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个企业要把他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开拓其营销渠道问题。一般说来,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选择和开发国际渠道的总目标是帮助产品的销售和取得适当的利润,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要考虑影响渠道选择的各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那就是:成本(Cost)、资本(Capital)、控制(Control)、覆盖(Coverage)、特征(Character)和连续性(Continuity)。这六个具体决策因素,由于其开头字母都是“C”,因此国外营销专家称之为“渠道决策的六个C”。  相似文献   

2.
制造商分销渠道设计,是指制造商为实现分销目标,对各种备选渠道结构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创建全新的分销渠道或改进现有分销渠道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决策。分销渠道设计,对于制造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质上是制造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3.
4.
栾世生 《经营管理者》2013,(24):268-268
药品营销渠道的设计和管理一直是药品销售的难题,特别是保健品的销售渠道,本文通过对药品渠道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药品销售渠道的新设想,特别是对保健品直销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实体店零售渠道。消费者会对购买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退货,由于网上商店购买的产品缺乏现场体验故退货率较高。相比线下实体商店,线上退货流程更为复杂,这往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因此本文设计考虑跨渠道退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结构,并分析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渠道消费偏好对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博弈理论,从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两方面研究不同闭环供应链结构下的定价决策与利润分配,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以及利润分配等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形式日新月异的当今市场情况下,市场营销理论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特征变化不断演变发展。传统营销理论中的分销渠道设计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断的朝科技化、高效化发展。本文先概述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脉络,再简述分销渠道的基本分类,详细阐述了现代营销理论下的市场分销渠道的策划,指出现代营销理论下的市场分析渠道策划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为更多的分销渠道策划提供借鉴,以现代营销理论下的市场营销分销渠道策划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渠道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开展双渠道销售时存在的价格冲突问题,考虑产品数字属性对渠道需求的影响,构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和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最优定价,并分别考察了产品数字属性变化以及决策权利结构不同对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应采用依从强势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该策略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渠道整体收益的增加;随着产品数字属性的增大,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相应地提高,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则相应地降低;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高于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误将交易治理看作一个单一维度的、从层级治理到市场治理的连续变量,所以相关研究一直不讨论渠道治理的所谓"中间模式"或"混合模式"的具体内涵或构成成份,也无法给出渠道治理的规范化模式。这一方面使学术界关于渠道治理的讨论局限于正式治理和非正式(关系型)治理的优劣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无所适从,限制了渠道治理理论的应用。本文以交易治理的产权、权威和激励三个维度为纽带,将渠道治理策略与渠道组织形式相联系,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基于渠道组织形式进行渠道治理策略选择的模型。研究发现:现实中企业经常使用的公司型、契约型、管理型和关系型等垂直营销系统不仅仅是渠道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且还是渠道治理策略的不同,因此企业可以基于渠道的组织形式来设计和选择渠道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零售商差异条件下的渠道价格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零售商力量的增长,零售商对渠道价格决策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本文研究了零售商差异条件下单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构成的渠道的价格决策问题,将零售商的差异提炼为零售商品牌和零售成本差异,并考虑了需求函数和渠道权利结构对渠道价格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制造商和零售商哪一方在渠道中处于领导地位,都会导致零售价格水平的提高,在渠道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一方能从渠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零售商品牌差异程度增大,会导致零售价格的上升和零售商利润上升,而制造商利润会下降;随着零售成本差异的增大,制造商利润上升,成本优势零售商的利润上升,而成本劣势零售商的利润会下降,除了制造商斯塔克尔伯格权利结构下的成本劣势零售商的零售价格会上升之外,其他任何权利结构下的零售价格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先对传统渠道与Internet渠道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了传统渠道存在的必要性.然后,针对MC产品的特点和两种营销渠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适合MC的双渠道分销模式,即将传统实体渠道和Internet渠道相结合,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从现实出发,基于不同消费者导向类型研究了电商的全渠道决策问题。首先建立电商单渠道销售的基础模型,并得出最优产品组合、价格和交付时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消费者为产品导向型和渠道导向型情况下电商采取全渠道决策的条件,得出双渠道产品组合、价格及交付时间的最优决策;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发现,同一渠道提供的产品其最优价格相同,最优交付时间只和消费者耐心程度及交付成本函数有关。若消费者为产品导向型,仅当双渠道运营成本之差较小且消费者耐心程度较低时,电商进入线下渠道才有利可图,且在线下渠道提供最受欢迎的产品,线上渠道提供剩余产品。若消费者为渠道导向型,电商进入线下渠道必然有利可图,且在线下渠道提供最受欢迎的产品,线上渠道提供所有产品。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信息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虹  倪卫涛  周晶 《管理学报》2010,7(2):238-242
探讨在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度分别为完全信息和私有信息2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决策问题,比较2种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值发现:制造商的直销渠道价格不受风险规避度是否信息私有的影响。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商的最优零售渠道价格随制造商掌握的风险规避度均值的变化而变化。数值算例验证了该结论,并计算存在直销渠道价格不能小于批发价格约束时的最优决策值。通过对无约束和有约束情况下最优决策值的比较表明:虽然2种情况下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量不变,但约束条件的存在能够减弱直销渠道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泽平 《经理人》2004,(1):76-77
革新自己的拦截策略,逐步发展拦截战略,才能培养品牌竞争力,影响消费者。在一个眼花缭乱的终端市场,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会临时改变购买主张。放弃即将带来现金流的顾客,于是各方神圣大显身手,开始对终端客户围追堵截。如何优化终端拦截,巩固属于自己的50%比例,同时又拦截竞争对手50%顾客里的一部分,成为营销经理关注市场的一个重要焦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市场开发,归根结底就是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进行分销渠道设计,并加强对其管理,提高其适应性与灵活性的过程,本文力求探讨渠道设计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酒店过度依赖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 OTA)导致佣金不断上涨和其建立直销渠道产生高运营成本问题,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酒店直销单渠道、双渠道及OTA单渠道三种结构的渠道选择策略、定价策略和OTA最优佣金率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运营成本与佣金率较小时,双渠道策略占优;当运营成本较小且佣金率较大时,直销单渠道策略占优。当运营成本较高时,OTA单渠道策略占优且与佣金率无关。对于OTA而言,设置高佣金率未必产生更多利润。在确定最优佣金率时,应考虑酒店直销渠道运营成本、酒店行业佣金率上限及消费者对酒店直销渠道偏好程度的影响。此外,当运营成本较低时,供应链均衡策略为双渠道策略,否则为OTA单渠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分销渠道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分销渠道的研究是营销理论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图从什么是分销渠道,分销渠道及其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分销渠道战略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市场营销离不开渠道的建设,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也同样需要有效的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本文通过分析银行营业网点营销传播渠道现状的深入分析,结合各类传播渠道给银行客户带来的营销效果,提出银行网点营销传播渠道中可以采取的优化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渠道扁平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渠道扁平化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开展,但众多企业对渠道扁平化的理解和实施有一定的误区。本文对渠道扁平化的含义、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如何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与很多公司频频“换渠”谋出路相比,我们将重心放在“修好渠”,强调协作共赢。2003年开始,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给整个笔记本产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一方面,笔记本产品同质化更加严重,厂商开始祭出价格战的双刃剑,整体行业的利润下滑;另一方面用户开始对笔记本提出性能、轻薄、舒适度等更高的综合需求,要求上游厂商增强终端控制力、更好的去把握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