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在这诸多研究心学的论著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刘宗贤研究员所著《陆王心学研究》可以说是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陆王心学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庞大而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以孟子、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心学和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的比较研究 ,探索儒家哲学在现代阐释中的重建之路。儒家心学与胡塞尔意识现象学在致思进路上是高度一致的 ,但这种先验进路却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难 ;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虽然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 ,但其思路却可以为解决上述困难提供借鉴。通过基础存在论的奠基 ,儒家心学的先验现象学建构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刘林静 《理论界》2023,(6):53-57
王阳明儒家立场的最终坚定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儒家立场的认同意识使王阳明自觉承担起对儒家圣人之道的传续与发扬。基于儒家立场,王阳明坚定孔孟之学的正统地位,但在认同自韩愈乃至程朱理学的道统论的价值基础上,王阳明亦提出了心学视域下道统意识的独特价值:“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这一观点看似与“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的传统道统论有所出入,然其对颜子的认同并非意图撼动程朱的理学道统论,因为认同意识和弘道意识是儒者的共识,而问题往往出现在学派之间正统意识的对抗上,但这种互相压制批评的学派之争却恰是王阳明所极其反对的,因此其对于颜子的认同并非意图撼动传统的理学道统论,而是为了抵抗当时记诵辞章、训诂考据、追名逐利的为学风气,希冀复归儒家圣人之道的真正价值与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后,为求自身解脱悟出了心学的要旨,“龙场悟道”被视为阳明心学诞生的标志。王阳明在贵州首倡书院讲学之风,其心学在贵州书院得以初步的发展与传播。王阳明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在贵州讲学,传播心学,将贵州书院变成阳明心学的大本营,同时也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  相似文献   

5.
探究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成因,是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阳明心学之源既有远承孟子和陆九渊的心学因素,也有同时代周边学者的商讨切磋之功。而作为王阳明的座主,程敏政以"道具于心"的"道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了王阳明学术的致思趋向,为心学的兴起导引先路,提供了契机。可以说,程敏政"道一"论是阳明心学形成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6.
韦乐 《理论界》2010,(6):132-133
"善恶只是一物"是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对于善恶的独到认识。在整个心学思想体系中,它居于轴心地位。正是通过这个命题,"心即理"的心学本体论基石和"致良知"的心学终极方法论才得以融会贯通,心学由此得以成为一个理论上颇为圆融的思想体系。然而,该命题并未真正解决"恶"的本质问题,故最终导致心学成为有违实践规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禅宗与儒家心学杨应龙禅宗作为中国传统暂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儒家心学有着承先启后的重大理论贡献。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发展到孟子,形成了一种特别强调主体自我的新型儒学,即心学。传统观点认为小学只限于儒学中陆王一派,而事实上,在先秦,心学从发生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光地一方面"俱言王学",在为学初期质疑程朱理学,对王阳明心学抱有"同情";另一方面又认为"伯安之失大",对王阳明心学展开批判,指出"王学病源"在于"心之即理","王学病根"在于"无善无恶为心之体"。李光地指出王阳明错解了朱熹的"格物穷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王阳明的"良知说"。李光地在批判阳明学的过程中有两个转向:一是由批判王阳明心学转向批判王阳明的其他学说;一是由批判阳明心学转向批判阳明学派。李光地对阳明心学的态度转变原因主要有:明清之际社会环境的巨变、其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以及个人的儒学立场尤其是朱子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李承贵 《学术界》2023,(3):177-192
“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阳者”,这是王阳明赞扬其弟子薛侃的话。王阳明弟子众多,何以如此盛赞薛侃呢?这是因为:薛侃不仅不遗余力地为阳明接引弟子,从而壮大了心学队伍,并使心学闪耀东南,而且任劳任怨地为阳明分担家务公务,从而为阳明减轻了繁重的事务负担,使得王阳明能够从容地创构心学;薛侃不仅第一个刻印了《传习录》,同时刻印了多种文录,从而使阳明心学有了传承载体,而且千方百计地创办了天真书院,为传播阳明心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薛侃不仅致力于同门关系的协调,使大家团结一心,而且进行了精心的筹划,为阳明心学的传承、传播制定了清晰的方案;薛侃不仅与阳明心心相印,于日常体贴入微、于学问理解信奉,从而成为阳明孤独心灵的重要伴侣,而且对各种形式的质疑予以了解释和回击,从而削减了阳明心学传播道路上的障碍,并维护了阳明心学的尊严与纯洁。可以说,在传承、传播和发展阳明心学的事业上,薛侃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成为阳明弟子中的标志性人物。而且,薛侃在传承、传播阳明心学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智慧和优秀品质,对当今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业,似亦蕴含了诸多积极性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步展开了对先秦儒家心学的研究,许多论著都有涉猎,不过已有研究或是还不够深透、较为零散,或是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或是尚未上升到心学的自觉高度,或是未能完全挖掘出它的精义,而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先秦儒家心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三重维度:一是心学本质论。就先秦儒家的心学本质而言,主要包括用心做事、尽心力而为、我不动心和虚壹而静四方面的要义。二是心学功能论。先秦儒家心性功能论的精髓首先体现为孟子所说的"心官则思"的理念,还展现在荀子阐述的心生有知、心有征知、心可知道、心为形君、心虑善伪、心可制止等一系列理念上。三是心学工夫论。在儒家话语体系中,正心、诚意、尽心、存心、养心、自省、自觉、自得以及不可无耻等,既是儒家的道德工夫论,也是儒家提倡的重要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魅力和灵魂正是其对心理暗示的应用,它一反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构建他的“心为本体”的哲学理论,企图从根本上变道德修为的外在强加为内在的心理自觉,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心理暗示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具有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敖运梅 《船山学刊》2011,(4):165-168
