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权力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但其必须受到限制,如何限制权力成为政治学中的中心议题之一。18世纪法国三位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邦雅曼.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三人的限权思想相得益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限权画面。孟德斯鸠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贡斯当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与“以权利制约权力”相协调,托克维尔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政治基础的一般标志有二 :第一 ,其政体是民主政体 ;第二 ,其国家权力配置是分权制约。中国权力机制的现状是有分工 ,但缺乏制约 ,形成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对行政系统的依附关系 ,权力腐败成为国家的囊肿。中国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国家权力结构的如下重构实现 :实行“政权”与“治权”的分立 ,在代表机关之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中的权力之争来透析美国宪政体制中横向权力分配和制约机制,并客观描述了美国国家三种权力之间的冲突、互动、制约和监督。虽然美国的横向分权体制在现代成为许多国家宪政体制的范本,但是它已经产生了诸多弊病,需要理性对待分权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这种分权体制。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论述了从保障人权思想到保障人权原则确立的历史进程。指出人权保障原则与有限政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构建有限政府需要从设计科学的政府规模制度、定位合理的政府职能模式和构建分权的政府权力体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高校权力监督和制约的现状,从以权制权、以法制权、以监制权、以教制权四个方面,提出了创建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路和办法,为加强高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陪审员对法官权力之制约及相互关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员与法官是同一审判权的行使者 ,其相互关系是以微观分权的方式实现权力制衡。本文在完善权力内部要素制约理论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陪审员与法官之间权力制约关系 ,结合我国陪审制度弊端之始因 ,重新构建陪审员与法官权力运作关系及程序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使国家权力不被少数人滥用,以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十分必要。但在国家与社会一统化的阶级社会,阶级国家和国家权力被异化,社会屈从于政治国家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要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必须以社会力量的壮大以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为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的国家—社会分权结构以及发展社会组织等,是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权力制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我国分权与制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若干制约权力的必要的制度建设与法律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内部管理失控,中小企业的财务制约暴露了诸多问题,加强财务制约势在必行。企业应实行“三权”分离,明确责、权、利,加强对法人代表的权力制约,规范制约程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法,规范和完善财务制约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制约原则是现代政治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从未完全否定“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合理性。权力制约机制要求制约主体具有活动独立性、制约对象具有活动公开性、制约关系具有对等性、制约手段具有强制性、制约结构具有协调性,等等。我国行政机关人员同时接受政党制约、人大制约、监察制约、司法制约和社会制约,但以权谋私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应健全体系严密、结构合理的制约机制,使直接制约与间接制约、纵向制约与横向制约、同体制约与异体制约、弹性制约与刚性制约在功能上互补,在环节上紧扣,从而达到制约机制系统性能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腐败现象主要是权力的腐败,权力的腐败又是社会其他腐败现象的直接诱因和基础。因此,反腐败的权力制约机制应从权力腐败的根源入手。权力制约的理论提示:理想的社会结构要求合理地分配权力,使权力在符合社会制定的规范内运行,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最大限度地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权力制约,可以采取权力——权力和权利——权力的制约模式。只有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有效地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现代难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制约与监督: 两种不同的权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治的根本在于控制国家权力、保障社会权益,而制约与监督是控制权力和保障权益最基本的制度基础。制约与监督具有不同的权力关系和不同的控权功能,准确把握制约与监督在制度和功能上的区别的前提是理解制约与监督不同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传统“强监督-弱制约”的控权模式使制约制度的功能被削弱,监督制度的固有缺陷被放大。唯有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合理设计权力主体之间的制约结构,建立并完善“制约-监督”均衡的控权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提高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基层管理创新的典型模式分析,提出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路径:即第一阶段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状态转变;第二阶段从“小政府大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的转变;第三阶段从“强政府强社会”向“好政府好社会”转变,经过这三个阶段发展,可以达到政府和社会的理想状态,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现行继承法对遗嘱自由限制设置的混乱和不理性,导致司法判例的混乱,从而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行继承法律制度的重新审视。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评析,指出了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认为应废除继承法第19条“必要遗产份额”的规定,增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留份”,借以完善我国的遗嘱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实质也应是反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重点应放到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上。着重从权力的配置、授予、运作、监督制约等角度提出了制约权力滥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党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权力具有腐蚀性,权力滥用侵害公民权利、危及社会稳定。基于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中西方宪政实践均创设了以权利约束权力、以权力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宪政制度,对维护权利、促进权力的有效行使产生了积极作用;当代中国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完善应当以健全公民权利体系、合理分配权力和强化权力监督为根本。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逐步形成了基本的执政经验。其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观,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必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应该是最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始终是秦汉以后历代帝王修齐治平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强势影响下,社会各层面形成一种自主性和制度化因素,使君主专制具有了内在调节与制约机制,从而相对降低了君主权力中的随意性和非理性成分。儒生与君主之间的博弈、君主历史观、权力观的建立以及皇家儒学化教育等方面,都体现出儒家文化对君主权力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决定着权力的责任和影响。权力大,责任就大,影响力就越大。公共权力一旦失去监控而被滥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进行约束和监控。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正确把握权力制约监督的主动权,探寻权力制约监督新思路,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侦查权配置与制约具有多个主体享有侦查权、侦查手段多样灵活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侦查权的行使较少受到限制与制约,侦查主体分散、效率不高和法外侦查正当化等问题。为此,应当遵循保障人权、控辩平衡、资源整合、权力受制的原则,对我国侦查权的配置与制约进行优化,具体包括:建立廉政署统一行使职务犯罪的侦查权,扩大被控诉方的权利,强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职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