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高句丽后,两国合作基础亦不复存在,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与新罗最终爆发战争。由于唐朝受西北吐蕃炽盛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以后新罗以统一国家面貌出现,七世纪中后期的东北亚政局从此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此时,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之际。虽然三个国家都接受了佛教,并把它看成求福护国的工具,但由于三者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佛教在传入三国的时间上,高句丽最早,百济次之,新罗最晚。  相似文献   

3.
唐与新罗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与新罗的关系在唐朝对外关系中地位突出,然迄今尚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作些探讨,以求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1 唐王朝处理与新罗关系的政治策略 1.1 由持平到扶植新罗抑攘高丽和百济 隋唐时期,高丽、百济、新罗,在今朝鲜半岛鼎足相对。其中新罗一向同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往来,接受汉民族文化较早,号称“君子之国”。李渊建唐伊始,为创造休养生息的安定环境,冀求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能“永敦邻好,各保疆场”(《旧唐书》卷199《高丽传》),並倾心于唐,便在此三国间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治策略。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分别册封高丽王建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的民族构成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貊、高句丽、秽、夫余、沸流、沃沮、荇、汉、百济、新罗、契丹、突厥、肃慎、倭等民族构成。  相似文献   

5.
序言朝鲜半岛和扬州的交通,迟至我国隋唐之际(公元七世纪),即已通过海上通道的北路直航了。其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即北部的高句丽,南部的百济、新罗。特别是后来的新罗,与我国山东半岛上的登州,隔海相望。由于高句丽的横阻,新罗没有可能道经高丽,沿陆上通道来华,唯一的办法,即是运用海上交通往来。  相似文献   

6.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封授,虽然封授政策本身尚不完善,但得到了顺利实施,使东北边疆秩序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间,日人学者古田武彦先生发表了题为《好太王碑的史料批判—请问共和国(北朝鲜)和中国学者》的论文。论文着重批判了把好太王碑文中出现的倭看成北九州地方海盗的观点,颇有启发。他还提出3-5世纪,在朝鲜半岛曾存在倭地的见解。对此,笔者已写出专论予以否定。古田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又进行了所谓“4-5世纪东亚东部国家关系的结构分析”,认为在以高句丽、百济、倭为一方,以新罗为另一方的国家间,在国格上存在着“格差”,前者与后者相比是当然的“上位”。这就是说,新罗和高句丽、百济相比要低一等。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此,拟分三个部分陈  相似文献   

8.
八、九世纪,中国的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先进的文明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朝与许多国家,尤其与亚洲各国均有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部,它在朝鲜历史上发展较晚。但是,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新罗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势力,终于占据了汉江下游地区。从此以后,新罗开始直接同中国各王朝取得联系。尤其在七世纪中后期,新  相似文献   

9.
高丽时期金富轼编撰的《三国史记》列传中不仅记载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宿将、名臣、文人、逆臣,还极为难得地出现了一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尽管所体现的类型不同,但都是基于儒家道德规范而凝练成的典范,其身上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教化意义,并进一步反映了金富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三国史记》是朝鲜第一部官修正史,是研究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古史研究的深入,学界对于《三国史记》非常关注,然而对其历史影响则鲜有系统论述。准确、客观地认识其相关记载,无论对于朝鲜史,还是古代中朝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认为,《三国史记》在编纂方法上对朝鲜史学界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其中的错误记载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形成误导,其将高句丽、百济、新罗并列于朝鲜国史之中,也对后世的历史认识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明代董越撰《朝鲜赋》:“眷被东国,朝家外播,西阳鸭江,东接桑,天池殆其南户埠为其北门……”描写了美丽富饶的朝鲜半岛。朝鲜是我国的近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她的统一,与中国关系甚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代达三百余年(公元35O至668)。最初,朝鲜半岛上为种族社会形态。公元前一世纪出现了高句丽国,它于427年从丸部迁都平壤,领有朝鲜半岛的北部。三世纪末自立的百济和新罗,分别割据了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从而迎来了三国抗争的时代。三国在发展程度上互有差异,但都对其奴役的种族“归化民”征收贡…  相似文献   

12.
汉四郡时期当地官府陆续发布了一些单行的成文法令,汉四郡灭亡后,当地的各种习惯法就又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法律规范,"土俗"压倒了"华化"。高句丽在占领汉四郡以后,吸收了一些汉四郡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国法的思想。隋唐时期,高句丽文化之"华化"有加速的趋势,但在法制的层面,仍以土俗为主。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到了百济习俗的层面,其法制有向中国法接近的趋势,但主体仍是本国固有法。统一新罗时期,唐代法制虽然对其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华化"程度不高,仍以"土俗"为主。  相似文献   

13.
1 韩国的正规教育始于韩国的三国时代(新罗、高句丽、百济,公元前57年~公元68年)。公元372年,高句丽建立了国家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叫做太学。 19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和工业化革命的浪潮开始冲击韩国,高宗皇帝于1882年发布敕令,规定教育是国家的“支柱”之一,公立学校大门开始向各阶层的公民敞开。韩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育英公院”于1886年建立;同年,韩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梨花学堂”创办。 由于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20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间,韩国的私立中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1910年~1945年,…  相似文献   

14.
云天 《老友》2012,(1):56-58
首尔 韩国首都首尔是朝鲜王朝500多年的古都。古代朝鲜的百济王国、高句丽王国和新罗王国、高丽王朝都曾在此建都。首尔市中心区的山丘自然公园位于约265米高的山上.山顶上矗立着约236米高的电视塔,在此可鸟瞰首尔全貌。历代王朝在首尔修建了许多宫殿,故首尔义被称为“皇宫之城”.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和东亚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虽然在朝鲜"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时代,佛教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但在此大背景下,儒学依然是个重要的存在。本文以朝鲜历史上的史传文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儒家思想观念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分析,并就新罗"花郎道"所体现的儒学本土特色作一初步论述,从而佐证了东亚各国既有相同的伦理选择,又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崔致远,字孤云,新罗末期时人,是其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在华时期距今已有1100多年。本文分时期、按地名逐一叙述崔致远在唐宦途时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文化的传入,朝鲜半岛开始接受汉字,并用汉字记录自己的历史。一世纪~九世纪朝鲜半岛的高丽句、百济、新罗先后设立了国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人才,并开始依照儒家学说来构建自己的政治秩序。伴随着佛经的大量输入,佛教取代了半岛的土著宗教,成为半岛民众的主要信仰,开始对半岛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同一时期道教也已传入朝鲜半岛,但并未取得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陈尚胜不少学者认为,东亚地区形成共同的文化单元,或者说,东亚地区汉文化圈的形成,是在七、八世纪之交,也就是在中国的唐代。不过,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情况看,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唐日文化交流,而对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却未能予以深人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孕育融合,开花结果,呈现异采的时代。它不但善于吸收,也采取开放的形式,以崭新的姿态,向周围邻国输送文化与文明。贞观年间,在长安的国子学里,就有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的众多子弟来留学  相似文献   

20.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友谊。两国文学的交流,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促进两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团结。中朝两国均系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远在先秦两汉时代,不少中国人就移居朝鲜半岛,带去中原文化,汉字、汉文也随之传入。公元前后,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并起,中朝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四世纪末,朝鲜半岛已成鼎足之势,并先后与我国通交,伴随政治、经济、外交的往来,文化交流也日加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