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期以来,王张江姚“四人帮”打着批“利润挂帅”的幌子,疯狂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积累,妄图搞乱人们的思想,搞空社会主义的家底,搞垮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这是他们篡党夺权的一大政治阴谋,必须予以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91页)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明确地指出:“要建设,就要资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05页)因此,要扩大  相似文献   

2.
(一) 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恩选集》第3卷第467页)这是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84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全面和整体性的认识。这一理论,以崭新的理论形态,创造性地、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决;列宁、斯大林也没有明确论述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一个新课题。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曾经讲到这样一段话:“如  相似文献   

4.
<正> 文明与野蛮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来说,文明指的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的进步象征。马克思认为:“文明时代是从发明语音字母表和创作文章作品开始的。”(《马恩全集》俄文版第45卷第228页)恩格斯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马恩选集》第4卷第21页)由此可见,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交往开始出现了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试就文明的发展和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文明常常用来说明一般人类活动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领域中所取得的全部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至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的观点及其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绝对地租?传统的观点是否定它的存在的。因为马克思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70页),我国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也就没有绝对地租存在。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能不能作为否定我国社会主义下存在绝对地租的依据?我看,从这里并没有找到依据。第一,马克思说的是“不支付绝对地租”,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存在。相反,恩格斯说过:“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45页)。这里所说的地租自然包括绝对地租在内。  相似文献   

7.
<正>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关于第Ⅰ部类积累决定第Ⅱ部类积累的论析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我们认为这一观点不能成立。现从几个方面谈谈不同看法。一、第Ⅰ部类积累决定第Ⅱ部类积累是否适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一般? 否定第Ⅰ部类积累决定第Ⅱ部类积累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分析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时,所论及的由第Ⅰ部类积累决定第Ⅱ部类积累,其立足点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它“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为什么不能从第Ⅱ部类开始”。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论述也适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一般,这是由第Ⅰ部类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邓小平文选》第37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衣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行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83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精辟论述,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国民经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章中,第一节第三题有如下的论述:“社会主义商品二重性的矛盾,根源在于商品中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社会主义企业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已经不是私人劳动,而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十分重视马克思制定的辩证的逻辑方法,他在介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时指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2页)。这个辩证的逻辑方法,马克思本人称之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同上书第103页),有时又称为: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415页)。这种逻辑方法是以宏大的历史观为基础、为“着手之点”的,恩格思说:“实际上,这个方法无非就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积累的实现要求相应的物质条件。列宁在概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时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和新颖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物质条件和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论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论述对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2.
建设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战略,对社会学研究提出了大量新的、高要求的任务。特别是随着加强集约扩大再生产、加速科技进步以发展现代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水平这一方向的明确,同时也就提出了社会进步的历史新任务。这一任务的内容及其实现,直接决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若要归纳民主德国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变化新情况,那么下列几点是应该特别强调的:(1)社会现象、因素和关系对经济增长和发挥生产创造性的动力作用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中心。目前,如何从质的角度把握和自觉形成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现象、过程和关系,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这一问题已是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半国家? 半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 半国家,是列宁在引述和发挥恩格斯关于国家“自行消亡”思想时明确提出来的一个科学论断。列宁在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摧毁资产阶级官僚军事国家机器,用“公社”,用新的“半国家”代替它(《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52页)。他还说: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第17页。凡只注明页码的引文,均引自《国家与革命》)列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稿》第一册第11页说:“火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解放的一个巨大推动力,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思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26页。)《中国原始社会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说:“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用火一事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12页。)《简明中国历史图册》(1)《原始社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说:“火的应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恩格斯指出:用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反杜林论》)  相似文献   

15.
一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恩格斯早就要求革命文艺“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弟224页)。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里又有一个陈学孟。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们还没有去找他们,……”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都是首先用来说明私有财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前的思想家并非没有看到劳动在使用价值和财富形成中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历史上劳动人民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存在相通之处。在近代,启蒙学者最先从理论上把财产权利的起源归结于劳动。把完全凭个人劳动占有的财产以外的财产看做社会公有的,这并非仅是社会主义者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并不是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待的“公平”和“正义”,而是要根除私有财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分野在于是否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主张把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直接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却并非没有留下研究的余地。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开展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马克思对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曾作过明确的说明:“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并以乐队为例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页).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增加劳动积累,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开工不足,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积极地、有效地加强劳动积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追加到原有  相似文献   

19.
剩余产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但是,剩余产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却采取不同的形式,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货币表现,称为社会主义赢利,它被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增进人民生活福利。正如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利润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应该说:在这种条件下,剩余产品不归私有者阶级,而归全体劳动者,而且只归他们。”(《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一书的评论》第20页) 社会主义赢利是社会主义积累的主要源泉,它也是评价和衡量企业经济效果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混淆社会主义利润和资本主义利润的根本区别,对赢利较多、贡献较大的企业,乱扣帽子,横加指责,在理论上、思想上造成极大混乱,在实践上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