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嵩焘不仅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更是一位以精通洋务而著称的洋务思想家。其洋务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而是把办理洋务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就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治河方略、治河技术、治河保障措施体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河道治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派常驻使节本是近代国与国交往中的正常现象。但是 ,1876年以前 (尤其是鸦片战争前 ) ,清政府在中外关系上奉行所谓天朝体制 ,这与建立在近代国际观念基础上的互派常驻使节制度格格不入。19世纪中叶以后 ,清王朝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一次次无情地打击下 ,昔日天朝上国传统的朝贡制度已日趋瓦解 ,清政府不得不重新选择一种新的外交制度。历经艰难曲折 ,伴随着屈辱和痛苦 ,到 19世纪 70年代中叶 ,中外关系终于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1877年 1月 ,清廷第一个驻外使馆在英国伦敦创设 ,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是晚清首任驻外公使、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走向世界的先驱者。本文以西学东渐与郭嵩煮开眼看世界为线索,系统论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郭嵩焘在对近代中西文化教育的比较借鉴中,洞察到了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以及一个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不畏清议,极力主张经世致用,“用夷变夏”,全方位效法泰西,用“实学”取代“虚学”。他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者地位是无法抹煞的。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作为中国近代一位洋务派思想家和第一位驻外公使,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他的洋务思想在当时独步一时,远远超出了同道中人,既受到了保守人士的贬斥,又受到了开明人士的赞许。晚年的郭嵩焘作为洋务运动鼓吹者和批判者的双重角色更加清晰。退隐之后的郭嵩焘完成了从洋务智囊到在野绅士的转化,开始担当绅士的职责,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无意识地强化湖南绅士保守心态的负面举措,更有在与官绅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绅士的传统观念,启发民智,开通社会风气的善意之举,对以后的湖南维新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沟通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传统学术著作和他出使前后的日记、奏稿及书信,以探讨其对外交涉的依据。郭氏诠释儒家经典时指出,"三代宾客之礼"包含对外交涉的真理。出使前后通过阅读《万国公法》等国际法译著,并与"万国公法讨论会"交往,他才意识到近代外交应以"万国公法"为依据。然而,郭氏接受"公法",并不意味着放弃"三代之礼",恰恰相反,他是将"公法"当成"三代之礼"精神在当代的体现而加以推崇。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与"夫人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于1878年6月19日在英国伦敦以如夫人梁氏的名义举行了盛大茶会,这是中国开展"夫人外交"的开始.郭嵩焘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夫人外交",其原因一是出于外交礼仪而回请西方各国官员,再一是他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认识.但是,郭嵩焘的行为却受到了清朝守旧派官员和国内舆论的攻击,这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由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湘阴县人民政府、湖南省岳阳市社科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和岳麓书社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郭嵩春生平与思想研讨会”在岳阳市举行。现将会议的学术成果作一个简要的综述。一、关于邻倦怠的外交思想与外交活动郭嵩素作为近代中国首任驻外公使,其外交思想及外交活动在其一生中相当重要。由于其外交思想是以“主和”为原则,因而长期来颇受人们的非议。在这次提交大会的论文中,其外交思想与外交活动成为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学者…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字刚,在清未曾担任英、法、俄三国公使。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权益和尊严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他的主要贡献有:成功地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提出了“邦交不可常恃”的清醒主张、为抗法护越而积极主张“保藩固边”等等。其主要外交思想和实践表明: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的外交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时,郭嵩焘探求“应付之方”,提出了和平外交的思想主张,试图改变中国屡屡受制于人的处境,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此作系统的探析,有助于认识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了解其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思想历程。 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是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郭嵩焘在浙江学政罗文俊幕中,“亲见海防之失,相与愤然言战守机宜,自谓忠义之气,不可遏抑。”此时,郭嵩焘对侵略者只是满腔义愤,尚未悉心考察对外交涉这一重大问题。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侵…  相似文献   

10.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以传统的世界等级秩序观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准则,“一统无外,万邦来朝”。中国从无派遣外交代表常驻异邦的惯例。但随着西力东渐,外国使节常驻北京,中国不愿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闭,被迫因应时势,逐渐改变闭关政策。1875年,清廷首派郭嵩焘为驻英公使,并于1877年在伦敦建立起中国于域外的第一座常驻使馆。嗣后,首批驻外使馆在美国、秘鲁、西班牙、日本、法国、德国及俄国等地纷纷建立。中国开始步入世界,以缓慢适应日趋繁芜的近代国际政治关系。一些论者对清廷遣使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列强对清廷加强控制的一种手段,更多学者则不予置评,不作  相似文献   

11.
梁碧莹 《学术研究》2006,12(5):88-93
1875年底,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1878年,中国驻美使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设立,这是中美外交史上新的一页。晚清中国驻美公使是一支具有特色且具国际眼光的重要群体,他们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海外侨胞利益,是近代中国外交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刘晓莉 《兰州学刊》2008,(7):158-161
作为晚清早期的驻英公使,薛福成在出使之前,其外务历练和见识已颇为不凡。在“马嘉理”案件中析形势,定策略,使案件“及时议结”;及时抵制了朝中任赫德为中国“总海防司”之议,防止了中国应有主权的外溢;定计速平朝鲜乱事,使日本“无所逞其志”;亲自部署和指挥浙东抗法战役,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其丰厚的外务历练和闳远见识维护了中国应有的权益,并构成了他被举荐为驻外公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因“马嘉理案”,郭嵩焘被清廷作为首任驻外大使派往英国;在出使期间郭嵩焘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等人进行了大量的交流,通过交往他对当时日本国内改革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试析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其近代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究其近代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 ,是中外关系格局的变化、西方思想观念和曾国藩、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等客观因素 ,以及曾纪泽的个人素质、经历与所受教育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晓莉 《中州学刊》2008,(2):175-177
晚清驻英公使是甲午战争前被清政府派至英国的常驻公使,他们是当时驻外公使中重要的一个群体.使英期间,他们对英国先进而良好的政情进行了考察,了解了英国政治中关于议会和政党的相关情形,同时反思了当时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有利于中国进步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他们的考察和反思为国人了解英国政情开启了一扇窗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进步和政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料的缺乏和分散,大陆学者对梁诚的研究尚很薄弱.梁诚是晚清爱国的外交家,他曾任中国驻美国、秘鲁、西班牙、古巴、墨西哥、德国公使,他的外交生涯几乎是一部晚清外交史的缩影.在强权政治的国际大舞台上,他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及争取海外华人权益而不懈奋斗,创出弱国外交的新亮点.在处理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中,梁诚那种“全力相搏”,哪怕只争到一分,也绝不松懈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人们.  相似文献   

19.
“湘阴双杰”郭嵩焘、左宗棠,是近代湖湘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侮,学习西方,富国自强的理论和实践中,既凝聚着二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又体现着二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差异。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功业来看,左宗棠超过郭嵩焘;从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看,则郭嵩焘领先于左宗棠。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它是对中国的现状和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分析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外交领域的有效延伸,是维护中国国家权益的生动体现。本文从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特征和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