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德育旧模式已受到冲击和改革,其改革趋势将主要表现为注重道德认知能力培养、丰富德育内容、构建大德育体系、强化引导意识和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刘双 《学术界》2006,(3):181-184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德育功能观、德育目标观、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教学模式观和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观。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严格说来与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很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目标,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大德育体系,挖掘道德教育的有效资源,发挥教育合力优势,走大德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 加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切入点。加强礼仪教育应从树立大德育观、以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化礼仪课程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切入点.加强礼仪教育应从树立大德育观、以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化礼仪课程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在"以德治国"中处于重要地位.它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带动和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而且还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评介外来文化和道德、巩固和引深中小学德育成果的重任.作为人伦教化的正式机构、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社会文明的助推器和示范园,发挥着引导、示范、传承、评介、巩固、提升、服务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功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环节.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要求高校德育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经济全球化要求把培养学生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自觉性放到重要位置.现代科技的发展则要求把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适应经济体制转换的需要,应大力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教育.此外,高校德育还必须正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特殊教育对象.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要正确处理"一"和"多"的关系,坚持一无化的指导思想.要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确立大德育观念.还要正确处理"教"和"育"、"内化"和"外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德育效益,笔者针对“8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行了问卷抽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8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矛盾性,并分析了道德认识矛盾性的原因,重点从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德育效益的途径:第一,社会层面,重构社会高层价值体系;第二,学校层面,要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念,内容要具有可接受性,方法上要加强情境性教育、体验性教育;第三,大学生要注重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刘俭 《理论界》2008,(6):177-178
高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辐射源,德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整体规划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德育途径、方法重新进行理论审视,并对操作层面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当前高校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德育"作为我校"三大"教育理念(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之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的"两个不适应",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高校德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0.
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教育方针所决定的,这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的共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加强,但是,高校现有德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式和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要将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大德育观是与社会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紧密相联系的。大德育观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主体群,占领大空间,控制全过程,以真正构成全员、全方位、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的德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紧密交融,道德既是其哲学思想的主旨,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本体。在冯友兰那里,“做人”、“教人”与“化人”是一种超出学校教育的以社会为师、以力行为范的大教育、大德育理念;其事在道德境界,其志在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理想的道德目标,道德境界是现实的道德目标;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在道德继承上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在需要进行道德重建的当下社会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12.
吴玲玲 《南方论刊》2015,(3):71-73,75
《德育鉴》一书是传达梁启超德育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了明确求学目的、树立远大志向、致良知等德育内容,存养、省察、克治等德育方法。学习和借鉴梁启超《德育鉴》中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高校德育在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体系、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教育、加强德育社会实践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搞好院校德育环境建设:一、研究环境的变化就是联系实际: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二、大德育模式:全社会齐抓共管德育;三、注重隐形环境的育人功能:树立好的风气。  相似文献   

14.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首要地位,加之德育地位与现实的不对称,这是高校德育必须改革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近期改革可侧重探讨教学方式改革及抓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引进,长期则可侧重探索“大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强有力的师资是决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实行后的高中德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但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更制约了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提升。高中政治课必须确立全面育人的全新理念,分层设立德育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课程的实践性,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德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联系与合作的大德育环境,全面提升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与时俱进就要关注变化常新的时代环境,并了解新时代的环境变化,以图探索出优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方法——树立德育环境意识和整体育德思想、构建大德育环境网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命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6,27(5):115-117
高校德育的现代化是伴随着世界各国发展一体化以及经济、政治尤其是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产生的。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包括德育视野要着眼全球化,要尊重优良传统道德,要更新德育理念、树立创新的品质,要重视道德主体性培养等。  相似文献   

18.
四个“自我”: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成长是高校德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改变传统道德说教弊病、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用邓小平同志的创造精神拓宽高校的德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主张 ,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的创造精神 ,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拓宽高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做到 :增强德育意识 ,坚持把德育改在重要地位 ;强化大德育观 ,坚持正确的德育价值取向 ;更新德育观念 ,拓宽德育内容 ,改进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思维的视阈下,高校德育共同体是成员通过相互依赖关系而共享道德经验、情感和价值的道德团体。德育共同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个体成员、共同体和外部环境之间道德经验的互动和协同,又表现为"共同善"的动态成长过程。既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又作为动态发展过程,德育共同体体现了生态思维的整体主义原则和有机主义原则的超越性意义。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当前高校文化环境中生态思维的具体切入点,以形成高校德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