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想,借助诗歌这一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5,(4):32-36
王阳明作为明代儒学发展的代表,他对《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他诠释《大学》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对《大学》古本的重视,对《大学》主旨的心学化理解以及对《大学》中概念与义理的独到诠释,他的诠释方式是以他的心学思想为基础的,通过研究王阳明对《大学》的诠释也可以更好的理解王阳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在明代再一次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代中叶心学的兴起和发展。王阳明、湛若水等心学大师及其门人大力兴办书院,以书院为发展与传播他们思想的阵地。心学在书院中活跃,并上升为主流思想。无论祭祀、讲学或藏书,明代书院心学化趋势明显。书院的心学化在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人性论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论证“心”本体的关键环节。本文拟就其人性论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联系,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宇宙关系的根本看法,谈点浅见,不当之处,望方家指正。一、人性论是王阳明心学的起点人性论是于阳明心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最初形成于他对朱熹“心、理为二”问题的批判。所谓“心、理为二”,在世界观上通常指主观与客观的对立,而在朱熹理学特定的伦理主题内,则有着它特殊的内容。这就是朱熹为了把封建制度这个人类社会的暂  相似文献   

16.
高小康 《文史哲》2002,(1):82-85
从学术理路上看,清代的国学较多地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更多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倾向,所以心学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地位不高。从时代环境来看,清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利用,也是导致心学凋落的主要原因。然而尽管如此,王阳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自主需要仍然隐藏在像戴震这样的正统学术大师的内心深处。与此相反,清代学术讲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却未能表达个人道德意志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学术的一种衰落。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心学的向内生成引发了对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叩问,是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方式转向的标志,向心内探求成为悟道的不二法门。可以说心学具有明显的内指性生命体验的审美特征,这是不同于理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建构无极(太极)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佛道的本体论思维,构建诚的价值本体论;含纳诚、乐、仁、静等儒佛道的气象;提倡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无欲主静等修养工夫.王阳明对周敦颐的继承和发展在于:改造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源论思维,使之成为本体论;承继周敦颐的诚的内涵,并使之从价值本体上升为宇宙本体;统摄儒佛道包括周教颐之诚、乐、仁、静的境界;承袭周敦颐之立志、无欲主静和迁善改过等工夫论.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刘辉平(江西省社科院马列所)按照一般的看法,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与王阳明心学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无可争议的鸿沟。因为众所周知,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几乎毫无例外地把批判宋明理学(当然包括陆王心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地区优势是否发挥以及发挥得是否充分,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而要发挥地区优势,则必须先从本地区历史、人文、资源、交通、政治、经济、旅游等各方面寻找优势,发现突破口,加大力度,进行开发建设.从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角度看,历史上贵州开省较晚,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始为一省.与他省相比,知名人士特别是大思想家较少.但是客籍著名人士到贵州的确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名震中外的王阳明.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始传道于黔,培养了大批黔中弟子和再传弟子.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大振阳明心学,如马廷锡之在贵阳、孙应鳌之在清平、李渭之在思南、陈尚象之在都匀等,遂使当时黔中形成阳明心学文化圈的氛围,给贵州留下得天独厚的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因此,当今贵州文化旅游业要大发展,首先不能忽视王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本文旨在论述贵州阳明心学文化旅游圈的内容特色及其开发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