把宪法作为判断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法律依据的依据。宪法具有法的规范性、可诉性等根本属性,作为根本大法它有实现司法化的必要性。而实现宪法司法化,其核心在于建立违宪审查制,唯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宪法制定出来只有保障其贯彻实施才能维护其权威性,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在当代中国,宪法的实施有其必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宪法的司法化也成为可能.最高人民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是实现宪法司法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被界定为均衡的审前羁押价值理念,其有助于剔除审前羁押程序的行政化、诉讼构造的流水线化及羁押功能异化等问题,而选择的路径便是对审前羁押程序进行司法化改造,使审前羁押决定部门处于中立地位裁判侦查机关与嫌疑人的纠纷,重拾该程序应具备的参与性、结果的确定性及可救济性,通过审前羁押程序司法化的改造寄望于还原审前羁押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逮捕强制措施特殊的人身强制性以及犯罪追诉过程中侦查权可能的过分扩张,基于比例性原则,《刑事诉讼法》修订前后,关于逮捕适用中的必要性问题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刑事诉讼法》修订后,由于逮捕必要性的内涵、社会危险性和逮捕必要性的关系未予明确,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疑难。加之,法律修改前后,虽然有学者提出司法审查或准司法审查模式,但其中缺乏对逮捕必要性的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的讨论。以《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基础,明确社会危险性是逮捕必要性的逻辑前提,逮捕必要性是社会危险性的价值考量,是逮捕适用中不可或缺的要件。逮捕必要性的认定过程,应当通过论证式的模式(证明)进行。以此为进路,逮捕必要性的具体证明应该在移送程序、审核程序、决定程序上加以规范,以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准司法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中解决行政争议的方法之一,它与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同属于行政救济,在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许多制度上的缺陷,使得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无法全面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功能萎缩的状态。因此,对这一重要制度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行政复议法性质、现状和缺陷的分析,同时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复议制度,对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化改革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宪法司法化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司法化是中国法治化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宪法司法化存在宪法理论、社会宪法意识、国家机关体制建设以及司法人员素质方面的障碍需要逾越。当前,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和市场经济,用宪法来限制政府权力,扩大公民自由,推进社会进步,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法治建设必将克服宪法司法化的障碍,进而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批准逮捕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这项职权运行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而最能保障批准逮捕效能发挥的是其运行方式的优劣。现行批捕方式不能有效发挥审查批捕的功能,有必要对其进行"庭审化"改造。  相似文献   

12.
香港特区的船舶扣押制度沿袭于英国,在香港回归后继续适用。海事请求权人既可在行使船舶物权、船舶优先权或普通海事请求权的对物诉讼中申请扣船,也可在对人诉讼中申请扣船.但各自的条件有差别,与内地的相应做法也存在差异。同内地的扣船制度比较,其在申请人的负担、程序的简捷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扣船范围、司法担保功能等方面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3.
量刑程序改革是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相关理论的贯彻落实,其目标是为了纠正片面的司法观念,解决量刑的失衡问题,实现量刑的公平正义,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量刑程序改革的价值应包括公正、公开和效率。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采用混合型的定罪量刑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之间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冲突。现行立法处理显性冲突的基本原则是破产程序优先于执行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债权的性质各不相同,对此应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在发生隐性冲突的场合,则应区分被执行人为法人和非法人的不同情况予以协调。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行为秩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行为秩序是诉讼行为的和谐、稳定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 ;只有以有序化的诉讼行为运作才能恢复失序的社会关系 ;理想的刑事诉讼行为秩序应当以诉讼角色的确当性、诉讼行为的可控性、诉讼行为的可预期性和诉讼行为的良性互动性作为基本表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既要维护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又要通过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并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约束条件出发,在三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两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并进行再审之诉的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应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再审程序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其启动应受启动理由严格性、有利于被告、不告不理等原则限制。我国的再审程序着重于追求实体真实,既判力在我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再审程序的请求启动主体错位,启动理由缺乏可操作性,启动次数“无限”、时间“不限”、范围“不限”等方面。我国刑事再审制度应对传统的“实事求是”、“不枉不纵”、“有错必纠”等理念进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的刑事再审理论体系,使得包括“一事不再理”在内的一系列诉讼原则得到确立和普遍承认,使得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确定力和终结性等基本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使再审程序成为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外的可操作性程序。  相似文献   

18.
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内涵、程序意义, 并从宽松的参与时空、经济的参与方式、充分的参与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参与权的保 护。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现状已不能满足高教改革的需要,缺陷非常明显。展望未来,民事诉讼法教学应立足于向学生传授交叉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丰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力求加大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力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关键性方法。它有利于解决改革中的一系列矛盾,展现改革的成效,适应现代教学评价机制的要求。但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开展,涉及综合性知识、理念的应用和较高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